主頁 標籤︰古語

標籤︰古語

盆菜,還是盤菜?

  農曆新年將至,又是吃傳統盆菜的時候了!盆菜的特色就是用一個大盆子,將不同的餸菜一層一層鋪在盆子裏,愈名貴菜式愈放在最上層,看起來就有盆滿砵滿的好意頭。不過,有人會把「盆菜」說成是「盤菜」,究竟那個才是對的呢?

  盆菜是廣東人的菜式,將不同的菜式一層一層的鋪在盤子裏,盆子就像洗臉盆的盆子那般大,足夠一家人食用。

  至於盤子呢?就是淺底的器皿,比碟子大一些。北方人常常把碟子說成盤子,一盤菜也就是一碟菜。因此將「盆菜」改成「盤菜」,就一定不足夠一家人食用了。 

  「盆」與「盤」廣州話同音,普通話卻不同音,普通...

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很多詩篇都反映其愛國情操,「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就是其中名句。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屈原的長篇抒情詩《離騷》,意思是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就是讓我九死(即死很多次)依然不會後悔的。

  「九死不悔」是屈原面對理想矢志不渝的誓言,同時也表達他勇於拼搏、敢於犧牲的精神。

  他的理想是抗擊強秦,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可惜壯志未酬,最終投江自盡,後人就以端午節紀念他。

  2018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也引用此名句,...

千金難買子孫賢

  你有沒有「千金難買心頭好」的經驗?

  「心頭好」就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喜歡的東西,有時就算有千金也未必買到。

   語出明·馮惟敏《商調·集賢賓·題長春園》:「好弟兄宦業成,老夫妻福壽全,喜的是千金難買子孫賢。」此處說的,是子子孫孫的賢孝,當然是「千金」也難以買到的。

   後來也有人把「子孫賢」換成「心頭好」,形容購物時的樂趣。

沐猴而冠

  形容人虛有其表,沒有真本領,可以用「沐猴而冠」這個成語。

  沐猴指獼猴。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漢相爭期間,西楚霸王項羽率兵進入秦國首都咸陽後,屠殺城裡的百姓,殺害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並且放火燒掉宮殿,然後帶着到處搜括而來的珠寶和婦女要回故鄉去。

  此時,有人跟項羽說:「關中這個地方,山河四面圍繞,是天然屏障,土...

五味雜陳

  形容人生,我們會寫「百味人生」,不過,「百味」可以說是由「五味」混合出來的,所以亦有人會說「五味雜陳」。

  五味,即酸甜苦辣鹹,是舌尖上最直接的體驗。

  「酸」代表人生中的辛酸與努力,如參加運動比賽前付出的準備和汗水;「甜」代表人生中的幸福感覺,如跟相愛的人組織家庭、新生命的來臨等;「苦」代表遇到的痛苦與磨難,面對失敗、困難、病痛、死別等;「辣」代表遇到的意外和令人激動的事情,有刺激的,也有興奮莫明的...

「快刀斬亂麻」的下一句是甚麼?

  「快刀斬亂麻」出自《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故事說:一天,東魏丞相高歡為了測試兒子們的才智,每人各發一把亂麻,鬥快整理。 當其他兒子都全神貫注地抽出亂麻,高洋不慌不忙找來一把刀,三兩下便把亂麻斬斷了,並對高歡解釋:「亂者須斬!」高洋後來成為了北齊文宣帝。

  後人把這故事概括至一個成語:「快刀斬亂麻」,形容以果斷快捷的手段,解決錯綜複雜的問...

「女人心海底針」下一句是甚麼?

  「女人心、海底針」這句俗語,從字面看,一根針掉進大海,當然很難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難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細密、感情細膩,喜好和情緒,有時候就像3、4月的天氣,驟晴驟雨,難以捉摸。雖然這句話出處已難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機會來自男性。

   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撈到還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撈到針,但這針仍是會扎人的。

   兩句話連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講道...

1月1日「元旦」的由來

    1月1日到了,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1月1日稱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不過,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時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因此...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

家家搗米做湯圓 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日,北方人吃餃子,而南方人則愛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明朝時便有諺語:「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個典故來自一個悲天憫人的故事。

  民間傳說,閩南有一個貧困家庭,育有一名女兒。臨近冬至,妻子卻病逝了,為籌斂葬費,父親被迫賣女葬妻,女兒知道後當場昏厥,父親慌忙買一碗熱湯、加幾個糯米圓餵給她吃,女兒終於醒過來了。後來女兒被賣到富人家當奴婢,女兒冬至掛念父親,便在家中大門掛兩個糯米圓,希望父親看見,來和她見面。父女倆最終有沒有見面...

冬至 是冬天開始還是結束?

  冬至,很多人以為是冬天到來,實際卻是「冬天到此為止」的意思。

  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之一,一家大小會提早下班回家吃豐盛的晚飯,團團圓圓,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為甚麼呢?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日照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天,日照時間開始逐漸增長,古人認為...

情人眼裏出西施

  愛情使人盲目,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一對看似並不匹配的情侶仍能擦出愛的火花,很多時會想到「情人眼裏出西施」這句話語。那麼到底歷史上是哪位人物最先有這樣的體會?

  「情人眼裏出西施」原話出自宋代詩話《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的兩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裏有西施」。本意是指在情人的眼中,對方都如同西施一樣美麗。

  不過,這句話卻是出自一個與愛情完全無關的故事。

  相傳在春秋時期,當時一名居住在越國都城外的樵夫秦仁,機緣巧合地在路上遇到三名正在逃亡的女子。

  三...

大雪兆豐年 無雪要遭殃  

  今天(12月7日)是「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在古代,大雪時期的天氣對農作物收成還有重要啟示。

  「大雪」到臨,北方地區會受冷空氣影響,經常出現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積雪。

  對於農家來說,這個節氣又隱藏着甚麼啟示呢?北方有俗語:「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意思就是大雪當日有下雪的話,就預兆將迎來一個豐收之年;沒下雪的話就要遭殃。

  究其原因,雪是水凍結的形態,大雪下雪意味着冬天下雪量充足,能...

吳牛喘月

  「吳牛喘月」這個成語,與天氣炎熱有關?具體是甚麼意思呢?

  「吳牛喘月」典故最早出現於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佚文》,「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此句意思是吳地(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牛生性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因懼怕酷暑而嚇得氣喘不已。

  此外,南朝《世說新語》中也有相關的故事,一位名為滿奮的大臣,從小生活在南方,特別怕冷,在洛陽冬...

「汗流浹背」與「汗出沾背」

  人們常以「汗流浹背」來形容天氣炎熱或是工作辛勞。

  不過,原來「汗流浹背」這成語並不單是指天氣熱或工作辛勞,而是有另一重意義。「汗流浹背」原作「汗出沾背」,出自《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漢文帝劉恆即位後,原來的右丞相陳平認為太尉周勃平定呂氏之亂,鞏固漢室的天下,功勞比自己大很多,於是自願將群臣之首的右丞相位置相讓,自己降為地位較低的左丞相。

 ...

老豆 原來係尊稱?  

   在廣東話當中,父親、爸爸又稱為「老豆」,可能不少人都覺得這個稱呼有點粗俗,其實背後有典故,最初還稱得上是一個尊稱。

  有一種說法指,老豆是由「老竇」演化而來的。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三字經》匯總就有四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是五代時期的人,本名竇禹鈞;燕山就是他老家幽州附近的一座山。

  這位竇燕山養育的五名兒子,相繼通過科舉成為棟樑,為朝廷所效力。由於家中人才輩出,因此大家都說竇燕山教子有...

小雪封地 大雪封河

  二十四節氣中,立冬過後,便踏入「小雪」。

  有關小雪的解釋,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以下記載:「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此外,古籍《群芳譜》亦有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所代表的是降雪的起始時間與程度。此時此刻,北部一些地區已見初雪,不過因為地氣未寒,降雪量小,未有積雪,於是稱作「...

抱法處勢而用術

  抱法處勢而用術,一句話綜合了法家的三個核心思想:法、勢、術。

  法:是律令,管理百姓的基本依據。君主應論功行賞,賞罰分明,不應因個人好惡而濫賞濫罰。

  術:是操縱臣子的手段。君主以術御臣,就可以保持權力、地位,防止篡權奪位。

  勢:是權力與威勢。利用人們好利惡害之心,明賞設罰,就能使人們遵從法律,國家自然也能安定。

  「抱法處勢」語出《韓非子‧難勢》:抱法處...

一年容易又中秋  

   農曆八月十五日,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的到來。這個起源於古代中國的節日原名為「仲秋」,在中國農曆當中八月正為秋季第二個月,在這一天,月亮會變得圓滿,象徵團圓的意思。然而,一年之中大家面對的難關都不少,為何又會有「一年容易又中秋」之說?

  「一年容易又中秋」,這一句來自於宋代詩人陸游《宴西樓》的詩句。

  「西樓遺蹟尚豪雄,錦繡笙簫在半空。萬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風。」詩句當中表達詩人因看見西樓上前人的遺迹依然豪雄,但自己因為從軍不能常來,橋頭飄起的風令他感歎「一年容易又秋風」,然後迎着秋風轉回驛舍,眼見「摩訶池上月方中」而有感...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這兩句詩出自明代詩人唐寅《元宵》一詩,將元宵佳節的特色——明月及彩燈,共冶一爐,砌出一幅美麗夜景的圖畫。

  民間有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意思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如果天氣不佳,雲霧遮蓋月亮的話,五個月後的元宵夜就會下雪,影響彩燈,令張燈結綵的元宵佳節失色不少。

  這句話在北方可能比較合適,但在南方地區就不一定適當。在南方,正月十五日已是大地回春之時,月亮高掛的機會也高,因此文人墨客也喜...

「太子洗馬」是甚麼職位?

   「太子洗馬」這個古代職位名稱,很是有趣,從字面上看,似是為太子清潔馬匹,實際這職位與洗馬完全沒有關係。

  「太子洗馬」職位最早先秦時期已設置,意同「先馬」,是太子身邊的侍從官,每當太子出行的時候就在太子的車馬前為先導,負責引路開路,可以算是太子的儀仗隊的一部分。

  《問玉珉》:「洗馬進賢冠,出則在馬前清道,固曰洗馬。」

  唐朝時,這個官職只為「從五品」,九品中職位不算太高,但卻是極受歡迎的職位。

  ...

編輯推薦
2:38
中國式現代化

國策通識|甚麼是「中國式現代化」?

2:03

國策通識|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到「好不好」

2:11
新質生產力

國策通識|甚麼是「新質生產力」?

2:21

國策通識|甚麼是「共同富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20
碳達峰碳中和

國策通識|甚麽是「碳達峰碳中和」?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但不同區域間的差距仍然存在。因此,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國策通識|甚麼是「區域協調發展」?

1:49
佛山揮春街

春節|佛山最「紅」一條街 手寫揮春滿載廣東年味

2:39

香港麥當勞50歲!元旦免費請市民搭天星小輪 回顧半世紀發展

5:03

團結香港基金10週年特別製作:Konnecting the World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顧(下)

2:52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顧(上)

2:39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和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甚麼是和諧?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中國抗疫保持經濟運轉 貿易順差不斷擴大

小年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北方民間的傳統「小年」,甚麼是「小年」?

  小年是春節前的重要節日之一,標誌着人們正式開始準備迎接農曆新年的日子。關於「小年」的具體日子,不同地方有一點差異。臘月(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南方「小年」就多為臘月二十四,有些地區則為臘月二十五。

  小年與祭灶神(俗稱「送灶」)有關,小時候見媽媽「謝灶」,就是祭灶神了。

  傳說中,...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