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3/04/2024
除了新聞自由很重要,宗教自由亦同樣重要。
為甚麼要講宗教自由?因為有宗教自由,才能在香港辦學,例如馬禮遜紀念學校、英華書院、聖保羅書院、拔萃書院等,全部都是基督教的。其後也有「聖若瑟」、「聖心」等,是天主教的。
丁新豹憶合一堂前身道濟會堂 孫中山建立日後革命的人際網
基督教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叫做道濟會堂。
道濟會堂可說是中國近代革命很重要的一個地方,因為很多教友都是資助革命的,有些更是參與革命,例如孫中山。他讀書的時候,經常會去道濟會堂和牧師聊天。
這些牧師也非常不簡單。現在的合一堂,前身是道濟會堂。今天合一堂的堂慶,是10月10日雙十節。因為他們很多教友都參與過革命,所以堂慶選擇了10月10日。
道濟會堂其中一位長老是區鳳墀,他是孫中山的中文老師。孫中山因為讀番書,所以中文不太好,但是他需要經常接觸中國人,一定要中文好。於是,他找了區鳳墀幫忙補習中文,區鳳墀也幫他改了一個名字,叫孫逸仙。
另一位王煜初牧師,他也是一位思想新穎的牧師。據說,孫中山也常會找他聊天。而王煜初的兒子中,有一個叫王寵惠,就一直跟隨着孫中山。王寵惠一直跟隨國民政府,最後更去了台灣。
除了剛才說的革命的維新,香港更加是革命的搖籃。首先它是很重要的航運中心。說到革命,這些人從南洋或者日本到香港,都是要坐船。香港是重要的航運中心,很繁忙,不論運送武器和人都很方便。
因為香港是英國管治的,清朝政府管不了。他們在這裏的一些活動,英國政府都是一隻眼開一隻眼閉。除非是很大件事,弄得清朝抗議,他們才會稍微收一收手。
所以我們發現,很多時候他們策劃的起義行動都是在香港進行的。
香港作為革命後勤基地,譬如鄭士良於1900年惠州起義後,就會回到香港。
當然清朝會使出暗招,就是派人到香港進行暗殺行動。鄭士良也如楊衢雲一樣。有人請他吃飯,吃完飯後他就中毒了。
又例如黃興在黃花崗起義時,他在廣州被人打斷手指,他就手指只連着一些皮走回香港,由醫院幫他縫回了手指。
還有是,青山有一個紅樓,紅樓有一個青山農場,是當時他們搞革命藏匿的地方,是相當偏僻的地方。
丁新豹憶香港辦《中國日報》宣揚革命 獲不少富商捐款資助
他們也知道報紙的威力,所以開辦了一份叫《中國日報》的報紙。這份報紙有兩個作用,一是宣揚革命,二是跟保皇黨的報紙競爭。
其實香港的報紙是很熱鬧的。革命的、反革命的,都聚集在香港,大家一起鬥法。
此外,香港一些有錢人,也捐了不少金錢給革命人士。當時捐款最多給興中會的人是李紀堂;在同盟會的時候,捐款最多的是李煜堂。
這兩個人的名字很相似,但其實並沒有關係的;而李煜堂的兒子也參與革命。
另一位人士叫林護,現在香港也有一間林護中學。林護原本是做建築的,他也捐了很多金錢給革命人士。
李煜堂和林護這一班人,都有幾個特點:一、他們都是從商的;二、他們都是基督教徒。我們發現那個年代參與革命的人,10個中有7個都是基督徒。
這個現象值得深入研究,為甚麼會有這麼多基督徒?
後來我也研究過,更到了薄扶林的墳場看看,突然之間明白了。孫中山的老師在那裏,孫中山的同學在那裏,孫中山的革命同志也在那裏。捐錢給孫中山的人在那裏。
我發現真的不簡單。原來基督教同革命的關係是這麼密切的。(八之四)
(轉載自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歷史文化學堂──和諧與矛盾:論清末至中共建國前的中港關係》專題講座@YouTube,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
延伸閱讀:丁新豹回顧香港西式教育 培育首批華人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