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5/08/2022
馬遠名揚千古的《水圖》(約1212年),經常被與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約1831年)相提並論。老實說,馬遠的水紋豐富多樣,浪尖翻滾怒吼的造型比北齋前衞六百年,題材新穎,但兩者在海外的知名度卻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為甚麼呢?
霞飛宸解說《水圖》|作者馬遠為「南宋四大家」之一
那麼先認識一下馬遠(1160-1225)。史載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西南),隨宋室南遷,成長於錢塘(今浙江杭州),自曾祖輩至其子都是皇家畫師,馬遠歷任南宋光宗(1147 – 1200)、寧宗 (1168-1224) 畫院待詔,擅畫山水,與夏圭、李唐、劉松年合稱「南宋四大家」。
馬遠《水圖》原是十二幅冊頁(後被裱成一長卷),最創意是把水從配角改成唯一主角,除個別有極小的岩岸、飛鳥或太陽,整個構圖只有水,主要用精彩利落的綫描,藉緩急輕重疏密彎度不一的線條寫水的變化、輔以渲染營造不同時候的意境氛圍,内容是黃河、長江、洞庭湖、西湖一帶河溪湖海的十二種姿態。
除開卷第一幅殘缺無畫名,其他十一幅名為:洞庭風細、層波疊浪、寒塘清淺、長江萬頃、黃河逆流、秋水迴波、雲生蒼海、湖光瀲灩、雲舒浪卷、曉日烘山、細浪漂漂,相信是馬遠長年居住杭州(南宋遷都的臨安),對浙江曲水奇湖的敏銳感悟。這種取材和表達手法,在已知傳統中國繪畫中敢稱絕無僅有。
霞飛宸解說《水圖》| 滿載宋寧宗思念光復之情
宋寧宗和皇后楊氏都很喜愛馬遠的畫,(明)王世貞在《水圖》卷後題跋提到馬遠給寧宗作畫,皇帝都命皇后楊氏題字,賞賜貴戚,因此《水圖》每頁滿只是這皇后踪影:楷書親題畫名,蓋上「壬申貴妾楊姓之章」,親筆指示「送大兩府」,賞賜掌軍務的「樞密院」(西府)和管行政的「中書門下」(東府)。壬申是1212年,皇帝令馬遠繪十二幅精美如國家地理雜誌的水圖,分賜下屬,又為甚麽呢?
話要說回宋寧宗在位的三十年了。他是南宋偏安第四位君主,初期對金朝主戰,追封北宋抗金的岳飛為鄂王,遞奪秦檜封職,一雪祖宗宋徽宗、欽宗等眾多皇室成員靖康蒙難之耻,寧宗發動兩次大規模宋金戰爭,可惜戰果慘不忍睹,不但令偏安一隅的長江流域飽受踐踏,1208年寧宗被迫與金朝達成「嘉定和議」,稱金朝皇帝為伯父,自己稱侄,一國之君,顏面全無。
可以想像馬遠1212年繪《水圖》時,把宋的大江大水入畫,怎會單純的藝術製作,尤其「長江萬頃」對着「黃河逆流」,載滿寧宗對半璧江山的思念、心圖光復的雄心、受盡屈辱的憤怒,看着十二水圖,最洶湧澎湃、或最能平靜如鏡的,豈只水矣!
十二幅《水圖》也許承着皇帝意志,通過賞賜與臣溝通,希望畫作子孫永享,皇統延續千秋。歷史最吊詭的是史書對寧宗評價,是先後任韓侂胄和史彌遠兩奸,令宋室益衰,更疑遭皇后楊氏勾結史彌遠,寧宗1224年駕崩。
霞飛宸解說《水圖》|比葛飾北齋更新穎但知名度不足
皇家畫院繪製的《水圖》到底是獲得皇家珍愛,乾隆時進清內府收藏,此後一直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舊藏品;換言之,除皇室貴冑,長期外人無機會認識《水圖》,直至北京故宮博物院1925年對公眾開放,但礙於戰亂等原因,世人能一睹《水圖》風采至少延至1950年代以後。
相反,平民出身的葛飾北齋,其《神奈川沖浪裏》獲得獨具慧眼的出版商支持,粗估1831-1833年在日本共印售了五千至八千張廉價印刷紙,印刷紙在1870年代傳入歐洲,引起轟動,大受歡迎;因此比馬遠至少早半世紀和國際社會見面,廣為人知。
延伸閱讀:香港故宮 每日一文物
延伸閱讀:香港故宮攻略|古人生活有幾潮?盤點7大「最現代」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