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編輯︰黃皓頤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總理周恩來逝世45周年,在其任內,一直希望推動中日友好;而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就是日本民間致力為中日友好而努力奔走的有心人,多年來親自來訪中國不下10次,與周恩來總理建立深厚友誼。在1976年,池田大作得悉周恩來總理逝世後,寫了不少緬懷周恩來總理的文章,以表其追思之情。以下是池田大作所著原文。

  在關西接到周恩來總理逝世的消息。我懷着要來的始終要來的心情,默禱他的冥福。「總理,想必您是累了,請安息吧……」

  延伸閱讀: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

  1976年1月9日那天,從大阪動身前往京都開會,與京都一千名會友一起默禱總理冥福。(8日逝世的消息在翌日發布)京都是周總理在青年留學時代曾經遊覽過的地方。21歲的青年周恩來,在離日前,曾在西京嵐山﹑圓山公園等地留下足跡。

  那是1919年春天的事。

  當時嵐山細雨濛濛,兩岸松樹蔥鬱,蕭蕭春雨,似無霽意。如何拯救羸弱的祖國?他為了尋求生路而遙遙東渡。來到日本只見強大的國勢背後,是一群茫然缺乏希望且疲憊不堪的人民,藐視中國的國家主義歪風依舊。──歸去來兮!回中國吧! 

  青年抬頭仰望,雨停了,在萬綠叢中,有一簇櫻花顯得格外艷麗奪目,彷彿裝了燈。圓山公園裏,遊客熙來攘往觀賞夜櫻,好不熱鬧。滿園櫻花燦然盛開,燈火映照下的粉紅花海,美如仙境。

  「五十年前,我在櫻花盛開時離開日本。」我的耳邊響起周總理的聲音。相信總理所說的櫻花就是京都的櫻花吧。「總理,請您在櫻花盛開的時候再來日本。」聽我這樣說,總理答道:「我也有這個願望,但是恐怕難以實現。」這是他逝世前一年又一個月──1974年12月5日的事情。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自1968年開始,池田大作就開始為中日友好和平出力,到1974年5月首次訪華,亦表明希望在中日兩國之間架起通向和平的金橋。(網上圖片)

   那時總理已病重。會見開始總理就說:「這是您第二次訪華吧。首次訪華時,正是我病情最嚴重的時候,所以無法會見。」我首次訪華是在半年之前。

  在我抵達北京後的第二天,是6月1日,總理為了動癌症手術而住院。在手術的兩年前(72年夏天),總理被發現患上癌症。73年,百忙中有72天是在醫院中渡過。從74年年初起,病情開始不樂觀,卻無法放下工作。總理每天都要工作18小時。又聽說有時還連續工作30個小時。同年4月,總理陷入缺氧狀態。繼而在5月,三次病危。到6月1日才迫不得已同意入院動手術。

  儘管身陷病榻,總理依然為了我的首次訪華,進行百般周到的準備。比如:飲食的好惡,有否吸煙?生活上有何習慣等等,細緻入微地要中間人向我打聽。於是我託人回話:「太不好意思了!您的厚意,實在感激不盡,不必為我費心。一切都聽從中方安排。」 

  雖然如此,總理卻為了讓我睡得好,將我下榻的房間全部換上不透光的窗簾。這次訪華,我隨處感受到總理無微不至的關心,彷彿置身於總理關懷的大海之中。

  那年9月,我第一次訪問莫斯科,見到蘇聯柯西金總理。即使處於中蘇嚴重對立的時代,但在柯西金總理心目中周總理確實是一位傑出人物。他認為只要有周總理在,無論有任何障礙,中國最後都能克服。

池田大作憶周恩來身染重病 仍然為國家鞠躬盡瘁

  遺憾的是……中國的大樹已身染重病。

  周恩來從6月住院到逝世為止,竟然動了15次的手術,平均每40天一次手術。其中有7次是大手術,輸血達100次。儘管如此,總理仍將病房當作辦公室,為了10億人民,鞭策自己,鞠躬盡瘁。「耳未失聰,腦袋尚能活動」。總理甚至拒絕服用止痛藥,為了要保持清晰的頭腦,咬牙忍受劇痛。  

  當時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漩渦當中,萬萬不能病倒。總理與人民以及無數同志豁出性命建立起來的新中國,眼看就要毀在四人幫的野心之下。陰謀﹑暴力﹑告密﹑搶劫﹑人身攻擊……無數人民的哀號傳到總理耳邊。總理雖患病在身,但盡可能伸出援手。因為除了總理之外,無人能與那幫人抗衡。「只要那家伙不在」……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身處文化大革命的風暴當中,周恩來總理做得最多的,就是保護更多的人不受傷害,而正是總理的付出,讓不少有志之士能避過不必要的禍害。(圖片來源:Getty)

  四人幫為了打倒最大障礙的周總理,使盡一切手段。日以繼夜的「批林批孔」運動,表面上是針對林彪與孔子的批判,其實,所謂孔子,暗指的是周總理。他們甚至對總理的治療也百般阻撓。有時在輸血的時候突然來電話,揚言:「立刻轉達!決不能等待!」如此,因服藥而入睡的總理竟被喚醒,不得不中斷輸血來接聽電話。

  他們故意在總理接受治療當中登門造訪,喊道:「立刻想見!」而宣布停止治療。但一會面,則閒聊而告辭。他們企圖在身心兩方面折磨總理。我見到的就是身處這風暴中的總理。

  到了12月,對總理的攻擊加劇。因為四人幫企圖利用來年1月、相隔10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掌握權力中樞。要真變成那樣,一切都不能挽回了。對總理來說,待解決的課題堆積如山,時間卻所剩無幾。

池田大作憶周恩來病情雖嚴重 但仍心繫外賓

  丞相病篤……唯有夫人鄧穎超女士才能了解周恩來總理的苦心孤詣。

  接見是臨時決定的。或許總理想等病情好轉再見面。可是,一直到我訪華的最後一天,猶未見起色。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1974年12月,病重的周恩來總理仍然堅持跟池田大作會晤。(網上圖片)

  在北京飯店舉行的答謝宴會即將接近尾聲,中日友好協會的廖承志會長悄悄對我說:「池田會長,我有話要跟您說。」待我跟他走進另外一個房間時,他告訴我:「周總理在等着見您。」但我婉拒說:「這可不行!會影響到總理的病情。總理的好意我心領了。」

  我無從獲悉總理真正的病情,但在那天上午見到鄧小平副總理時,得知總理病得相當嚴重。

  聽我這麼說,廖會長顯得很為難,意思是不好違背總理的吩咐。於是我說:「我明白了。那麼只是兩、三分鐘。請讓我只見一面就告辭。」然後隨同廖會長坐車前往醫院。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周恩來總理(左二)與池田大作(右二)和其妻子香峯子(右一)會晤。坐在周總理旁邊的是翻譯員林麗韞。(圖片來源:池田大作中文網官方網站)

   經過15或20分鐘,車子停在一棟比想像中還樸素的建築前面。事後我才知道,那是總理住的305醫院。

  日後聽說總理夫人鄧穎超女士對一位日本友人談起那段回憶。「當時,恩來同志非常盼望會見池田先生。但是,負責恩來同志健康的305醫院的醫護小組一致反對:『總理,假如無論如何也要接見,那麼我們就無法保證您的性命。』但是恩來同志回答說:『無論如何我都要見池田會長。』因此,不知如何是好的醫護小組來找我商量,要我勸阻恩來同志。我回答說:『既然恩來同志意志如此堅決,那麼請各位允許他會見吧。』才實現了那晚的會晤。」總理夫婦的默契如此深厚。

  那天天氣嚴寒。翻譯員林麗韞女士還曾對我妻說:「只穿這件衣服未免太冷了吧!」更借給她自己的大衣。

池田大作與周恩來首次聚首 卻是一見如故

  然而那天晚上,我一進門,便看見總理正站著等待我的到來。我走近總理。一聲「歡迎光臨」,總理緊緊握住我的手,目不轉睛地盯着我。多麼銳利而又慈祥的眼神,那是一雙看透一切的眼睛。我立刻體會到一種總理渾身散發出來的魅力。

  雖然素未謀面,但我在心中早已會見過的總理,其本人正如我所想像一樣。「我們先拍照留念吧。」攝影器材早已準備妥當。於是總理與我們訪華一行站在攝影台上。

池田大作解讀周恩來 人民互信建真正中日友好

   其實,早在10年前周恩來總理已經託人傳來鄭重口信,並與我們保持聯繫。他們就是政治家高碕達之助、作家有吉佐和子等日中友好事業上的前輩。總理的關注點在於「創價學會是扎根於民眾而建立起來的團體」。「走入民眾,與民同在」正是總理的座右銘。

  此外,總理還重視我們學會在戰時因抵抗日本軍國主義而遭到鎮壓的歷史。總理的着眼點在於「對方能否超越國家主義」。關於日中友好關係,總理終究是以民為本來着想。一紙條約,容易生變。總理的想法是:「只有樹立民眾彼此真摯的理解、信賴關係,才能有真正的中日友好。」 

  我在1968年提出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的基本精神,亦與此同出一轍。兩國人民才是真實的,只有將觀點放在「民眾與民眾」而不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才能突破現狀。我的倡言受到猛烈抨擊,有些人批評:「宗教領袖何必要繫『紅領帶』。」

  時值1970年3月,政治家松村謙三先生力勸我一同去中國。我回答他:「感謝您的美意,但我是個宗教家,而創價學會又是個佛教團體。復交要在政治層面解決。我會請我創辦的公明黨人員訪華。」他說:「有關池田會長與公明黨的事,我會一一秉告周總理。」

  周總理信賴公明黨,託付以恢復日中邦交的搭橋工作,身為創黨人的我來說,是個永垂不朽的榮譽。

池田大作讚歎 周恩來病中仍盼世界平等互助

  攝影完畢,總理說了聲「請到這邊」,然後走在前頭為我們帶路。我看着他的背影,透過人民服,我感到總理明顯消瘦了。總理只靠一股魄力站在那裏……我怕人多會影響他的身體,決定只我和妻子兩人進入會客室。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周恩來總理(前右二)比池田大作年長30年,但一直很重視與對方的友誼,兩人同樣積極推動中日友好關係。(網上圖片)

  室內毫無裝飾,或許是因顧慮總理的眼睛,光線也相當微弱。會談之際,為了不讓總理勞累起見,我盡量少說話。總理談及許多方面,但當中一貫的是對21世紀的熱切展望。當時,總理心裏惦念的是自己死後的事。

  「20世紀最後的25年,對世界來說是最為重要的時期,因此所有國家必須站在平等的立場互助合作。」,「但願在剩下的25年裏,為了亞洲與世界的和平鋪上堅固不摧的軌道,並完成21世紀的中日友好事業……」。我把這番話全當作總理的「遺囑」。

池田大作回憶周恩來 預示中國富起來

  總理曾經說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膚色,四海之內皆兄弟。到那時帝國主義不存在了,世界大同了,不過,這大概要到21世紀以後才可以看到。我是看不到了……年輕的人有希望看見。」

  總理還向我說:「正因為你還年輕,所以我重視與你的友誼。」當時總理76歲,我46歲。總理又說:「中國決不做超級大國。」總理心裏懷有一個信條就是:「假使將來中國變成超級大國,在世界上稱霸,請世界人民與中國人民連手打倒它。」

  「當今,中國在經濟上尚不富裕」我相信這句話的背後包含着一種深切的決意,就是:中國決不甘於現狀,今後中國定將脫胎換骨。

  會見之後第二個月,總理宣布了邁向21世紀的「四個現代化」基本路綫,一定要使心愛的人民富裕起來……這就是總理在政治上的遺囑。

池田大作讚賞周恩來 帶中國由亂世進入繁榮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1972年9月25日,周恩來在北京會見到訪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到了9月29日,中日簽署聯合聲明,中國和日本關係恢復正常。(網上圖片)

  周總理既能宏觀地掌握歷史全貌,又能微觀地看透微妙人心。我一向稱他是「二十一世紀的諸葛亮」。

  自己不居最高地位,只顧肩負重擔。既是一位百戰不撓的猛將,又是一位溫文儒雅的外交高手,同時又是一位擅長實務的行政官,一切都出自一份責任感。

  把亂世中國變成太平盛世,進而實現繁榮中國……總理就是個轉變歷史的大輪軸,咬牙承擔一切。

  把自己的榮華置諸度外,只為人民效勞,竭盡全力。「希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早日締結!」總理以堅決的口吻說。我答應他:「我會將總理的意思傳達給有關當局。」

  總理明確說出「和平友好條約」而不是「和平條約」。1969年6月,距我在小說《人間革命》中主張「和平友好條約」以來,已過了5年的歲月。而這一條約終於在4年之後實現。

  會晤中,我始終渾身感受到總理不可斗量的氣魄。他表現出一種堅韌的精神力,可以一口氣談上一兩個小時。

  我不時看錶來催促廖(承志)會長。但每次廖會長卻向我示意:「不用急,再談一會兒。」結果,此次會面長達30分鐘。

  告辭之際,總理還特別以那病弱的身軀送我到門口,令我終生難忘。一生一次的相遇。第一次的會晤也是最後一次。

  會上,我送給總理一幅繪畫留念。聽說,總理換下了以前的畫,把它掛在牆上。

  在我見到總理後的第二年(1975年)春天,創價大學首次迎接來自新中國的第一批留學生。總理在留日期間沒得讀大學,吃盡苦頭。我希望以某種方式作為補償。

  留學生共六名。於是我向他們和創大學生提議:「體諒總理『想訪問櫻花盛開的日本,卻實現不了』的心意,我們日中兩國學生一起在校園裏種櫻花,以此作為友好的第一步,終生培育世代綿延的友誼,好嗎?」

  就這樣,那年11月舉行「周櫻」植樹儀式。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池田大作在1975年11月於日本創價大學校園邀來中日兩國學生一起種「周櫻」,藉以象徵中日友誼世代綿延。圖為2017年3月,來自中國的訪日團在創價大學種「西花廳櫻」,懷緬及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日友好作出的貢獻。(網上圖片)

池田大作憶周恩來 一生銘記為人民服務

  就在「周櫻」植樹儀式兩個月後,周總理的訃聞傳遍世界。僵臥的總理,胸前別着一枚徽章。上面刻着:「為人民服務。」

  甚至在手術台上,總理也為了地方煤礦工人的健康發出指示。

  大人無己。他的心裏只有人民。

  總理臨終向醫護小組說的一句話:「在我身邊已經無事可做了。你們在此幹甚麼呢?應該去照料其他人啊!他們比我更需要你們……」

池田大作憶周恩來逝世 人民哭聲震撼山河

  訃報傳來,連男人都同聲慟哭。總理是人民之父又是人民之母。又有誰會像他那樣為人民着想呢?

  人民的哭聲震撼山河。寒風呼嘯天地同悲。儘管四人幫一再抑止,全國追悼總理的心聲鼎沸。

  延伸閱讀:由周恩來逝世到「四五運動」

  4月清明節那天,在天安門廣場上大群人民蜂擁而至,為獻花圈追悼總理。那些花圈因四人幫的指示被迫撤走,但人民絡繹不絕地帶來了花圈,聚集到廣場上。

  「敬愛的總理,我們要獻給您的花圈在我們心中。無論是誰,都不能把它奪走。」

  四人幫愈攻擊總理,民憤愈高漲,絕不許誹謗我們的總理……決意打倒壞人的聲勢猶如一股奔流,誰也擋不住。

  如此,「死去」的總理竟開始驅逐起「活着」的四人幫來了。

  對人民的愛就是總理的一切。一生為此而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池田大作憶周恩來 寬宏對待日本戰爭賠償問題

  1962年,日本部落解放同盟的代表訪華時,團長向百忙中抽空接見的周恩來總理道謝。總理說:「為何這樣說呢!在日本最受欺壓受苦的人來到中國,身為總理竟不肯會見他們的話,他就不算是中國的總理!」

  對總理來說,所謂「人民」不僅是中國的「人民」而已。

  關於日本戰爭賠償問題亦如此。據估計日本侵略中國造成中方3,500萬人死傷,直接間接的經濟損失合計達6,000億美元。

  假使中國能得到當中一部分的賠償,對重建凋敝荒廢的祖國何其有利啊!在戰後不久的中國,有人建議:「要撤除日本一切生產設備,以免她重建重工業,而把其中七成搬來中國,以振興中國之產業。」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2019年4月14日,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開幕,是中日關係改善的成果,象徵兩國世代友好關係的延續。2018年中日雙方將2019年定為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並會在未來五年內安排三萬名青少年交流互訪。(圖片來源:Getty)

  總理卻說:「我國不求賠償。日本人民也與我國人民一樣,都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假如要求賠償,就等於加害同為犧牲者的日本人民。」

  其實,如果日本光支付500億美元的賠款也要費50年,這麼一來,當然日本就沒有今日的經濟發展。日本人絕對不能忘記這份深厚的恩情。更何況,仗着經濟優勢,不尊敬有恩的國家,更是不通情理。

鄧穎超代周恩來赴日實現願望 池田大作贈「周夫婦櫻」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1975年11月2日,池田大作為了紀念周恩來,在日本創價大學校園內種植「周櫻」,並建設刻有「周櫻」二字的紀念碑。這棵「周櫻」樹象徵着中日和平友好的願望。(圖片來源:池田大作中文網官方網站)

  總理逝世後兩年,我在北京和鄧穎超女士見面。等於是與總理的「分身」會晤。

  女士和顏悅色對我說:「我要在明年『櫻花盛開的季節』訪問日本」。意思是她要去實現總理的「願望」。

  1979年4月,女士果然如約來訪日本,接受國賓般的禮遇。那是從總理告別京都櫻花以來第60年的春天了。

  不巧那年櫻花開得早,東京的櫻花因春嵐(初春大風)幾乎飄零殆盡。為了表示一點心意,我將較晚開花的八重櫻的樹枝和拍有創價大學之「周櫻」、「周夫婦櫻」以及留學生的相簿送到迎賓館給女士。  

  女士喜形於色地說:「這正象徵着我們的友誼。」「周夫婦櫻」是一對櫻花樹。其實,在總理夫婦住處的院子裏本來有兩棵櫻花樹,後來其中一棵枯死了。女士曾告訴我:「遺憾的是,夫婦倆沒機會在那兩棵櫻花樹下留影」。於是,我希望以一點心意回應女士的心。

池田大作獲贈周恩來夫婦最愛 睹物思人紀念友情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周恩來和妻子鄧穎超走在萬里長城八達嶺段。攝於1955年8月。(圖片來源:Getty)

  以後,我與女士還見過幾次面。最後一次(1990年5月)是我拜訪他們在北京的住處。

  房間裏掛着一幅我送的總理夫婦肖像。「每次在這個房間歡迎外國朋友的時候,我都會介紹他們這幅畫,談起我對周總理的回憶與總理和池田先生之間的友情。在我一生中從未受過這樣美好的禮物。想必總理也很高興。」

  她看那本「周櫻」、「周夫婦櫻」的相簿時,不禁感歎:「這樹長得這麼高了呀……」

  沒想到臨別時女士送我一把總理生前愛用的「象牙裁紙刀」和女士愛用的「玉石筆筒」。

  我婉言推辭說:禮物太貴重,實在受之有愧。女士卻說:「我深知總理生前對池田先生的深厚情意,所以才決定將它贈送給您的。願您睹物思人,作為與總理友好之信物……」女士大概已預知這將是我們的最後一次會晤吧!

池田大作讚周恩來 改革開放對內對外不辭勞苦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池田大作讚揚周恩來為中國的未來發展克盡己任,值得欽佩。(網上圖片)

  中國有句古諺說:「交人要交心,澆樹要澆根。」

  珍視內心、抓住人心……總理是一位懂得政治真諦的人。

  他的聲音、眼神、氣魄,那不怕風霜、挺胸前進的「東方大丈夫」的英姿,現在仍歷歷在目。

  臨終之際,周總理置身於敵人的包圍之中。然而最後獲勝的還是總理。為了改革開放,總理投注心血整頓國內,同時開拓以中美、中日為首的國際環境,直到他逝世為止。今天,中國推翻百年來屈辱與苦難的歷史,在總理以性命鋪設的軌道上,大步邁向輝煌榮光的二十一世紀。

  總理終於獲得了勝利,歷盡艱辛的赤誠終於獲勝。

  創價大學的「周櫻」石碑,正是面向中國而建。

  抬頭仰望西面的天空,彷彿看見總理夫婦燦爛的笑容。

  (轉載自《中國周恩來總理》池田大作中文網,標題經編輯整理)

 

 

 

當代中國-名家-紀念周恩來促進中日友誼池田大作種周櫻憶故人

紀念周恩來促進中日友誼 池田大作種周櫻憶故人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毋忘周恩來寬宏之心建立中日友誼

池田大作毋忘周恩來 寬宏之心建立中日友誼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憶周恩來:他心裏只有人民

池田大作憶周恩來:他心裏只有人民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讚周恩來促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池田大作讚周恩來 促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中國黑龍江省稻田作業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景點阿斗寨|劉禪為何被百姓奉為「花神」?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2年貴州大學畢業生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5大經驗值得美國學習 更要學長遠規劃能力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論中國外交:中華和合文化推動世界和平共處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憶周恩來「走入民眾,與民同在」的政治遺囑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憶周恩來「政治遺囑」:走入民眾 與民同在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高級餐廳講電話 新人類新鮮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