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5/03/2024
「一帶一路」倡議(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自2013年提出以來,至今已經10周年。從當初的藍圖變成今天的實景,「一帶一路」倡議化作各國發展的實效,百姓民生的實惠。
經常在新聞聽到的「中歐班列」、「魯班工坊」是甚麼?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新領域——數字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和健康絲綢之路?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在「一帶一路」分別扮演甚麼角色?為何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一帶一路」互為補充?
本文為科普篇的第7篇文章,主要介紹何為健康絲綢之路,以及其發展和重點成果。
一帶一路|中國研發青蒿素「救命藥」 助力非洲走出瘧疾
瘧疾作為全球傳播力最強的傳染病之一,從古至今一直威脅着人類的健康,中國也曾廣泛流行。
從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致力展開預防瘧疾傳播的工作,經過70多年的不懈努力,瘧疾從每年約3,000萬病例到如今零本土病例。2021年,中國正式獲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無瘧疾認證」,成為人類抗瘧史上的一大創舉。
然而,世界各地仍有不少國家面臨瘧疾的問題,其中,以非洲的情況最為嚴峻。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致力將自身經驗帶出國門,幫助多個非洲國家消除瘧疾。
像是在聖多美普林西比應用「中國抗瘧方案」,利用青蒿素,為當地提供自主研發的口服藥及疫苗。如今,當地多個試點村落的瘧疾年均發病率,已成功由60%大幅降至3%,成效顯著。
據世衛統計,非洲瘧疾在2000至2020年間的死亡率下降了約40%,非洲人平均壽命延長了9.4年,這些數據的背後,凝聚了中國醫療專家的智慧和努力,為鋪設「健康絲綢之路」作出重大貢獻。
一帶一路|甚麽是健康絲綢之路? 回顧10年重點成果
究竟甚麽是健康絲綢之路?
「健康絲綢之路」這一概念,於2016年正式提出,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一帶一路」公共衛生網絡,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在重大傳染疾病的監測、防控及應對方面的協調合作。
過去10年,中國在「健康絲綢之路」的建設上取得很大進展,成果豐碩,為人類健康作出重大貢獻。
首先,在醫療衛生援助與重大傳染病防治方面,中國持續與「一帶一路」國家加強在瘧疾、鼠疫、愛滋病、血吸蟲病等傳染病方面的聯合防控工作。
中國自派遣援外醫療隊以來,已纍計向76個國家及地區派出醫療人員約3萬人次,診治患者接近3億人次,挽救了無數生命。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自2013年起,中國便與「一帶一路」20多個國家的醫院和學校,展開長期人才合作培養計劃,涵蓋公共衛生、傳染病學、臨床醫學等多個領域,打造出一支又一支「帶不走」的高水準醫療隊,助力更多發展中國家完善公共衛生體系。
尤其經過新冠疫情後,更反映出許多「一帶一路」國家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不足,因此,加強共建國家醫療衛生基礎設施,也是「健康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環。
2021年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提出,中國將長期並持續幫助發展中國家完善醫療體系,措施包括與世衛合作,建立多個對口合作機制,共建臨床重點專科中心及疾控中心,為「一帶一路」國家填補醫療技術的空白。
過去10年,從派遣醫療團隊,提升醫療衛生基礎,實施人才培訓,開展衛生援助等等,中國展現出大國擔當,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在衛生健康領域的合作交流。
「健康絲綢之路」已成為中國醫療「走出去」的重要品牌,為推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