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10-20
「一帶一路」倡議(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自2013年提出以來,至今已經10周年。從當初的藍圖變成今天的實景,「一帶一路」倡議化作各國發展的實效,百姓民生的實惠。
在過去10年間,中國的基建項目遍及全球,有哪些創新工程值得關注?交出怎麼樣的成績單?「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月在北京舉行,這次「主場外交」有何看點?
本文為合作篇的第3篇文章,主要圖表方式介紹「一帶一路」在10年間的成績單。
一帶一路|運輸通道不斷暢通 促進貿易投資
2023年是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十年來「一帶一路」吸引了愈來愈多國家參與,惠及愈來愈多民眾,也贏得了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具體來講,「一帶一路」在各個方面到底取得哪些成果?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首先,是貿易投資規模穩步擴大。2013至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
進出口對的穩步增長,倚賴的正是不斷暢通的運輸通道。
近年來,國際多式聯運穩步發展,譬如中歐班列、中歐陸海快線、西部陸海新通道、連雲港-霍爾果斯新亞歐陸海聯運等。
其中,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穿越亞歐腹地主要區域,物流配送網絡覆蓋歐亞大陸。
不止有陸運,「絲路海運」航線亦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個港口。
其次,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還資金方面的融通。
中國出資設立絲路基金,並與相關國家一齊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專門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截至2023年6月底,絲路基金累計簽約75個投資項目,承諾投資金額約220.4億美元。
同時,中國在早前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中表示,中方是堅持以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導向,根據項目所在國需求及實際情況為項目建設提供貸款,避免給所在國造成債務風險和財政負擔。
一帶一路|增進各國民生福祉 促進文化交流
「一帶一路」不僅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同時亦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貢獻,在文化交流、創造就業、教育等方面有不少成果。
首先,對於不少發展中國家仍面臨糧食問題,中國向7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向多個國家推廣示範菌草、雜交水稻等1500多項農業技術,幫助推進鄉村減貧。
在促進就業方面,中國與相關國家積極推進產業園區建設,引導企業通過開展高水平產業合作,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崗位。麥肯錫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在非洲僱員的本地化率達到89%,有效帶動了當地人口就業。
其次,在教育方面,中國院校在132個共建國家辦有313所孔子學院、315所孔子課堂;中國院校與亞非歐三大洲的20多個共建國家院校,合作建設了一批魯班工坊。
同時,在文化領域,合作同樣豐富多彩。中國與共建國家共同創建合作平台,成立了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博物館聯盟、藝術節聯盟、圖書館聯盟和美術館聯盟,還啟動了「文化絲路」計劃。
隨着大批項目落地,更多民眾從中受益,經歷10年發展的「一帶一路」受到愈來愈多國家和民眾的認可。據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的數據,自2014年以來,海外民眾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知度、認可度都在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