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8/02/2023
孔子論年齡只到七十歲,到了八、九十歲,我們可以「耄耋之年」(粵音:冒秩)來形容,到了一百歲,則稱為「期頤之年」。
過了六十歲的人,我們一般可以「耆英」來形容,「耆康」就是指這批年紀人士的活動;過了七十歲,尤指八、九十歲人士,則可以「耄耋」來形容。
「耄」指兩鬢斑白的老人家,亦含有思想紊亂的意思;「耋」更有跌倒的意思,因此也是針對老人家的。
「耄耋之年」語出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到了一百歲呢?
「期頤」就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在古代,人的生命比較短,能活到百歲的人不多,值得頤養天年。
延伸閱讀:養兒一百歲 長憂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