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起的地名

編輯︰許可

  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沿線的地名,「西藏迷」和「驢友」總能說出幾個。但大家是否知道這些地名不少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所取的,其中就包括現在常見於傳媒的可可西里。

慕生忠信手拈來 填寫地圖上空白

可可西里-慕生忠-青藏公路
1954年12月25日,慕生忠修成的青藏公路正式通車,同日開通的還有康藏公路。(網上圖片)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慕生忠率領一支解放軍部,靠騎馬和徒步翻越雪山進駐西藏;也因為這進軍和之後運送糧食的艱難,令他決心如何困難都要修築連接青海和西藏的青藏公路。

  現在大家都知道,慕生忠成功了,他在1953年率領二千多軍民,在沒有機器設備幫助下,用了7個月4天就把這「天路」打通,創下世界公路史奇迹。

  修築青藏公路之難,在於它從格爾木南下西藏安多的幾百公里路段,是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凍土帶和生命禁區。

可可西里-慕生忠-青藏公路
由慕生忠取名的雁石玶當年人迹罕至,如今已發展成一座小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也因如此,這裏很多地方從未有人踏足,地圖上也是一片空白。

  既然地圖是空白的,修築青藏公路時,還有此前運糧經過之際,慕生忠就不斷給無名之地取名。

  慕生忠取地名信手拈來。一次有修路工因為想家掉眼淚,慕生忠問他的家在哪,修路工答「在雁石坪」。慕生忠聽完呵呵一笑,說:「這裏就叫雁石坪!這裏就是你的家鄉啊!」

慕生忠口音重 部下聽錯「霍霍西里」

   雁石坪地處青海省(行政上屬西藏那曲),在格爾木南行約510公里處,海拔4,700多米,現在已發展成一個高原小鎮。至於那位修路工的家鄉雁石坪在甚麼地方,難以考證,在網上搜尋雁石坪,出來的都是慕生忠取名的青藏公路地名。

  而慕生忠取名的地方,名氣最大當算是可可西里。

  如今的可可西里指的是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和崑崙山之間的23.5萬平方公里土地(相當於1.3個廣東的面積),它有保存極好的原始生態環境,是藏羚羊等珍貴動物棲息地,部份已設立國家級保護區,有的地方更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可可西里-慕生忠-青藏公路
因慕生忠而得名的可可西里,是藏羚羊等動物棲息地。(網上圖片)

  而在當年,可可西里是大片無人區,慕生忠到了這裏,便用蒙古語「美麗少女」的譯音,把它命名為「霍霍西里」。但是來自陝北的慕生忠說話口音太重了,譯電員誤將之譯為「可可西里」。

  後來「霍霍西里」的名字雖然也曾使用,但「可可西里」流傳更廣,終於被固定下來。

  延伸閱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打通西藏交通 他還建起一座城市!

  延伸閱讀:第一個坐汽車到拉薩的人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

慕生忠為20多處地方取名 至今沿用

  沱沱河也是這樣一個因「口音之誤」而來的地名。

  沱沱河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冬西南側,是長江其中一個源頭。當年慕生忠修路至此,下到這條「無名河」裏工作,沙泥把他的腳面埋住了,像個鞋套,他於是為之取名「套套河」,但譯電員卻譯成了「沱沱河」。

  而拉薩附近的韓灘,應該是慕生忠取名的最後一個地方,這背後還有一個故事。

  話說當年,當築路大軍歷盡艱辛來這裏時,勝利在望之際,來自寧夏的駝工小韓卻因累病犧牲在路上。

可可西里-慕生忠-青藏公路
慕生忠是開國少將,但相比於帶兵打仗,更多人記得他修建青藏公路。(網上圖片)

  慕生忠在小韓的葬禮上落淚了:「好兄弟,你走得太早!最苦難的日子都過來了,拉薩就在眼前了,我本想到拉薩給你親手戴上大紅花,可連這一天你也沒等到……這地方就叫韓灘吧。」

  由慕生忠取名的還有望柳莊、五道梁、風火山、不凍泉、開心嶺等大大小小20多個地方,大部分地名至今沿用。

  延伸閱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索南達傑保護站副站長龍週才加──青春在可可西里閃光

可可西里-慕生忠-青藏公路
慕生忠修築的青藏公路是西藏交通命脈,曾承擔起80%以上進藏物資和90%以上出藏貨物的運輸任務。圖為經過可可西里的一段青藏公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談中美對帳 最令美國人震驚7件事是?

「收山」源自閩南話?

  形容某人退休、退役等,會說「收山唔做」。收山,在廣東話的意思就是結束某種職業生涯的意思。

  這個俗語的由來,有指是從閩南話而來,根據《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收山」有結束、總結的意思。例如「事業做傷大,煞袂收山」,意思就是事情做得太大,很難收場。

  「收山」這俗語在廣東話中出現,早於上世紀40年代。當年在《華商報》連載著名作家黃谷柳的《蝦球傳》,當中一篇名為《黃埔登入》的文章中就用上...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