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 世上最完整佛教藝術寶庫

撰文︰潘少權

  中國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以壁畫見稱,既有最精采的講經變文,亦見精美的石窟彩塑,多樣的洞窟形制,而豐富的壁畫內容如漢唐元代的綠樹青山、庭台樓閣、壯麗城池、雄偉殿堂……更是多采多姿。

中國藝術寶庫敦煌 壁畫有助研究東西藝術史

  令人不解的是這些敦煌壁畫中的大千世界,竟孕育在戈壁荒漠中,而且延綿千百年,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既繼承了漢代以還的藝術傳統,又不斷吸收,融合印度、中亞和西亞的藝術風格,展現了佛教美術史的發展歷程,記錄了中國和西域地區藝術交流的歷史,對研究東西藝術史都提供重要條件。

經過數碼化,在洞窟以外也可以欣賞數碼版的敦煌壁畫。圖為在上海舉辦的敦煌VR互動展覽。(圖片來源:Getty)
經過數碼化,在洞窟以外也可以欣賞數碼版的敦煌壁畫。圖為在上海舉辦的敦煌VR互動展覽。(圖片來源:Getty)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多元,有佛像經變文、佛教故事史迹,還有供養人和裝飾圖案等題材,其中更有不少當時日常生活的描述。(圖片來源:Getty)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多元,有佛像經變文、佛教故事史迹,還有供養人和裝飾圖案等題材,其中更有不少當時日常生活的描述。(圖片來源:Getty)

  是甚麼成就了敦煌?

  是甚麼因緣出現了莫高窟?

  又是甚麼原因促使有些人在這麼長的時間,用這麼多的錢和精力,去持續的在敦煌這個生活條件不算理想的地方,開洞造像畫畫譯經呢?

  延伸閱讀《敦煌:生而傳奇》劇情式紀錄片 揭秘敦煌傳奇

歷經多個朝代,千多年擴大修建,有洞窟700多個,壁畫幾萬平方米、塑像2,000多尊,是全球現存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標。(圖片來源:Getty)
歷經多個朝代,千多年擴大修建,有洞窟700多個,壁畫幾萬平方米、塑像2,000多尊,是全球現存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標。(圖片來源:Getty)

  在壁畫中的敦煌變文內有一點綫索,就是出錢供養僧侶的供養人,有達官貴人,有商業巨賈,他們是虔誠佛教徒,願意持續的佈施,支持僧侶在此開洞畫畫譯經。他們明白到,即使繙譯了的佛經文字艱澀,不是一般人易明。

敦煌榆林第25號石窟,壁畫是精美的彌勒經變,被譽為最優秀的洞窟之一。建於中唐前朝,有盛唐餘風。不過,此鋪彌勒經變只畫了下生經變,沒有上生內容。(網上圖片)
敦煌榆林第25號石窟,壁畫是精美的彌勒經變,被譽為最優秀的洞窟之一。建於中唐前朝,有盛唐餘風。不過,此鋪彌勒經變只畫了下生經變,沒有上生內容。(網上圖片)

  中國農民多,又盡是文盲,要他們了解佛經是很困難的,即使有人說法解釋,也未必說得通、講得明;反而畫了出來,看着圖畫,不言自明,於是開創了洞窟文化。

  延伸閱讀中華文化守護者「敦煌女兒」樊錦詩

經過數碼化,在洞窟以外也可以欣賞數碼版的敦煌壁畫。圖為在上海舉辦的敦煌VR互動展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經過數碼化,在洞窟以外也可以欣賞數碼版的敦煌壁畫。圖為在上海舉辦的敦煌VR互動展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藝術畫師 妙筆生花勾勒艱澀佛經

  敦煌的每個洞窟就像一個寺院,僧侶窮多年精力,把不同佛經以壁畫形式勾畫出來,即所謂的經變文。由此看到僧侶對佛經的深刻認識,亦見畫師的妙筆生花,更重要的是當望見佛經壁畫彩塑,虔敬之心油然而生。

莫高窟受到環境侵蝕,壁畫不斷剝落退化。通過數碼化等現代技術手段,可以更好地將敦煌現狀保存下來。(圖片來源:Getty)
莫高窟受到環境侵蝕,壁畫不斷剝落退化。通過數碼化等現代技術手段,可以更好地將敦煌現狀保存下來。(圖片來源:Getty)

  至於現存洞窟,則採取技術穩固泥沙、減少流沙、控制參觀人流等。

  保育敦煌,認識過去,才放眼未來。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旅遊成風 莫高窟設人流管制保育壁畫

2:00

「雙11」如何由校園活動演變網購盛事?

爭取恢復合法席位遇阻撓 回顧中國與聯合國淵源

2:19

《末代皇帝》紫禁城取鏡 成西方電影首例

1:57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訪華,是歷史上英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華。

英女王逝世|英女王訪華與鄧小平會面 解決香港問題 二度訪港 展現親和力

最新文章
內地高考2023,梁實(左)

內地高考|56歲梁實挑戰第27次高考有勝算嗎? 大懵考生身份證過期 獲民警窩心回應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100周年|中國考古大發現(上):從河南小村出發 探尋文明起源

100周年丨中國考古大發現(中):三星堆與兵馬俑 震驚世界的奇迹

100周年|中國考古大發現(下):從地底到海洋 重現唐宋文明之光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由兵馬俑考古 看中國文化古迹保育

2:18

西安城牆|發展與保育 古今風貌並存

當代中國-中國藝術-中國文化-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世上最完整佛教藝術寶庫

改革開放

楊百萬

改革開放|「中國第一股民」 楊懷定的「楊百萬」傳奇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1:52

「刷掌支付」北京深圳上線 吃飯搭地鐵「兩手空空」 手機沒電都不怕

1:52

中國文化|雲南旅遊必訪瀘沽湖 探秘中國「最後的女兒國」

綠野仙蹤無人村,浙江舟山後頭灣村

浙江舟山最美「無人村」 被遺忘的綠野仙蹤秘境

5000公里|中國歷史上最神秘「地下長城」

1:40

最神秘千年古城 一年一現的水中「落星墩」

中國旅遊|失落的「亞細亞號」秘境——鮮為人知的杭州景點

千年麥積山 誰開鑿了神秘的「懸崖佛國」?

2:02

神秘莫測的西夏王朝 遊寧夏探秘千年中國文化

1:43

「不出南山區可造完整無人機」 深圳如何從電子城變無人機之都?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人民幣戰士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孕婦,醫生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天使為甚麼能飛翔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2013年6月11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神舟十號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

「成吉思汗打仔」結果怎樣?

  眾所周知,成吉思汗是蒙古的開國君主,當他回歸家庭,打罵教訓自己的兒子時,會怎樣呢? 

  成吉思汗是大漠的「大汗」,他的兒子當然是「小汗」了,大汗打小汗,粵語就是「大汗耷細汗」了。   「大汗耷細汗」就是形象化地形容天氣太熱,整個人都被汗水沾滿了。   漸漸地,當形容天氣炎熱汗流浹背的情景時,就會說:「成吉思汗打仔——大汗耷(音搭)細汗」了。   延伸閱讀:「蠶蟲師爺」會吐...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