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紫禁城取鏡 成西方電影首例

撰文︰華思齊

  他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3歲登基,6歲退位,見證大清滅亡,經歷張勳復辟、軍伐割據,後被日本扶植稱帝,二戰後被蘇聯俘虜,由九五之尊淪為階下囚,1950年重返中國,接受10年勞改,獲特赦後曾經做過園丁,其後加入全國政協擔任文化歷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最後在文革期間(1967年10月17日)患癌逝世,終年61歲。

   他是愛新覺羅‧溥儀,一生曲折傳奇的「末代皇帝」。

改革開放拍《末代皇帝》最後一部太和殿取景西方電影

  1986年,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在中國政府支持下,根據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在改革開放後開拍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成為中國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在紫禁城太和殿取景的西方電影。有指貝托魯奇的申請能夠獲得批准,與他的共產背景有關。

當年對西方社會來說,剛走出文革實施改革開放的中國是個神秘國度,電影《末代皇帝》成為西方人窺視中國的一線窗。(圖片來源:Getty)

為拍《末代皇帝》關閉故宮 僱2000演員拍登基一幕

  這部戲,空前絕後,刷新中國電影史紀錄。

  當時故宮每日平均接待超過5萬名遊客,卻因拍攝《末代皇帝》全面關閉。其中溥儀登基大典一幕,更耗時6個月籌備,僱用超過2,000人飾演侍衞、朝臣及太監,凝造氣勢萬千的景象,全部臨時演員的辮子假髮,加起來重達1噸。

  要安排2,000人化粧、排位,談何容易?為免影響進度,劇組在開拍前10日,緊急培訓了50人處理臨時演員的造型,結果2小時內辦妥,即是平均每3分鐘便完成一個造型,速度令人佩服。

《末代皇帝》的劇本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改編,2020年電影經過數碼化,重新搬上大銀幕,這部30多年前的電影依然大受歡迎。(圖片來源:Getty)

《末代皇帝》成為1988年奧斯卡大贏家

  為確保紫禁城文物不受拍攝所用的推軌鏡頭、搖臂和燈光破壞,小溥儀在太和殿坐上龍椅登基一幕,僅由一位攝影師手持輕便錄像機拍攝。片場有嚴格的出入審查,沒帶證件的演員和後勤,一律拒絕內進。其餘大部分內景都在北京及意大利制片廠或影棚錄影。

  傳奇的故事,寫實的場景,精巧的服飾,講究的燈光,引人入勝的配樂,使《末代皇帝》成為1988年奧斯卡頒獎禮大贏家,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等9個獎項。

  延伸閱讀從《末代皇帝溥儀》看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面貌

 

《末代皇帝》溥儀登基大典一幕,耗時6個月籌備,僱用超過2,000人飾演侍衞、朝臣及太監,凝造氣勢萬千的景象。(圖片來源:Getty)

  貝托魯奇說過:「假如我對溥儀沒有同情,就不會拍這部片。」導演沒有在電影中評價溥儀的功過,在他的鏡頭下,他不過是一個出身顯赫但無權無勢的皇帝,一個立於封建卻崇尚西方的青年,一個在時代巨輪下身不尤己的凡人。

  電影成為改革開放後,西方社會窺探中國的一扇窗。同時,把蛻去封建、在新舊洪流下重新定位的歷史古國,以全新姿態帶上國際舞台。

  延伸閱讀:三峽遷徙見證離鄉別井 賈樟柯《三峽好人》透視社會實況

2:04
李連杰、關德興飾演黃飛鴻

關德興還是李連杰「最經典」 《黃飛鴻》憑甚麼入健力士世界紀錄?

1:57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訪華,是歷史上英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華。

英女王逝世|英女王訪華與鄧小平會面 解決香港問題 二度訪港 展現親和力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90秒看中國

1:40
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節目《物暢其流》

香港智慧物流新篇章 盡在《物暢其流》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改革開放

深圳巴士站

深圳特區45年|巴士服務如何從無到有?香港經驗助公共交通發展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Labubu龍家昇

潮流新寵Labubu之父 香港藝術家龍家昇中西合璧無限創新

沈靖韜

港產鋼琴家|沈靖韜國際大賽奪冠創歷史 「鋼琴神童」怎樣煉成?

朱芸編

哪吒2|動畫電影也是音樂盛典 原來香港音樂人有份打造?

黑暗之中唱出真我 香港視障女高音膺「感動中國」人物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香港故宮|港產設計師嚴迅奇 讓古今東西隔空對話

拍拉美吳德川

港產ChatGPT人材 拍拉美吳德川如何令「冇價值」變成功?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西方重磅學者對話 美國受深層國家機器掌控 民主共和兩黨半斤八兩?

2012年6月24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蛟龍號

「蛟龍」號突破7千米下潛深度創紀錄

冷僻字系列|孨

  俗話說,多子多福。然而,由三個「子」字組成的「孨」(音:zhuǎn,轉)卻有孤兒之意。此字近年更成為網絡文化字,意義上亦有些改變。

  「孨」字在古代共有三種意思:

  一個是謹慎,見《說文解字》「謹也」;或通「孱」字,意為軟弱、弱小。

  二是孤獨可憐的狀態,見《廣韻》「孤露可憐也」。

  另也有孤兒的意思,見《玉篇·孨部》「孤兒也」。

  不過在現代網絡文化中,「孨」卻被演繹為「房子、車子、妻子」的意思。

  據說,上海第一百貨商店曾...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