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守護者「敦煌女兒」樊錦詩

編輯︰顧順

  敦煌莫高窟與長城、故宮、兵馬俑等並肩齊名,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中國文化藝術寶庫。擁有超過1,600年歷史的敦煌莫高窟,經歷過無數大自然的風沙危害,幸而遇上了樊錦詩,一個付出數十年青春的守護者,延續了這個中國文化寶庫、世界文化遺產的璀璨生命。

  每天當遊客散去,敦煌莫高窟顯得那樣的寧靜,然而,一個身影總是悄悄地出現在洞窟裏,似乎在尋找甚麼東西,她就是「敦煌女兒」樊錦詩。

  樊錦詩於1938年在北京出生,她回想中學歷史課文中,有一段介紹敦煌莫高窟的文字,她特別感到興趣,「覺得這個地方太好了、太美了。他們在上海辦過展覽,牢牢地吸引着我。」

樊錦詩曾在訪問談及1962年北大歷史系的實習前,她把敦煌之行想得非常美妙。等到下車時,就傻眼了:這裏完全不是她想象的樣子,當地生活條件的艱苦程度是難以想象的。
樊錦詩曾在訪問談及1962年北大歷史系的實習前,她把敦煌之行想得非常美妙。等到下車時,就傻眼了:這裏完全不是她想象的樣子,當地生活條件的艱苦程度是難以想象的。(網上圖片)


  此外,第一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常書鴻,他數十年對敦煌古蹟的保護和研究作出的貢獻,獲得無數後人的敬仰。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樊錦詩。

  1963年樊錦詩北京大學畢業,巧合的是她分配到敦煌莫高窟工作,於她來說卻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敦煌有太多她喜愛的東西,等待她去學習和發現;憂的是自少體弱多病,在敦煌實習的1年,這個在大城市長大的姑娘就因水土不服,暈倒在敦煌,結果未完成實習就要離開。

  另一難題是她當時的大學同學、男友被分配到武漢大學,她卻被分配到幾千里外、急需專業人才的敦煌工作。

樊錦詩1963年正式進入敦煌研究院工作,當年除了保育石窟,還要兼顧周邊植樹造林,因為水土流失嚴重,會對石窟造成嚴重的侵害,研究員除草植林也是日常工作之一。
樊錦詩1963年正式進入敦煌研究院工作,當年除了保育石窟,還要兼顧周邊植樹造林,因為水土流失嚴重,會對石窟造成嚴重的侵害,研究員除草植林也是日常工作之一。(網上圖片)

  上世紀50、60年代的年輕知識分子,有很多共同點。他們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國共內戰)的洗禮,親眼見證新中國的誕生。每個人身上都有強烈的、建設國家的精神,那時最常聽到的口號就是「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樊錦詩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她內心經過一番掙扎後,還是服從分配安排,去敦煌報到。

  自此以後,莫高窟旁邊的破廟就成為了樊錦詩的住所。「沒電燈,沒有自來水,那時多喝水就會肚脹。我住的那個房子,天花板是用蘆葦草搭成的。晚上會突然聽到『咚』一聲,掉下來一隻大老鼠。」

敦煌叫人着迷,我的心一直在敦煌,要去守护好敦煌,这就是我的命。這是樊錦詩在2019年獲頒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一句感言。
敦煌叫人着迷,我的心一直在敦煌,要去守護好敦煌,這就是我的命。這是樊錦詩在2019年獲頒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一句感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她在大城市長大,花了很長時間才逐漸適應這樣艱苦的生活。為了梳洗方便,她乾脆剪了個像運動員般的超短髮,往後幾十年也沒有再留長髮。雖是年輕女兒身,但她卻過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幾十年過去,她成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石窟考古專家、文化遺產管理保護理論專家,她又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裏,潛心敦煌文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2009年,她先後榮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和「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兩項榮譽稱號,成為該年文史界唯一獲得兩項殊榮的專家學者。

  儘管獲獎無數,她生活沒有任何改變,依舊常常到洞窟檢查,對她來說,這似乎已經成為她生命中的一種習慣。

  敦煌,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

保育先驅潘文石 野外17年做一點改變

2:37

熊貓之父潘文石 走在當代中國保育最前線

中銀大廈捲風水漩渦 貝聿銘巧妙化解

當代中國-高錕初到香港

舉家離開上海 高錕初到香港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堅韌長城 中國女排國家隊

2:13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敦煌-樊錦詩

中華文化守護者「敦煌女兒」樊錦詩

當代中國-中國科學-徐穎

史上最年輕博士生導師 徐穎成科普網紅

當代中國-嫦娥五號太空女將

當代中國「太空女將」 讓「嫦娥」成功奔月

2:39
當代中國-新興行業-女子電競

新興行業|女子戰隊打入電競圈 拒做花瓶投身新興行業

1:39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

中國首位女指揮家 91歲堅持工作傳揚中國文化

2:01
當代中國-荷里活導演趙婷

當代中國影壇傳奇:北京「野孩子」變荷里活導演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 20年義送近300赴台老兵魂歸故里

創新先鋒

生態磚塊梁美儀

生態磚塊梁美儀|從重考生到大學教授 廢物利用也能守護海洋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黎明,新秀歌唱比賽(左)

「四大天王」黎明 90年代紅遍半邊天 他更是樂壇「金句王」

編輯推薦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會員活動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2:26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澳門、中山、珠海
丁新豹
丁新豹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2004年12月3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陳省身逝世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逝世

光棍節有大中小?

  每年11月11日,已經成為消費者最滿心期待的日子,因為「雙十一」是著名的網購平台進行大型促銷活動的日子,也就是一個網上的購物節。電商通過一連串拆扣優惠,讓民眾「血拚」個夠。 

  其實「雙十一」除了是購物節日,在內地高校界內也是著名的「光棍節」。    「光棍」是社會上對單身男性一個俗稱,光棍節就是一個「慶祝」男性單身人士的日子。    據說在1993年南京大學的男生們發起11月11日為單身而慶祝的日子,由於1與木棍形態相似,因此有四個1的11月11日便成為光棍節...

30個西湖

     說到西湖,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可能都是杭州西湖。原來中國有至少30個西湖,分別都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