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廣東俗語

標籤︰廣東俗語

「食得禾米多」究竟誰吃最多?

  正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通常在電視劇中,「奸角」心腸惡毒,壞事做盡,不過通常隨劇情發展,奸角最後都沒有好下場。   劇情有此發展,觀眾就會批評奸角「食得禾米多」才落得如此下場。到底甚麼是「禾米」?

  「食得禾米多」是指人多行不義,壞事做得太多,最終自食其果的意思。

  這俗語源自於鄉村地區。從前的農田經常有雀鳥出現,啄食田中的禾稻或曬穀場的穀物。農民為免損失太多,通常都想盡辦法驅趕和捕捉這些雀鳥。

  通常人們認為,雀鳥偷吃禾稻穀物被捉,此乃活該,是「食得禾米多」的下場。

  延伸閱讀:老么與老疙...

確係認真「濕滯」

  廣東省為沿海省份,海洋性氣候令到廣東省不少地區在春夏時有着濕熱的天氣。在中醫角度上,南方人大部分會有濕熱、濕滯的情況,而濕滯更成為廣東人經常說的話語。例如歌神許冠傑的名作《半斤百兩》當中,其中一句歌詞就唱道:「確係認真濕滯。」

  「濕滯」,原本是中醫的一個概念。

  「濕」是指濕氣,「滯」就是不通暢的意思。

  每當飲食失調,脾胃功能受損之時,水液在體內停滯,影響了氣血運行,造成一系列濕滯的表現,例如會消化不良、胃口差、口淡、口乾等。

  「濕滯」雖然不是甚麼大病,但卻令人精神不振,渾身不舒服,但又只能通過飲食及休息改善情況,...

「四四六六」點拆掂?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重視和諧,有甚麼糾紛爭執最多通過溝通和平解決。在廣東話俗語當中,我們就會以「四四六六」來表示把事情共同商議及解決。

  四四六六,意思就是採取互相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這個說法的由來,其一是源自宋代的「四司六局」。

  所謂「四司六局」是官府或富貴人家在府中設置的專辦人員,所謂四司就是帳設司、廚司、茶酒司、台盤司,六局則為菜蔬局、果子局、蜜煎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四司六局」的人都是老行家,辦事周到,彼此又甚有...

「白鴿轉」與「白鴿眼」

  去年的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令人笑中有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來講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俗語中有不少跟白鴿有關。

  廣東話俗語中就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

「有排」定「有牌」

  政府為提升公務員辦事效率,引入關鍵績效指標及賞罰制度,不少市民認為政府所提出的新措施能夠解決公務員們慣常「少做少錯」、「拖得就拖」等陋習,因為不少市民都嘗過政府部門工作效率低下「有排等」的苦況。

  如前文所示,在廣東話當中,我們會「有排」來形容還有很長時間、需要等很久的意思。有一種說法指,「有排」正寫應為「有牌」,而這個牌就是古時的「時牌」。據《宋史·律歷志三》所載:「國朝復挈壺之職,專司辰刻,署置於文德殿門內之偏,設鼓樓、鐘樓於殿庭之左右。其制有銅壺、水稱、渴烏、漏箭、時牌、契之屬、壺以...

「收山」源自閩南話?

  我們在不少球類運動中,會聽到運動員「收山」的說法。收山,在廣東話的意思就是結束某種職業生涯,常用於運動員退役。這個形容詞原來並不是廣東俗語,那麼出自何處呢?

  這個俗語的由來,有指是從閩南話而來,根據「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收山」有結束、總結的意思。例如「事業做傷大,煞袂收山」,意思就是事情做得太大,很難收場。

   後來,「收山」這俗語開始在廣東話中出現,例如在上世紀40年代連載於《華商報》、由著名作家黃谷柳創作的《蝦球傳》中,一篇名為《黃埔登入》...

「甩底」原來與吃有關?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應別人卻臨時失約,這種「甩底」的行為的確要不得。

  「甩底」,在廣東話當中有失約、失信於人的意思,原來這個說法與廣東的飲食文化有關。

  在古時,廣東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湯時便會用到。然而,瓦煲時間用得長了,煲底因長期受爐灶之火所燒,變得脆弱;重複使用後最終可能底部脫落,那麼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倒了出來。

  後來就有人以「甩底...

受人二分四  

  「受人二分四,做到索晒氣!」相信這兩句話也是不少香港打工仔心聲,作為「全球最累城市」排行榜長期穩佔前列位置的城市,香港人每周工時長也常見。工時長,又要受老闆氣,無非就是為了薪水。

  「受人二分四」是廣東話一個俗語,意思就是受僱於人,當中又有打工時吃苦要死忍的含義。 

  「受人二分四」的說法,始見於廣州茶樓。

  在清末時期,廣州的茶樓生意相當興旺。由於客人多、生意好,因此酒樓需要聘用大量雜工,而他們的月薪大約為1元。當時1元等如1個銀元,1個銀元重七錢二分。每個月工資1個銀元...

「地頭蛇」與「地頭蟲」

   形容某人對某地很熟悉,甚至在當地「稱王稱霸」時,會說他是某地的「地頭蟲」或「地頭蛇」,這個講法怎麼來的呢?

  「地頭蛇」出自明朝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說滿說!常言道『惡龍不鬥地頭蛇』。」

  《西遊記》第45回則說:「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讓我遠鄉之僧。也罷,這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

  兩句的意思都是說,外來者儘管很厲害,但也鬥不過本地勢力,提醒外來者不要輕易自大。

  廣東人很少說「地頭蛇」...

澳門土生葡人為甚麼又叫「鹹蝦燦」?

  當我們聽到別人說某人是「燦」,即使不明白具體所指也必會聯想到與「過時」、「老土」有關,總之就是低人一等的意思。那麼,你又聽過「鹹蝦燦」嗎? 

  老一輩的人必定聽過「鹹蝦燦」,那就是從前澳門人對土生葡人的謔稱。那又與鹹蝦有甚麼關係?

  從前,澳門沿海盛產「鹹蝦膏」,在澳門成長的葡萄牙人特別喜歡吃,會把中式的鹹蝦膏當芝士塗於西式班戟或多士。因為西式班戟與中式煎薄鐺(也寫作薄罉)相似,當地人見這種不中不西的吃法,嘲笑為「鹹蝦撑」。

  「鹹蝦撑...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我們常會用「一腳踢」來形容,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排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完成四個崗位,一個人(一雙腳)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為「一腳踢」了。

  延伸閱讀:「踢曬腳」與馬有關?

裝修「剫木佬」

  當要裝修或要打造一個木製家具時,就要找「斗木佬」,即木工師傅。   原來「斗木佬」真有其字,正寫就是「剫(音斗)木佬」。

  根據《爾雅·釋器》:「木謂之剫」。

  「剫」其實是個會意字。木材經過量「度」,再由「刂」切削加工,製成建材器具,大至殿堂房屋,小至日用家具。

  「剫」原本專指木材加工,因為當中包括思考,以及測量、設計、切割、組合、打磨等精細工序,後來就被引伸到其他領域,如做計劃、寫文章、作畫、工藝製造等等,有反...

「死雞撑飯蓋」有科學根據?  

  如果要形容他人知錯仍不改,在廣東話當中就有一句相當生動的俗語「死雞撑飯蓋」,到底死了的雞又是如何撑起飯蓋?

  「死雞撑飯蓋」當中的「撑」是指「支撑」。

  剛宰殺、洗淨後的雞腳關節是柔軟的,但製作過程中,當雞被煮熟時雞腳筋就會受熱收縮,隨即就會有雞腳立刻撑直的現象發生。

  撑直的雞腳很易會頂起煲蓋,讓人聯想起明明已經死了的雞,竟然還在用力頂起煲蓋的能力,仿佛還有爭扎求全一樣。

  配合以上的情況再結合語境,...

麻甩源自法語?

  一些廣東話俗語,也真的是通俗得來有點過火,例如部分人會以「麻甩」來形容中年男性,每次聽到「麻甩佬」這稱呼也覺得有點無禮。

  麻甩,在廣東話當中有粗野、粗魯的意思,多數用來形容男性,常見的有「甩麻佬」。至於這個說法的由來,就有不同的說法。

  其中一個說法是在清代時期廣州有不少來自比利時的傳教士,部分傳教士的專業是醫生,通過藉替當地人看病而傳教。

  由於部分比利時人說的是法語,法語稱病人作「malade」,發音像「麻甩」...

一鑊粥  

    「一鑊粥」是廣東方言,比喻一團糟、一個爛攤子,如把某項目搞得一塌糊塗,我們會說「搞到一鑊粥」,這跟「搞到一鑊泡」同出一轍。

  「一鑊粥」源自「煲燶粥」的歇後語:大煲夾渴(渴,git6,音傑),後來簡化成「一鑊粥」。

  粥的特性是稠且具黏性,有如漿糊,粥煲燶了,便更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這個形態,反映做事並未完成,半途而廢,一塌糊塗。

  如果有人把「一鑊粥」來個胡搞,粥會被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鑊泡」。

 

「食七咁食」原來是風俗?  

  香港是一個美食天堂,中西佳餚都能夠在這個城市吃到,而其中一種流行的飲食文化,就是吃自助餐。面對各式各樣的美食,很多人會先餓着肚子,然後在吃自助餐時大吃特吃,廣東人會笑稱他們「食七咁食」。

  「食七咁食」,讀者千萬不要以為是粗口。其實際意思就是狼吞虎咽、拼命地吃。別以為這句話說看似粗俗,其實與廣東一帶的風俗大有關連。

  在舊社會,有人離世後,他的家人便會舉行一連串的喪祭。據清人屈大均所撰《廣東新語》有載:「吾粵喪禮,亡之七日一祭,至七七而終。」就是說服喪長達七七四十九天,每七天就有一...

生骨大頭菜

  無論是內地,抑或在香港,出生率不斷下滑,漸漸地家中的小孩都在被寵的環境中長大。在廣東話俗語當中,就有一個俗語來形容寵過了頭的孩子,叫作「生骨大頭菜」。

  為甚麼生骨大頭菜會比喻作寵壞呢?原來是和大頭菜的生長有關。

  大頭菜即是大頭沖菜,是廣東一帶的傳統風味名菜,這種菜通常會被人取出莖部作醃製鹹菜之用,蒸肉餅、蒸魚也會用到。然而,如果大頭菜種得不好的話,菜中的纖維便會又粗又硬,當人們吃這菜的時候便會弄得滿口是渣,就想像口有骨頭一樣,難以下嚥。

  這...

刨書

  作為一名學生,讀好書就是最大的責任,也是最大的負擔。遇上測驗和考試,不少同學會忽然努力的溫書複習,在以往就有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刨書」。

  刨書可以算是比較老派的一種說法,是以前較流行的俗語。刨是除了有削、切、分開的意思外,也有挖掘的意思,例如在元劇鄭廷玉《金鳳釵》中第三折就有「委實埋的是金釵,不知怎麼刨出這東西來?」此處「刨出」就是挖出的意思。因此,有人便將認真鑽研書本內容這一個舉動,稱為刨書,也就是在書中挖掘有用知識。

  在香港...

咪書

  在香港社會,不少人會將鑽研的書籍讀物說成「刨書」,其實還有一個類似的說法,而這個說法更多時候用來形容學生應付測驗考試時溫書的情況,這個說法就是「咪書」。

  在粵語當中,「咪書」是形容一個人認真學習及複習。「咪」是一個借用詞,原寫為「䀛」,「䀛」有久視的意思,《說文解字·目部》有載:「䀛:目冥遠視也。」《廣韻·䀛》有載:「䀛:䀛眼久視。」因此,長時間讀書的行為就會被稱為「䀛書」,而粵語口語中則常稱為「咪書」,而粵音則和「咪高峰」的「咪」一樣。 

  在...

拋書包 掉書袋

  在我們的身邊,總有幾個「才子」型的朋友,他們的特徵就是喜歡引經據典,賣弄學問,展現個人的知識水平,尤其是在學校這個重視成績分數的地方,這種拋書包的情況可說是十分普遍。

  拋書包,意思是指一個人很愛並經常故意賣弄學問。關於這句俗語的起源,其中一個說法是因為書包裏有書本,而書代表知識,因此向人展示自己的知識及學問,猶如把載滿書本的書包拋出來,好讓書包裏的書本掉出來,展露於人前。

  拋書包是廣東話的俗語,而在古代漢語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就是掉書袋。

  據《十國春秋.卷三...

狗口長不出象牙

  廣東俗語「狗口長不出象牙」,也作「狗嘴裏吐不出象牙」是指人說不出好話。

  傳說這個俗語是與一名象牙商人和他飼養的一隻狗的故事有關。

  象牙是雕刻藝術品的上等原料,產於南國,從中原來往路途遙遠,而且山高路險,相當危險,但由於價錢高,利潤豐厚,因此這個象牙商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從事這門生意。為了讓旅途更安全,商人特意養了一隻狼狗,陪他千里往返。一次在路上遇到強盜打劫,狼...

編輯推薦
深圳聖誕好去處2024

聖誕好去處|深圳商場布置一覽!打卡冰雪世界/薑餅咖啡屋/巨型聖誕樹

中國自由行|邂逅「魔雪奇緣」 盤點絕美霧凇勝地

中國旅遊|秋冬才能見到的神秘古橋:婺源三眼橋

西湖三絕

冬季旅遊看杭州西湖三絕雪景 細味中國文化愛情故事

1:35
黑龍江雙峰林場(中國雪鄉)

冬季旅遊|童話般的「冰雪世界」 「中國雪鄉」雪景風光醉人

當代中國-旅遊風物-海螺溝

冬季旅遊|泡「高山溫泉」賞「現代冰川」 四川海螺溝「六絕」歎為觀止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看九寨溝銀裝白雪欣賞當代中國冬季美景

冬季旅遊|四川看九寨溝銀裝白雪 欣賞中國冬日美景

2:38

中國旅遊|遊歷四大賞楓勝地 欣賞秋冬最美「楓」景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香港物流航運業

不斷更新|《香港機遇新里程》第12集:獨特優勢 舉辦國際體育盛事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風箏 女孩 男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叔叔,你真棒」滋潤人心

1982年12月4日
八二憲法

現行「八二憲法」獲全國人大表決通過

吳牛喘月

  「吳牛喘月」這個成語,與天氣炎熱有關?具體是甚麼意思呢?

  「吳牛喘月」典故最早出現於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佚文》,「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此句意思是吳地(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牛生性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因懼怕酷暑而嚇得氣喘不已。

  此外,南朝《世說新語》中也有相關的故事,一位名為滿奮的大臣,從小生活在南方,特別怕冷,在洛陽冬...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