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8/03/2021
1988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崔琦出生在河南的農村,但家鄉也是他的「傷心地」,那特殊年代不堪回首的往事,令他一直不願意回去看一看。直到63年後,改革開放後的家鄉早已不是舊模樣,崔琦也終於放下往事,重踏家鄉土地。
被劃為「富農」 崔琦家人受衝擊
諾貝爾獎得主崔琦出生在河南省寶豐縣城十幾公里外的農村范莊。1950年的「土地改革運動」時期,范莊有大約300戶人家,4戶被定為「富農」,比其他村民有多十幾畝田地的崔家是其中之一。之後崔家的田地被「平分」了,僅有的錢財也主動上交了,但在當時的環境中,他們仍因「富農」身份受到不公平待遇。
據內地傳媒報道,一次崔父說話不慎得罪了「上層」,致被加之以罪,還遭到批鬥。年紀尚小的崔琦聞訊,憤然代父出現於鬥爭會上,為父申辯。這次事件雖然沒有再鬧大,但也成了母親決意讓崔琦在1951年離開家鄉,遠走香港的原因。後來他在香港繼續讀書,再負笈美國成為世界級學者。
父親悲慘離世 崔琦不知噩耗
1958年「大躍進」開始,崔琦的「富農」父親又遭批鬥,處境不堪,甚至家裏鍋碗瓢盆都被沒收。第二年中國遇上「三年困難時期」,多地爆發餓荒,河南災情尤為嚴重,崔家所在的范莊就有很多人餓死、病死,崔琦的父親也沒能逃過這一劫,在1959年不幸離世。
那時候崔琦已在香港讀完中學,遠赴美國,母親為讓他安心求學,一直沒有告知這噩耗。
此後崔琦的母親被接到大女兒北京家中,住了幾年。未幾文革開始,既是「富農」,又因子女在外而背負「裏通外國」罪名,崔母的日子更是不好過,她終於被迫離開北京,帶病回到范莊,過着艱難的生活,直到1968年去世。在大洋彼岸的崔琦得知父母雙亡,潸然淚下。
30年後,也就是崔琦獲得諾貝爾獎的1998年,崔琦接受傳媒專訪,被問到「你12歲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麼樣」。主持人以為崔琦會給出「也許現在還在河南農村種地」之類答案,未料他卻哽咽着說:「如果我不出來……我父母就不會死。」崔琦還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他會選擇留在農村,寧願終身當個農民。
聽到鄉音 崔琦熱淚盈眶
這答案足見父母親的不幸遭遇對崔琦帶來多大的打擊,這也許就是他幾十年不願回到老家的原因。家鄉的親友曾表示:「他(崔琦)雖然沒有詳細說,但我感覺他之所以不回去,主要因為那裏是傷心地」。
雖然沒回到家,但崔琦對祖國的感情卻是不容置疑的,也始終希望為中國出一分力。改革開放後,他看到中國各方面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知道過去的一切都改變了。上世紀80年代,他已開始到訪內地,獲得諾貝爾獎後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通過網絡遠程指導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另外,崔琦還捐資興建了家鄉的希望小學,讓小朋友能得到更好教育。
2014年,崔琦在闊別63年後,終於帶着挪威裔妻子、兩名女兒、女婿和外孫女,一同回到出生地范莊。當他在老家門口聽到鄉音的問候,頓時熱淚盈眶。這一刻,崔琦對家鄉再無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