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8/02/2021
崔琦199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第6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他是中國科技和科學界之光,備受中國科技和科學界推崇。另外,崔琦除了學術上的成就,12歲隻身從河南農村來到香港,再從香港走向世界的人生經歷,也是充滿傳奇。
富農家庭出身 中國科技名人險輟學
崔琦生於1939年。和很多學術界名人不同,他既不是來自傳統文風鼎盛的江浙地區,也不是長於書香門第,而是來自河南中部寶豐縣的農村,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只偶而到附近賣炭增加點收入;他應該沒想過,兒子日後會成為中國科技和科學界名人。
崔家在新中國建國後被劃為「富農」。在那特殊時期政治環境下,「富農」是被限制和消滅的對象,崔家難免遭受不公平待遇,崔琦也因此讀完小學便輟學,回家幫父母種田,只有間中坐在附近學校教室外,聽聽老師講課。一代中國科技和科學大師,險些就此被埋沒。
其實當時崔埼已展現天資,據家鄉的親友回憶,一次村裏丈量土地,兩個老人家叫崔琦幫忙,每量完一個數字就報給他計算,而崔琦聽了也不用寫下,只繼續和小夥伴玩耍,到土地量完後,他便給出準確無誤的答案。
南下香港求學 苦學粵語成就中國科技巨人
為了家中唯一的男孩能繼續讀書,母親決定讓崔琦離開「是非之地」,投奔1949年已移居香港的二姊和三姊。1951年的一天清晨,父母把崔琦送到村口大路上,離別時大家都哭了。這一別後,崔琦帶着母親連夜趕急做好衣物走向遠方,徹底改變人生軌迹。
也是這一別,成為崔琦和父母的永訣。他再次踏足家鄉已是63年後,在此期間,父母在政治運動中的種種遭遇,還有父親在「三年困難時期」餓死,都使崔琦在很長一段時間耿耿於懷,但這是後話。
告別家人,崔琦先到了北京,再輾轉南下到香港。但他要在香港重返校園,還須克服廣東話和英語兩大難關,所以三姊便安排崔琦在荃灣一間小學重讀六年級。離開父母和家鄉熟悉的環境,崔琦感到孤獨和苦悶,幾番想退學回到河南,幸在家人安慰下總算克服困難,並於1953年考上了何文田的香港培正中學。
1998年獲諾貝爾獎 成中國科技一大成就
在培正的學習是崔琦人生重要一段,在這裏他有美好的校園生活,也為日後的科學之路打下了堅實知識基礎。在老師和同學記憶中,文靜的崔琦十分好學,雖然成績不是最好,但「勝在夠全面」。
高中畢業,崔琦轉到金文泰中學讀預科,並獲大學取錄。但他選擇了用獲得的教會獎學金出國,1958年入讀美國伊利諾州奧古斯塔納學院,主修數學。此後他轉到芝加哥大學物理系,1967年獲得博士學位,隨之在世界頂級的麻省理工學院、貝爾實驗室、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從事物理學的研究和教學。
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時期,崔琦已在物理學界嶄露頭角,他的眾多研究結果引來轟動。1998年,他憑對物理現象「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第6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