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聲征服世界 馬友友:中國文化是我生命一部分

編輯︰許可

  國際樂壇最有影響力的華人,莫過6歲就公開表演、成名半世紀的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他雖然生於西方、長於西方,卻從沒忘記身體裏流淌着華人的血液,也從來沒有離開中國文化。馬友友說,中國文化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中國文化熏陶下成長 6歲登台表演

    馬友友祖籍浙江寧波。他的父親馬孝駿是留學法國的音樂教育學博士,亦有深厚中國文化底子,曾為南京的中央大學教授,國共內戰期間移居法國;母親盧雅文出生在香港,畢業於中央大學藝術系,兩人在法國結婚,並在當地定居,所以馬友友就出生在這個藝術國度,這一年是1955年。

  在一個有中國文化背景的音樂之家,馬友友自然是從小接觸音樂。4歲時的一天,他在巴黎音樂院看到體積最大的低音大提琴,很是好奇,便主動向父親要求學習那個還叫不出名字的樂器。不過低音大提琴太大,當時個子還小的馬友友只好學習小一號的大提琴,這個「退而求其次」的樂器終改變人生。

馬友友年幼時經常和姊姊馬友乘一起表演。馬友乘比馬友友大4歲,醫科畢業後亦走上音樂路,並繼承了父親馬孝駿創立的「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圖片來源:Getty)

  馬友友很快掌握彈奏大提琴的技巧,並展現無比的天份,6歲即在觀眾前表演。此後馬家移居美國,7歲的馬友友便與紐約愛樂樂團同台在白宮演出,一鳴驚人,包括時任總統甘迺迪作為台下觀眾,都毫無保留地把掌聲送給這位音樂神童。不久後,馬友友又和姊姊馬友乘一起在美國電視上亮相,聲名大噪。

  馬友友後來說,他的音樂成就與小時候父親教育方法很有關係。父親知道小孩子能專心的時間很短,所以特別把握小孩子專心的10到15分鐘,每天也只要求他練琴15分鐘,但必須要集中精神。馬友友坦言,這種訓練方式讓他受用不盡,至今仍認為練琴時間在精不在多,而且逼孩子練琴絕不可能練好。 

讀哈佛人類學 看中國文化小說 

  當然,父母對馬友友的教育和影響絕不止於音樂,更有中國文化。父親規定子女在家裏一定要說中文,寫信也要寫中文,還要練書法、接受孔子之道的教誨等等。所以馬友友雖然沒在中國土地上生活過,中文卻說得很不錯,甚至不需要很多中英夾雜。亦因如此,馬友友一直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中國文化也使得他獨有一份東方儒雅。

  馬友友到美國後,在引薦下隨著名大提琴家雷奧納多·羅斯(Leonard Rose)繼續深造,並進入赫赫有名的紐約茱利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學習。這時候,少年成名的他,卻在17歲時作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離開音樂學院,到哈佛大學人類學系讀書。

茱利亞音樂學院成立於1905年,被稱為音樂界的哈佛,它的預科班招收了不少天才橫溢的少年。(網上圖片)

  馬友友後來說,到哈佛讀書是因為「怕被音樂學院開除,以後沒飯吃,所以唸諗大學,以後還有機會做別的」。這當然是開玩笑,事實上,馬友友一直對歷史有濃厚興趣,對生活充滿好奇,而作為華裔,他也希望透過這學科,多認識自己的祖國。同時,他也認為音樂和歷史、哲學、文學、人類學一樣,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解釋,而學習這些知識,會使他的音樂更有內涵。

 籌劃「絲路計劃」 宏揚中國文化 

  在哈佛期間,馬友友又閱讀了許多中國古典小說。有一次馬友友被問到最喜歡《紅樓夢》哪個人物,他笑稱是賈寶玉:「因為有很多女朋友」。

  畢業後馬友友回到音樂道路,並憑着無比的天賦和努力,迅速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他以細膩、感情豐沛的音符,征服了世界古典樂迷;他還比其他古典音樂家更兼容並蓄,想像力更豐富。有樂評家說,馬友友能釋放出一種氣質與秉賦投射出的魅力,有傳媒則形容,馬友友是「最性感的古典音樂家」。

「絲路計劃」始於1998年,匯集了全球不同領域的音樂家,希望把橫跨歐亞的古絲路上的文化、藝術等重新介紹給世人。(圖片來源:AP)

  成名數十年,馬友友幾乎每年都要舉行上百場世界巡迴演奏會,「粉絲」無數,又曾先後為8位美國總統演出;他為電影《臥虎藏龍》演奏主題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他出版了逾百張唱片專輯,還獲得18座格林美音樂獎。不過馬友友一次都沒上台領獎,因為他認為音樂沒有可比性,所以只會演出,但不會比賽。

  1998年,馬友友籌劃「絲路計劃」,結合來自歷史上絲綢之路各國的音樂家表演,希望促進對絲路文化、藝術和智慧傳統的研究,同時也用音樂突破國界疆線、消弭文化差距。馬友友對這個計劃有着很高的期許。

紐約市為表彰馬友友的音樂成就,曾將曼哈頓東46街與第五大道交叉口的路牌,暫時性地換成「馬友友路」。(圖片來源:AP)

12歲隻身從河南農村來港 崔琦踏上諾貝爾獎之路

打敗愛滋病的何大一:戰爭還沒有結束

港產數學家丘成桐 如何從傳統中國文化家庭走向世界

潘文石廣西救葉猴 解決溫飽再談保育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TikTok周受資

冷靜應對美議員5小時刁難 TikTok周受資何許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廖啟智,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男配角,《籠民》,《証人》

懷念「配角王」廖啟智 擅演小人物 曽兩奪金像獎男配...

編輯推薦

「City as Studio」會員活動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十四五

十四五經濟篇|「高質量發展」3張王牌:京津冀 長三...

GDP

十四五經濟篇|GDP增速不再是重點 中國能否跨越「...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中國街道,印度街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發展遠超印度 毛澤東鄧小平帶...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2019年3月30日
上海5G

中國首個行政區域5G網絡在上海虹口誕生

咸豐年嘅事 咸豐是指哪一年?

  如果說到一些陳年舊事,廣東話會說:「咸豐年嘅事啦」。   這句話其實話中有話,時表示「不提也罷」。究竟咸豐年發生甚麼事,令到後人會不願再提呢?

  咸豐年其實是歷史上的一個時期,是清朝皇帝的一個年號。   咸豐在位時期由1850至1861年,這段時間在廣東一帶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亂事。例如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創立太平天國;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60年更是簽訂不平等條約,將九龍割讓予英國。   所以,咸豐年這段時間對廣...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