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編輯︰許可

  新中國成立75載,風雨兼程,滄桑巨變。「非凡75年」系列專題,梳理中國在科技、政經、文體、環保4大領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突破和發展。

  本文是科技篇第2篇文章,帶你了解新中國75年來,人們出行如何從「基本靠走」到騎自行車,再到乘搭科技領先的復興號高鐵。

 

非凡75年|1949年全國汽車僅5萬多輛

中國第一輛生產的轎車是1958年的「東風牌」,車頭的一條鍍銀龍雕塑是它的標誌。這款轎車技術不成熟,很快就停產和被遺忘。(網上圖片)

  新中國成立之初,無論交通網絡還是交通工具都十分落後,全國能跑車的公路只有3萬多公里,汽車也就5萬多輛,數量還不及現今一個縣,且多是來自外國的「老爺車」。

  新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1956年才出現,是「解放牌」貨車,第一輛轎車(私家車)則是1958年的「東風牌」CA71,後者技術不成熟,產量很低。

  鐵路情況也差不多,1949年末全國能通車的2萬公里鐵路上,跑的都是老舊、落後的火車,速度慢,故障多。

  1949年中國已有民航服務了,惟總共就幾條航線,飛機寥寥可數,一般人別說坐飛機,可能飛機「真身」也沒見過。

  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人口流動極少,多數人沒有機會出遠門,而城市裏或鄉里間的短途山行,大家「出門基本靠走」,「高級」一點就是人力車、馬車、騾車。

非凡75年|70、80年代成「自行車王國」

自行車是上世紀70、80年代中國最普及的交通工具,在80年代後期,全國自行車數量達到5億輛。(網上圖片)

  那時中國大部份城市仍沒有公共汽車,自行車(單車)雖然能夠國產,但仍然珍稀,擁有一輛自行車已是「身份象徵」。

  自行車在中國普及要到上世紀60年代,至70、80年代,中國才逐漸成為「自行車王國」,城市上下班時段自行車洪流滾滾,是很多代人的共同記憶。

  1978年改革開放起步後,人們出行方式、使用的交通工具有明顯改變,這與中國經濟、基建和製造業發展息息相關。

  例如80年代後期,摩托車(電單車)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至90年代摩托車大幅搶佔自行車市場。到了新世紀第二個10年,被稱為「電騾」的電動自行車又興起,把摩托車和自行車一併取代.....

  或許很多人沒留意到,在2024年初,中國電動自行車的數量已達4億輛之多,全球無出其右。

非凡75年|新能源汽車走入千家萬戶

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車,漸為中國家庭購車的主流。圖為車展上的新能源汽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外,改革開放之前人們可望不可及的家用轎車,在新世紀已走入千家萬戶,至2024年初,擁車中國家庭超過1.94億。

  必須一提的是,在政策和科技,特別是電池科技發展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在新世紀飛速發展,成了很多家庭購車選擇;國產新能源汽車還大量出口海外。

  2023年底的數字顯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突破2,000萬輛,佔全國汽車總量6.07%,當中76%以上是純電動車;數字又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佔了全球超過六成。

  延伸閱讀:非凡75年·環保篇|5組數據解讀 中國新能源汽車如何領先世界?

  除了個人和家庭交通工具,中國的集體交通工具發展跨度也非常大。

  80、90年代後,大小城市內交通日漸完善,公共汽車早已普及,全國還有超過50個城市建有地鐵或其他軌道交通,上海、北京,湖南長沙和鳳凰等地還有磁浮線。

非凡75年|高鐵快捷舒適成出行首選

中國鐵路每年發送旅客超過30億人次,其中高鐵佔比超過七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的城際和省際交通,也隨着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建設日趨方便。

  隨着經濟和社會發展,現在中國人跨地域出行是普通不過的事了,而大家首選的交通工具,亦從70、80年代老舊長途客車、擠得難以插針的「綠皮」火車,到90年代臥舖巴士、千禧年前後的高速公路豪華大巴,再變成如今快捷舒適的高鐵。

  有人說高鐵是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這未必準確,因為高鐵早於1960年代已在日本面世,中國直至踏入21世紀後透過「市場換技術」方式引入;它不是中國的發明。

  不過高鐵在中國發展比任何國家快,卻是無可爭議的:中國大陸第一條高鐵線京津城際2008通車,到2024年全國高鐵里程達到4.5萬公里,全球第一。

  延伸閱讀: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非凡75年|國產大客機2017年首飛

C919訂單超過1,000架,可以預期未來將有更多國產客機投入商業營運。圖為中國東方航空一架C919客機。(圖片來源:getty)

  初期高鐵線上跑的「和諧號」列車,是引進國外技術生產的。此後中國經消化、吸收,再創新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列車已運行在神州大地上,還出口海外;它的各方面技術領先世界,部份型號運行時速可達350公里,讓相距逾2,000公里的城市半天可達,改變人們地域距離觀念。

  中國亦正開發適用於城際和省際、時速600公里或以上磁浮鐵路系統,一旦落實定將領先世界。

  比高鐵跑得快的還有飛機。中國在航空方面的發展是驚人的,既體現於目前全國有200多個機場、每日平均有逾萬民航航班、每年逾6億人次旅客運輸量,更體現於中國能夠自行研製先進客機。

  國產客機必須提到150座級、最大航程超過5,500公里的C919,它有世界最先進的氣動特性,在經濟效益、舒適性等方面都有優勢。

  C919大客機於2017年首飛,至2024年中已有7架交付航空公司,執飛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多條航線,稍後還將有更多C919投入營運。

  延伸閱讀:C919客機國產化比例近60% 期待「中國心」

非凡75年|「空中的士」或2026年載客

「空中的士」初期或先在大灣區城市營運。圖為一款測試中的「空中的士」。(網上圖片)

  中國亦在研發比C919載客量更大、航程更遠的C929,預計未來數年便會首飛。

  說到「飛」的交通工具,中國還即將有高科技「空中的士」(垂直起降航空器)投入實際使用。其中一間內地公司自由研發的「空中的士」可載5人,時速達到200公里,現已展開測試,可望2026年開始載人飛行,來往廣東的深圳和珠海。

  另外,因為中國地理環境,船舶受關注程度註定遠不及陸空交通工具,但近年有例外,就是中國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排水量逾13萬噸的「愛達. 魔都號」;它已於2024年1月展開商業營運。

  大型郵輪設計和建造技術要求高,是造船業「皇冠上三顆明珠」之一,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突破,足以反映實力。

  當然,大型郵輪更是旅遊產物,它的發展方向與高鐵、客機等公共交通公具又有所不同。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3:02

非凡75年·政經篇|社會民生「七個有」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社保體系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國策通識|甚麼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文革時期廣西慶祝成立革命委會員

改革開放|管治上的進步 從「革委會」到「省人民政府」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3:30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自然保育的5個「第一次」

3:05

非凡75年·文體篇|新中國體育75年 從零到4000個世界冠軍

2:48

非凡75年·政經篇|75年糧食增產5倍 中國人吃飽了 也吃好了

2:47
近年,網劇、網文、網遊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三樣」。

非凡75年·文體篇|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劇 網文 網遊

3:09

非凡75年·政經篇|中國的脫貧奇迹

2:52
新中國成立75年,逐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2:11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非凡75年·政經篇|書寫奇迹 持續超越 中國經濟走過怎樣歷程?

2:25
中央贈港大熊貓安安與可可

中央贈港大熊貓|將入住安安佳佳舊居 即睇安安可可小簡介

2:59

非凡75年·政經篇|新中國外交75年 從「一邊倒」到「大國外交」

2:56

非凡75年·政經篇|「一國兩制」如何保障港澳繁榮穩定?

2:30
中醫藥發展歷程和成果

非凡75年·文體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 惠及全球人類 貢獻中國智慧

2:27

非凡75年·文體篇|傳統文化怎樣創意傳承?

2:30

非凡75年·文體篇|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8億中國人每周做運動

3:01
中國新能源汽車電動車

非凡75年·環保篇|5組數據解讀 中國新能源汽車如何領先世界?

中國一間鋼鐵廠內的工人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中國十八世紀思想文化僵化 難以發展現代科學自由經濟

母子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兩張帳單看親情何價

1998年10月13日
崔琦

華裔科學家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冬季冷暖看重陽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因此非常看重氣候變化。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冬季氣候原來也有關係?

  古代有一種說法:「今年重陽不打傘,明年地裏光杆桿。」意思就是重陽節那天不下雨(不打傘代表不下雨),那麼之後的冬天就會較為乾旱,在水份不足的情況下明年糧食收成也會出現問題。

  相類似的農諺也有:「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旱。」意思就是說如果農曆十三前後沒有雨,往後雨水就比較少了,整個冬天雨雪匱...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