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當代中國的故事 莫言筆下的鄉土情懷

撰文︰郭曉陽

  俗語說,作家都是會說故事的人。說故事的作家多,但能說好故事的作家少,能夠獲得大眾認同的作家就更少。莫言是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當代中國作家,他的作品不但成功打入英語世界,更將當代中國的社會故事傳揚至世界舞台,靠的就是說好故事,說好真實的生活故事,說好一個屬於中國人的故事。

當代中國文學 刻畫中國人的面貌

  原名管謨業的莫言,因為作品包含極具個人特色的魔幻現實主義,讓他的作品獲得諾貝爾評審的肯定,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諾貝爾獎頒獎112年來,首個登上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政大廳的頒獎殿堂的當代中國的中國籍作家。

  文學作品分很多種,莫言的作品可說是當代中國的人文文學經典,而分辨人文文學的高下,就在於作品對人性的刻畫有多深層次。從《透明的紅蘿蔔》到《紅高粱》、再到《豐乳肥臀》和《蛙》,無一不是關於中國人的故事,無一不是將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刻畫出來。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的作品充滿了鄉愁和情懷,也正是這種寫實的文學特色,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圖片來源:AP)

  莫言的創作路並非一帆風順。他首次發表作品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其小說處女作《春夜雨霏霏》沒有引起太大的迴響,直到1984年的一次軍藝文學研討會上,莫言對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作家李存葆的作品《山中,那十九座墳塋》提出批評後,引發在座當代中國文學界同仁激烈反駁後,才令莫言狠下決心,埋首創作,決心寫出更好的作品。

  不久,首部為人熟悉的作品《金色的紅蘿蔔》誕生,小說描寫孤苦無依的黑孩在後母的虐待和社會的冷漠中,磨練出對苦難的非凡忍耐力,並在苦難中所產生的美麗幻覺的毀滅。故事其後改名為《透明的紅蘿蔔》,並由解放軍藝術學院推薦給當代中國小說雜誌《中國作家》,正式發表後,引發文壇的巨大關注。從那時候開始,莫言才正式走進文學界的視野。

當代中國-莫言
電影《紅高粱》的原作正是出自莫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吸引,就是因為他所寫的故事充滿對當代中國真實和對生活的刻畫,而且將他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身邊朋友的經歷表現出來,讓文章有種真實的存在感。這種從細節入手,從生活取材的風格,讓作品充滿現實性,但在現實的題材中,莫言又會加入一些魔幻的元素,讓故事有種與現實的衝擊在其中。

創作真實當代中國 融入生活化的經歷

  小說表面上是在講故事,實際上是對於人性的考察,這是莫言對寫文章的定義。

  從最初的短篇作品。到獲獎的長篇小說,莫言就是因為對人的深層次刻畫,以及對人性的寫實式描寫,獲得大眾的認同。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他在東北的舊居也成為了大眾參觀的景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莫言的作品中,最為人熟悉的,相信是曾經改編過成為電影的《紅高粱》。這部以抗日戰爭,以及上世紀30、40年代的高密東北鄉民間生活為背景的故事,成為電影後不但紅遍當代中國,更開始被西方文化界認識,讓莫言的文學作品正式登上世界的舞台。

堅持風格 描寫當代中國農村鄉土風情

  即使被世界文學所接納後,莫言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寫作原則和理念,並沒有為此去改編寫作方向。在《紅高粱》系列出版後的30年裏面,莫言還是一直講高密東北鄉的故事作為主軸:《紅高粱》寫的是「我爺爺我奶奶」、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豐乳肥臀》寫的是「我爹我媽」、直到2005年出版的《生死疲勞》就寫了「我」這一代人。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的作品充滿真實性,是認識當代中國的社會和風俗的一個好途徑。(圖片來源:Getty)

  正是堅持風格,讓莫言沒有迷失在寫作的道路上,也讓莫言的作品成功塑造出一個獨特的風格。

  莫言曾經說過,其實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講述當代中國的故事,作家用筆,演員在舞台,即使工人和農民,也在講中國故事,只不過大家的職業不同罷了。讓外國人了解到中國人的精神面貌,這是作家講故事的最根本的目的。這就是莫言心中的當代中國文學。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貝聿銘

桌球觸發靈感 貝聿銘從中國文化領略天人合一建築觀

當代中國-中國經濟-李書福

李書福的堅持與執著 打造當代中國第一輛民營汽車

「老乾媽」:用一樽辣醬書寫中國經濟傳奇

2:14

曾被鋼琴老師開除 郎朗不負才華成大師

相關標籤
中西交流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屠呦呦

2015年10月5日

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當代中國-莫言

說好當代中國的故事 莫言筆下的鄉土情懷

12歲隻身從河南農村來港 崔琦踏上諾貝爾獎之路

當代中國-高錕初到香港

舉家離開上海 高錕初到香港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莫言文學獎

2012年10月11日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放下傷心往事 崔琦63年後重踏故鄉

當代中國-高錕-高錕中大面試記

高錕中大面試記

時代英雄

板門店談判當翻譯 兩彈元勳朱光亞有何秘密任務?

傑出名人

神舟十六號|從大學教師到太空人 朱楊柱追逐飛天夢

創新先鋒

理想汽車李想

理想汽車李想|從普通人到頂尖領袖 五大階段概括20年創業路

潮流人物

KOL;小Lin說

放棄華爾街筍工 「小Lin說」如何練就最紅財經類KOL?

小城大事

外賣詩人 王計兵

「趕着時間寫着詩」外賣詩人奔波15萬公里 寫下4000首詩

運動健兒

翼裝飛行 張樹鵬

最瘋狂的極限運動 中國翼裝飛行第一人張樹鵬

影視巨星

石堅,狂潮,倚天屠龍記

邊個夠我奸?還記得一代奸人石堅嗎?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直播帶貨|弘揚綠色健康飲食文化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的功能除了幽默地帶出說話者意思外,還能夠很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看後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是形象化地展示場景,只要稍加想像,便令人會意得到當中的意思。   當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桶中的水,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