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觸發靈感 貝聿銘從中國文化領略天人合一建築觀

編輯︰郭曉陽
撰文︰聞華

  繆斯無處不在,一般人都會覺得設計美學是由天分影響,但設計的靈感卻原來可以來自生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貝聿銘,竟然是從桌球場上找到設計靈感,那些精緻的建築就是從幾何概念而來;而從他的概念當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不少結合了西方和中國文化的建築思維。

上海結合西方與中國文化 接觸全新思想風格

  原來,少年貝聿銘是位桌球好手,這是當代中國年輕人流行的娛樂活動,而他很多年後意識到,桌球令他了解幾何的概念,同時,也是一種策略遊戲,「桌球中確實存在一些作為建築師所需具備的要素」。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貝聿銘
年輕時候的貝聿銘已經在國際建築界非常有名,參與過很多不同的建築項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說起桌球,便不得不提到上海,這座令貝聿銘萌發建築師夢想的當代中國城市。1920年代的上海被譽為「東方巴黎」,非常國際化,10歲的貝聿銘隨父親由香港移居上海後,新的思想、建築、藝術和生活方式,都讓他受益匪淺。他從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中看到了西方新建築風格的萌芽,並深深為之吸引,「從那一刻起,我開始想做建築師」。

            上海令貝聿銘「看到未來」,蘇州園林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中國印記」。貝聿銘出身蘇州望族,少年時期,每年夏天都會回蘇州生活。他對貝家私家園林「獅子林」中的有着傳統中國文化的建築和稀奇古怪的太湖石深感興趣,這段經歷令他領會到日常生活與建築之間的關係,對他的設計理念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貝聿銘
蘇州園林不但影響了貝聿銘的建築觀念,也令他的建築風格結合了傳統中國文化和西方特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蘇州園林讓貝聿銘認識到,創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晶。「建築師要使他所設計的建築與那裏的流水相一致,並成為既對流水充分考慮又受人歡迎的表現形式。」他在一次採訪中如是說。

故鄉蘇州園林 作品蘊含傳統及當代中國元素

  這正暗合了中國傳統哲學及中國文化當中的「天人合一論」。雖然在美國留學、成名,但貝聿銘的作品中,常蘊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香港「地標」中銀大廈,被視為傳統中國文化與先進技術的結晶,成功克服了環境、成本、風水三大挑戰。其設計靈感來源於竹子的「節節高升」,以四組三棱柱作為主要承重點;使用混凝土充當「膠水」黏合所有的結構,內部毋需建造支柱,這個創新的設計成功解決了環境和成本的難題:足夠堅固以抵禦強烈颱風,所用鋼筋節省逾三成。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貝聿銘
法國羅浮宮是貝聿銘其中一個最為人熟知的建築項目,但當年設計的時候引起過不少法國人的反對,但落成後卻成為法國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貝聿銘坦言,「風水」是他在香港遇到的主要問題。中銀大廈獨特的四面體造型被指棱角過多,前港督衞弈信(David Wilson)曾投訴其尖角正對港督府(現禮賓府),要種樹化解。大廈外墻的鋁條原本呈X型,中銀高層認為不吉利,貝聿銘於是取走部分鋁條,令整體造型看似鑽石形狀。他將大樓外空間設計成「中式園林」,瀑布、假山、花木自成一景,流水從大樓兩側潺潺而下,匯入水池,隱喻聚財。  

  又如日本美秀美術館的設計靈感,則來源於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東方與西方、商業與藝術、現代與傳統的融合,造就了貝聿銘的獨特風格。198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授予貝聿銘時,稱讚他帶來了「本世紀最優美的內部空間和外部形體」,始終關注建築周邊的環境,對於材料的嫺熟運用達到了「詩一般的境界」,可謂名副其實。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貝聿銘
貝聿銘曾經講過,沒有了光的變化,便失去了生氣,因此即使羅浮宮的建築藏在地底,他都設計了一個倒三角金字塔讓光綫進入博物館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28

香港高樓數目冠全球|它們都做過香港之巔!盤點半世紀最高建築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談中美對帳 最令美國人震驚7件事是?

中國經濟-中國湖南長沙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跑輸國際?這些數據拆穿了荒謬

外國人遊覽故宮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特朗普的4個核心立場

2017年4月1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維加獎

中國科學家姚檀棟獲頒維加獎

「白鴿轉」與「白鴿眼」

  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笑中帶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也有不少和白鴿有關的俗語。

  廣東話中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此視線...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