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中國防治愛滋病 中國科技之光何大一:我有責任

編輯︰許可

  發明「雞尾酒療法」的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是中國科技和科學界之光。他雖然在美國工作生活大半生,但從未忘記祖國,而且多年來一直身體力行,為中國科技和科學出力,特別是協助中國防治愛滋病。何大一說:「作為中國人,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致力培訓研究人才 為中國科技和科學出力 

  中國科技和科學界人士指出,雖然「雞尾酒療法」能抑制病人體內的愛滋病病毒,但卻無法根治,也無法制止這種傳染病擴散,至今每年感染愛滋病者仍以百萬計地增加,發展中國家情況尤為嚴重。正因如此,何大一認為必須走出實驗室,把防治愛滋病研究與防治工作擴展到世界各地,而作為華裔科學家,他特別關注中國的情況。

  「只要目睹愛滋病在中國肆虐的情況,你就不會只待在實驗室做研究。作為一名科學家,我有這樣的責任;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他接受傳媒訪問時曾這樣說。

何大一任主任的清華大學艾(愛)滋病綜合研究中心成立於2007年,是中國研究愛滋病的權威。圖為清華大學的二校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何大一不止這樣說,也確實地做。2002年,他以每年1美元象徵性的價錢,把其創辦美國艾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的醫療專利技術轉移給中國政府,這些專利技術後來在雲南等地用作批量生產藥物,降低中國愛滋病患者的治療費用。

  2003年,何大一又發起「中國艾(愛)滋病防治行動」,致力於減少愛滋病的破壞性與蔓延,特別是減低母親向嬰兒傳播愛滋病的機率。

  他又與清華大學合作,建立「清華大學艾(愛)滋病綜合研究中心」,加強中國對愛滋病的研究和培養人才,還協助培訓中國愛滋病基層醫務人員;何大一更曾親自上陣,為內地的防治愛滋病公益廣告演出。

 為在家鄉演講 中國科技和科學名人學中文 

  另外,原來生於台灣、12歲移居美國的何大一,其實早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也是他剛完成博士課程的時候,就第一次踏足中國大陸,並隨父親回到祖籍地江西省新余,且印象深刻。

  他後來接受傳媒訪問、憶述該次行程時仍很興奮:「我們坐火車從香港到深圳,再坐火車到江西,坐了很久,早上6點鐘到了,幾千人出來歡迎我們」、「小地方有那麼多人,那麼早跑出來看我們,好像我們是從另一個星球上來的」。

何大一2018年7月帶同子女回到家鄉新余,在宗祠了解家族發展的情況。(網上圖片)

  何大一還提到,此行他第一次見到一直在家鄉生活的祖母。「一進門她(祖母)就要拿東西給我吃,你知道是甚麼?就是那個雞蛋,這樣一打,生的,再加一點糖,也是甜的,我真的喝不下!」他笑着說。

  此後何大一又多次回到江西,見證着家鄉的發展。

  有一次他應邀到當地演講,由於不習慣用中文發言,還為此特地去學中文,希望效果更好。他說:「沒辦法,那裏用英文演講應該沒有人會來聽。」當然,這句話的背後,更多的是何大一對家鄉的尊重和感情。

放下傷心往事 崔琦63年後重踏故鄉

馬友友$2000萬大提琴遺的士 震撼中國文化史的「大頭蝦」事件

愛中國文化卻叛逆迷失 愛情讓馬友友重拾琴弓

立志為中國教育服務 丘成桐40年不問報酬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 20年義送近300赴台老兵魂歸故里

創新先鋒

希望之手湯啟宇

主攻冷門研究 研製「希望之手」 湯啟宇為中風病人重燃希望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黎明,新秀歌唱比賽(左)

「四大天王」黎明 90年代紅遍半邊天 他更是樂壇「金句王」

編輯推薦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會員活動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2:26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澳門、中山、珠海
丁新豹
丁新豹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1988年12月2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南極文森峰

中國人登上南極最高峰文森峰

「走鬼」點樣走?

  你們有沒有看過經典港產電影《旺角卡門》?其中一幕是由張學友飾演的烏蠅在戲院前當無牌小販,突然小販管理隊前來驅趕,烏蠅因被由萬梓良飾演的Tony阻礙,結果「走鬼」失敗被抓。

  這一幕出現的小販「走鬼」情境,今時今日在香港真的很難見到,但大概在三、四十年前,小販走鬼可說是市區每天都會出現的情境。   所謂「走鬼」,就是無牌流動小販為逃避執法人員的動作。   當年港英政府僱傭了大批來自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人當警察,他們其中一個任務就是驅趕街上的無牌流動小販。   由...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