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科學團隊 協助中國航天「奔月探火」

撰文︰蘇言

  「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天宮」築夢⋯⋯中國航天近年迎來一個又一個突破,而香港回歸25年來,香港學界科研團隊在其中亦扮演重要角色。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由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所帶領的團隊。

  見證中國的航天發展,容啟亮覺得與有榮焉:看到內地一日千里的變化,每次太空探索有創新突破,讓這班在香港的科研工作者很有榮譽感,覺得要做得更好,不辜負國家的信任。

參與國家項目 理大成績亮眼

  實際上,香港回歸祖國25年以來,本地科研工作者們就一直在為國家太空探索項目出力。自2010年起,理工大學更是拿出了不少亮眼成績——從「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所用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到「嫦娥五號」月壤採樣裝置,再到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上的「火星相機」……理工大學的研發成果幾乎應用在了近年每一個重大航天任務中。

理工大學-月壤取樣裝置01
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嫦娥五號」採樣裝置,肩負在月球表面進行全自動採樣、封裝月球樣本的使命。(網上圖片)

  而且,理大團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是「跑龍套」,而算得上是「主角」之一。例如把月壤從月球帶回地球是「嫦娥五號」的核心任務,而應用在「嫦娥五號」上的採樣裝置,則肩負在全自動表土採樣、封裝月球樣本的使命。

  正因為它順利完成全自動採樣,將大約兩公斤的月球樣本順利封裝帶回地球,才宣告了「嫦娥五號」探月成功,達成了國家在太空探索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到了「火星相機」(全稱為「落火狀態監視相機」),這個約390克的「小玩意」是火星巡視器「祝融號」的「眼睛」,它搭載在着陸器外層平台上,用來監視着陸情況、周遭環境,及降落火星後巡視器的操作狀態,這些資訊對掌握巡視器能否在火星表面成功巡視至關重要。

理工大學-火星相機02
回歸25周年來,國家重大航天項目中不乏香港團隊的身影。圖為容啟亮教授率領團隊研發出精密的太空儀器「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火星相機)。(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港產科研團隊 助「嫦娥」月球「挖土」  

兩地科研合作 硬件人才互通

  儘管研發日程緊湊,又有各類層出不窮的技術難題,理大團隊仍發揮出色,不單創新了一套「一體化的熱流防護設計、測試及質量控制方案」,在容啟亮教授帶領下,只用了3年時間便完成研製並交付國家使用。「直到『天問一號』成功落火,才感到如釋重負。」容啟亮曾這樣說。

  由於火星表面地形複雜,大氣層稀薄,隨時可能出現沙塵暴,且火星與地球通訊有5至20分鐘的延遲,令探測器登陸火星困難重重。

理工大學-選擇火星著陸點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教授吳波(左二)及其團隊,為「嫦娥四號」和「天問一號」分析著陸區的地貌特徵。(網上圖片)

  選擇登陸地點的重任,則交給了由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吳波帶領的團隊負責。他們通過對火星全球的分析和評估,選出3個着陸區供「天問一號」選擇。最終,「天問一號」成功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

理工大學-榮啟亮團隊火星相機合照
回歸25年來,香港和內地在科研領域的硬件設備和人才交流上都保持親密合作。理工大學希望將來科研團隊的組成人員愈來愈多元化。圖為研發火星相機的團隊。(網上圖片)

  對於理工大學團隊來說,在儀器研發過程中,需要做若干測試,其中不少是複雜、高層級的測試,在單一實驗室很難提供所有設備,因此研發測試有不少是在國家不同地區完成的。 

  「香港可以做一部分,我們有好的想法,如果真的要實施,也要與內地一起,才能做出好的東西。」容啟亮認為,香港的科研力量需要更多地與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內地其他城市和地區進行合作,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人才方面同樣需要兩地合作,比如在火星探測相關的研發團隊中,有一名港產博士畢業生參與其中,其餘很多是來自各地的優秀研究員。對理大團隊來說,亦希望未來有更多港生能加入項目,為國家太空探索出一分力。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一文看清 10個數字感受25年的香港轉變

 

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兒童合唱團 用歌聲見證 用音樂傳承

香港故宮|館長吳志華:讓香港故宮說好中國故事

神舟十四號總調度是90後帥哥! 「北京明白」高健成網紅

香港故宮「最強後盾」 修復二人組延續文物生命

香港回歸紀念塔

   在大埔海濱公園裏,有一座高32.4米的香港回歸紀念塔,回歸塔牌匾由前新華社分社社長周南題詞。   紀念塔以木材為建築材料,分上下兩層,設計為螺旋形建築。遊人登上紀念塔,可將吐露港迷人景致盡收眼底,更可以遠眺八仙嶺及馬鞍山的景色。而這座建築物建於大埔海濱公園裏,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

  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地,正是當年英國接管新界時英軍登陸之處。

  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政府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在1899年4月16日,港英政府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的儀式,而當時這批英軍登岸的地方正是現時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之處。

 ...

最新文章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利園山為何消失?這幾條街為何以廣東四邑命名?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飛天的文科生 神舟十八號太空人李廣蘇

創新先鋒

小米造車

小米造車|從無到有只需3年 雷軍:小米正式成為一家車廠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女性第一人!董紅娟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高峰

運動健兒

乒乓球員之最 馬龍擁30個世界冠軍!

影視巨星

姜大衛,《新獨臂刀》、《大內群英》、《再見亦是老婆》、《白日之下》

金像獎2024|香港首位亞太影帝 姜大衛為一個原因堅持演武俠片

編輯推薦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懸崖咖啡館

用生命來喝咖啡?這杯索價400元的「懸崖咖啡」有何特別?

茅台咖啡!「醬香拿鐵」首日熱銷1億元 喝完還能駕車嗎?

特調咖啡

生蠔咖啡、章魚拿鐵 為何這些創意特調咖啡席捲中國?

「世界最孤獨咖啡館」有多難到達?

深圳露營咖啡地圖

灣區打卡|深圳超火露營咖啡地圖 鬧市中體驗真實露營

15.9萬家企業|中國咖啡市場巨大 郵局藥店都「跨界」

1:20

百年同仁堂玩轉傳統 推「知嘛健康」Café歎中藥咖啡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2:25

一帶一路科普篇|RCEP是甚麼?它與一帶一路如何1+1>2

2:46

一帶一路科普篇|「鋼鐵駝隊」是甚麼?解密中歐班列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2005年4月2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

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28年1次

  今年能「穿越」回1996年?大家都買起了1996年日曆?因為今年的公曆日曆,跟1996年完全一樣。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巧合」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