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手作KOL 用500克黃金「神還原」三星堆面具

編輯︰紀小婷
撰文︰言寺

  三星堆的黃金面具巧奪天工,一經出土就震驚世人。手作KOL「才疏學淺的才淺」(下稱才淺)就不滿足於單單欣賞,更用500克價值20萬元的黃金,自己動手將其還原。除了黃金面具,才淺還製作了三星堆金杖,甚至用中國傳統手工藝製作了太空站的模型。一雙巧手和一顆傳承中國文化的心,令才淺在網絡上爆紅。

揭開三星堆神秘面紗 手作KOL才淺還原黃金面具

  才淺原名王莘閣,25歲的他一直鍾情手作,經常在網上觀看不同的短片自學。2017年,才淺製作了一把紫檀嵌銀梳,並把過程拍攝成影片,傳到了bilibili上。其後他便開啟了手工之旅,用木頭復刻各類動漫刀劍,頻密地上傳自己的作品。

  2019年,才淺放棄了原本的職業,成為全職up主(即在bilibili開設頻道的創作者),全心投入手作和影片。2020年,才淺更成為百大up主——bilibili的最高榮譽獎項,用以鼓勵優秀的創作者。

  除了手作,才淺對傳統文化和歷史亦十分關注。2021年3月,三星堆遺址的6個祭祀坑出土了500多件文物,當中最讓他內心澎湃的,是一張黃金面具殘片。面具非常厚重,但無需支撐就可獨自豎立,感到非常好奇之餘,才淺立即著手還原。

手作KOL還原三星堆面具01
手作KOL才淺花費20萬元,用500克黃金仿製了三星堆面具,還原度極高,在網絡上引發討論熱潮。(網上圖片)

  打造面具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隨時面臨不同的難題,例如敲打黃金的力度,不能太過用力,又要兼顧面具原本的尺寸。加上出土的面具並不完整,需要不斷翻查資料,才能準確了解面具耳朵的紋理及眉毛形狀。

  而最大難題就是復原鼻子,要維持面具的薄度,又不能太大力錘破,同時還要撫平捶打造成的褶皺,既需要無限的耐心,又需要過硬的技術。

手作KOL復原三星堆面具02
重新打造面具,難度最高的要數復原面具鼻子,既要掌握力度,又要撫平敲擊造成的褶皺。(網上圖片)

  經過15天的精心雕琢,黃金面具終於活現眼前,才淺感歎:「不得不佩服三千年前古匠人的智慧,那位(製作黃金面具的)工匠巧奪天工,也讓我產生了心意相通的感覺。」

  才淺用影片紀錄了整個打造的過程,上傳到bilibili後迅速爆紅,至今已累積超過一千萬點撃,就連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也注意到這件作品,還盛情邀請才淺來三星堆修復館工作。

手作KOL復原三星堆面具03
翻查歷史書、繪製模型圖、敲擊黃金薄片......為了高度還原黃金面具,手作KOL才淺不僅花費金錢、投入時間,更發揮自己的工匠精神。(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挑戰不可能 手作KOL才淺複製三星堆金杖

  製作黃金面具還不夠過癮,幾個月後,才淺再次花費25萬元,復原了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金杖。而這一次製作,他足足花了4個月。

  製作過程中才淺再次遇到難題,光是黃金的成份比例調配已耗了一個月的時間。為了製作金杖紋路時不出現一絲錯誤,他事先在薄銅板上練習雕刻將近一個月。

  然而某一天,當再次仔細鑒賞金杖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原來金杖上的圖案不止一條紋路,而是在不足一毫米的距離之間,刻了兩條紋路,而且線條非常工整,相互平行,肉眼看上去幾乎是一條線。「我感到深深的恐懼和絕望,就像是登山者遇上一座永遠無法逾越的高山一樣。」才淺以為自己的準備功夫都白費了。

  好在這時,他又想到了新的方法:改以壓刻的方式,用牛骨刀在黃金上補充一條紋路。經過幾個月的細緻壓刻,金杖終於成形了,達到了才淺心目中的標準。

手作KOL復原三星堆面具04
三星堆文化令手作KOL才淺心馳神往,在完成黃金面具的復原之後,又著手打造了金杖。(網上圖片)

傳承文化傳統 手作KOL才淺推廣中國非遺

  網上的爆紅沒有令才淺停步,反倒令他在推廣中國文化時候更有動力。2022年的第一條短片,他就自發到汕頭工廠學習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用這項古老的工藝複製了中國太空站,最終的成品既有科技感,又充滿文化氣息,既可從中感受中國科技的發展,又可窺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手作KOL復原中國太空站05
手作KOL用中國傳統手工藝花絲鑲嵌,製作出中國太空站的模型,造型精巧之餘,又富有科技感。(圖片來源:才淺影片截圖)

  才淺認為,每個人對工匠精神與文化傳承的理解都會存在差異,文化需要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才能傳遞下去。因此,他不止希望復刻文物,更會多加學習,以一雙靈巧的手、一顆熱熾的心、加上無畏無懼的工匠精神,向觀眾傳承中國傳統工藝文化。

  延伸閱讀驚艷康城影展的中國文化遺產 曾是皇家專屬技術

輪椅人生同樣精彩 殘障女生拍片評測無障礙設施成KOL

KOL-吳於人

老友記也做KOL 72歲退休教師拍片推廣科學

「兔斯基」sticker畫師王卯卯:貧困學生奮鬥成國際動漫導演

EDG奪冠|中國選手追夢電競 從玩物喪志到世界冠軍

相關標籤
KOL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從天書到表情包 最古老甲骨文融入網絡時代

1:40

皮影戲登上4D舞台 「中國電影鼻祖」的新生之路

1年打造1億顆「水滴」 用特技營造「仙俠」方式打開京劇

25歲手作KOL 用500克黃金「神還原」三星堆面具

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2:02

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2:01

廢棄材料製古風頭飾 女子「變廢為寶」傳承中國文化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 20年義送近300赴台老兵魂歸故里

創新先鋒

生態磚塊梁美儀

生態磚塊梁美儀|從重考生到大學教授 廢物利用也能守護海洋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黎明,新秀歌唱比賽(左)

「四大天王」黎明 90年代紅遍半邊天 他更是樂壇「金句王」

編輯推薦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會員活動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2:26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澳門、中山、珠海
丁新豹
丁新豹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1988年12月2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南極文森峰

中國人登上南極最高峰文森峰

「走鬼」點樣走?

  你們有沒有看過經典港產電影《旺角卡門》?其中一幕是由張學友飾演的烏蠅在戲院前當無牌小販,突然小販管理隊前來驅趕,烏蠅因被由萬梓良飾演的Tony阻礙,結果「走鬼」失敗被抓。

  這一幕出現的小販「走鬼」情境,今時今日在香港真的很難見到,但大概在三、四十年前,小販走鬼可說是市區每天都會出現的情境。   所謂「走鬼」,就是無牌流動小販為逃避執法人員的動作。   當年港英政府僱傭了大批來自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人當警察,他們其中一個任務就是驅趕街上的無牌流動小販。   由...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