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也做KOL 72歲退休教師拍片推廣科學

編輯︰紀小廷
撰文︰言寺

  一頭灰白短髮,笑起來露出兩隻虎牙,加上招牌黑眼鏡和馬甲,你大概沒估計到形容的是紅遍內地影片平台的KOL,她就是科學姥姥(內地意為阿婆)——中國上海同濟大學退休教授吳於人。72歲的吳於人利用短片平台,拍攝不同趣味實驗,希望將自己科學理念推廣到不同年齡層,培育大眾對科學的興趣。

源自好奇心和興趣 KOL吳於人 情繫物理

  吳於人的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航天人員,從事科學事業的他很鼓勵小朋友發問,對身邊的事物保持好奇心。雖然吳於人和父親見面日子不多,但每次她和弟弟都會把握珍貴的相處時間,在父親的帶領下觀察和思索身邊事物。「煮餃子時餃子為甚麼會浮起來?」「為甚麼把毛巾弄濕了就可以貼在玻璃上,不會掉下來?」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了解科學的好時機。

  在爸爸的熏陶下,吳於人從小培養了對科學的興趣,中學時最喜歡就是物理課,大學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物理專業,畢業後亦順理成章投身了物理的教育工作。

KOL-吳於人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吳於人從小就在父親身上受到啟發,如今更希望將這個理念普及給觀眾和學生。(網上圖片)

  吳於人非常明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今的學生一提起科學就會聯想到沉悶和害怕,吳於人曾指出「害怕,是因為不夠了解;不了解,是因為缺乏好奇心。」填鴨式、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只會令學生對科學更抗拒。

  因此,她在同濟大學做大學物理課程研發時,設計實驗內容特別注重實驗的趣味性,實驗器材也會儘量從生活中取材,希望引導學生們思考實驗和生活的連繫,探究深層的科學規律。

  2007年,在同濟大學的支持下,吳於人等人創辦了「同濟大學物理實踐工作站」—這是上海第一家對青少年開放的大學實驗室,作為首任站長,她和學生義工策劃了不同的趣味物理活動,非常受青少年歡迎。

KOL吳於人02
吳於人的走紅並非偶然,在網上進行科學分享之前,吳於人已經在面授課堂中累積了多年的經驗,她的課堂輕鬆有趣,深受學生喜歡。(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貼地方式解說高新科技 22歲KOL對話蘋果CEO 

構想題材出鏡製作一手包辦 吳於人成科學KOL

  2018年,吳於人從大學退休,但她仍心繫科學推廣工作,於是她聯合同濟大學十位教授、不同的學生成立了「不刷題俱樂部」。同年4月,俱樂部開始更新抖音帳號「不刷題」。

  「刷題」在內地的意思是用題海戰術,不斷地做題目,令學生熟集題型。而「不刷題俱樂部」希望網民在學習時能了解題目背後的科學原理,然後融會貫通應用在不用的情景。

  很短時間之內,吳於人憑着生動的講解、貼近日常生活的趣味實驗,在抖音和快手獲得非常高的人氣,單是抖音已坐擁超過250萬fans,更被冠上「科學姥姥」的稱號。

KOL吳於人03
截至2022年1月,抖音平台的知識型短片累計播放量已超過6萬億,愈來愈多人透過影片學習科學,也不斷有與吳於人理念相同的人加入。(網上圖片)

  短片中,網民可以從蛋炒飯中學習瞭解力學,又會從口哨糖測分貝學習聲音傳遞。有時候,吳於人也會探討一些深入的科學議題,講解過程不失趣味性,又照顧到不同學術背景的觀眾。幾個月前,中國科學院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成功研發,科學姥姥就以一分鐘的短片,將國家重大的發明簡單解釋予網民。

  即使一條短片只有短短幾分鐘,吳於人從構想、到內容、再到出鏡都一手包辦,而且希望做到一絲不苟,單是拍攝已經耗時3至4小時,更要連續拍幾次。吳於人對這些事都樂在其中,她認為,只要讓更多人認識到無窮樂趣的科學世界,見識到科學的魅力,就一切都值得。

  延伸閱讀:扮名畫 組女團 老友記上演「乘風破浪的姐姐」 

國風亦有型 抖音KOL特效變裝「化身」齊天大聖

輪椅人生同樣精彩 殘障女生拍片評測無障礙設施成KOL

25歲手作KOL 用500克黃金「神還原」三星堆面具

「兔斯基」sticker畫師王卯卯:貧困學生奮鬥成國際動漫導演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創新先鋒

AI功能衣葉曉雲

醫療結合時裝研發AI功能衣 葉曉雲以創科對治脊柱側彎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2:58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雪山飛狐》、《使徒行者》、《新聞女王》

《新聞女王》佘詩曼 從不會演戲到霸氣Man姐

編輯推薦
3:06

香港之最地理篇|最大公園不是維園?最小島嶼只能企1個人?

3:18

香港之最鐵路篇|哪條線最早開通? 哪個站最深? 第一個上蓋物業是?

香港之最文化康樂篇|最美圖書館在哪兒?最早啟用公共泳池是?

香港之最金融篇|最小面值的港幣是?第一間外資銀行不是滙豐?

香港之最股市篇|港股史上最大升跌市幾時發生?哪隻新股最吸金?

2:35

香港之最人口篇|十八區人口最多是?哪區最高收入?最多人未婚?

香港之最房屋篇|這個屋苑人口勝歐洲小國?最高和最「離地」住宅是?

2:24

彩虹邨擬清拆|尼克遜來過打羽毛球 網紅打卡點 曾獲建築獎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上帝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上帝不救我?

澳門、中山、珠海
丁新豹
丁新豹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1987年12月10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京津塘高速公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開工

「大牌檔」定「大排檔」?

  近年香港興起傳統文化保育熱潮,幾年前就曾經出現過對大排檔去留問題的討論。從公共衛生角度出發,大排檔難以滿足現今社會的衛生要求,但在保育本地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又有相當的保留價值。

  大排檔是香港本地飲食文化的其中一個標誌,簡單而言,指的就是路邊經營的食肆,體現香港人獨特的飲食文化,幾十年來都是香港基層市民生活的寫照。   然而,到底是「大牌檔」還是「大排檔」?一直也有兩種不同的講法。   有人認為應寫成為大牌檔,原因是以往政府對這類食肆發放飲食牌照時,商戶要將牌照放...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