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5-23
中國的殲-10在南亞上空一戰成名,風頭一時無兩,此際人們除了希望更了解這款先進戰機,亦應該懷緬一位中國傳奇的航空軍工專家,他就是「殲-10之父」的宋文驄。
宋文驄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

宋文驄(音同聰)是雲南大理人,1930年3月出生在昆明。他少年時代經歷了抗戰期間日軍飛機的轟炸,「那個時候我們國家航空落後啊,那個挨打是沒完沒了的」,於是他有了航空報國的夢想。
1949年,宋文驄入伍成為解放軍,曾擔任偵察兵,後被調入航校學習,至1951年以機械師身份參加抗美援朝。回國後他不忘初心,考入「哈軍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開始了戰機設計生涯。
從哈軍工時期開始,宋文驄便參與了多個型號戰機的研製,並開始對飛機新式氣動佈局作深入研究,這為他以後完成更重要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受十年浩劫的影響,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航空工業遠遠落後於歐美。美國大量服役F-15、F-16等四代戰機(當時稱為三代戰機),中國空軍只能靠殲-7、殲-8等早一代機型充撐門面。
宋文驄:新戰機助設計人才成長

面對窘境,當局急需研製一款全新四代戰機以應付需要,這就是後來殲-10。1986年,提出新戰機應採用先進「鴨式佈局」的宋文驄挑起重擔,出任殲-10的總設計師。
當時有人「善意」提醒宋文驄:「搞一個型號飛機少則10年、8年,多則10年、20年。你今年已經50多歲了,年齡不饒人啊,這架飛機在你手裏最終能設計定型嗎?」
性格開朗的宋文驄回答說:「哈!這個問題有意思。我老宋還能活多少年、這架飛機能不能在我手裏定型,我說了不算。但可以肯定的是,通過這架飛機的研製,中國一大批現代飛機設計研製的人才肯定會成長起來!對此,我深信不疑。」
人們不能不佩服宋文驄的遠見,現在大家都知道,殲-10研發出來了,而在研發殲-10過程中,宋文驄還培養出很多人才。
宋文驄下班後要擺攤賣板鴨?

也是有了人才和研發殲-10經驗,中國後來才有了更先進的殲-20隱形戰機,甚至領先世界的六代戰機。
話說回來,那時研發殲-10的困難,來自技術層面,還來自經費。1980、1990年代中國經濟實力仍薄弱,能撥給軍工做科研和實驗的經費少得可憐。
事實上,那時候科學家、學者專家的待遇也不好,他們要靠兼職來養家的故事實在太多,在四川成都工作的宋文驄亦有傳曾在下班後擺攤板鴨或麵條,惟未能證實。
因為技術和經費,殲-10研製一度受阻,甚至出現被腰斬的危機。
宋文驄:引入蘇-27替代不了殲-10

1989年中蘇關係回暖,中方派軍事代表團到蘇聯考察,當時蘇聯最先進的蘇-27戰機令包括宋文驄在內的團員印象深刻。稍後中國決定引入該款戰機,有人於是認為「造不如買」,提出下馬進展緩慢的殲-10工程,把省下來的錢用來買蘇-27。
宋文驄在最艱難的日子頂住了壓力。他強調自研戰機的重要,並向軍方說明蘇-27和殲-10各有所長,所以蘇-27替代不了殲-10,兩者應該是相互配合。
最終宋文驄的觀點得到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支持,殲-10研製工作得以繼續。
接下來的歲月中,宋文驄和團隊壓縮開支,用西方同行難以想像之少的經費,一次又一次攻克技術難關,把殲-10打造成躋身世界先進戰機之列的戰機。
殲-10首飛成功 宋文驄淚流滿面

「如果我們不往前走的話,我們永遠超越不起來。」這是宋文驄的話。
1998年3月23日,劃時代的殲-10在成都首飛。看到它一飛沖天,年近古稀的宋文驄淚流滿面,他激動地說:「我今後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完成了後續試驗和改進,殲-10於2005年正式服役。它還不斷發展,衍生出殲-10S、殲-10C等多個型號,並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首次出口到巴基斯坦。
從入列開始,殲-10系列一直是中國空軍中堅力量,即使現在有了殲-20等更先進戰機,中國空軍仍離不開殲-10。
宋文驄改變中國戰機發展路線

殲-10還提升中國軍工水平和自主研發能力,更改變了中國戰機發展的路線,軍迷絕對會明白箇中意義。
2010年,宋文驄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辭是「少年傷痛,心懷救國壯志﹔中年發奮,澎湃強國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進鋼鐵雄鷹。」
2016年3月,宋文驄病逝,享年86歲。
2025年5月,巴基斯坦購自中國的殲-10戰機,在南亞上空一戰成名。此刻,很多軍迷追憶已離世9年的「殲-10之父」宋文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