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5-23
中国的歼-10在南亚上空一战成名,风头一时无两,此际人们除了希望更了解这款先进战机,亦应该怀缅一位中国传奇的航空军工专家,他就是“歼-10之父”的宋文骢。
宋文骢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宋文骢(音同聪)是云南大理人,1930年3月出生在昆明。他少年时代经历了抗战期间日军飞机的轰炸,“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航空落后啊,那个挨打是没完没了的”,于是他有了航空报国的梦想。
1949年,宋文骢入伍成为解放军,曾担任侦察兵,后被调入航校学习,至1951年以机械师身份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他不忘初心,考入“哈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开始了战机设计生涯。
从哈军工时期开始,宋文骢便参与了多个型号战机的研制,并开始对飞机新式气动布局作深入研究,这为他以后完成更重要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受十年浩劫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航空工业远远落后于欧美。美国大量服役F-15、F-16等四代战机(当时称为三代战机),中国空军只能靠歼-7、歼-8等早一代机型充撑门面。
宋文骢:新战机助设计人才成长

面对窘境,当局急需研制一款全新四代战机以应付需要,这就是后来歼-10。1986年,提出新战机应采用先进“鸭式布局”的宋文骢挑起重担,出任歼-10的总设计师。
当时有人“善意”提醒宋文骢:“搞一个型号飞机少则10年、8年,多则10年、20年。你今年已经50多岁了,年龄不饶人啊,这架飞机在你手里最终能设计定型吗?”
性格开朗的宋文骢回答说:“哈!这个问题有意思。我老宋还能活多少年、这架飞机能不能在我手里定型,我说了不算。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架飞机的研制,中国一大批现代飞机设计研制的人才肯定会成长起来!对此,我深信不疑。”
人们不能不佩服宋文骢的远见,现在大家都知道,歼-10研发出来了,而在研发歼-10过程中,宋文骢还培养出很多人才。
宋文骢下班后要摆摊卖板鸭?

也是有了人才和研发歼-10经验,中国后来才有了更先进的歼-20隐形战机,甚至领先世界的六代战机。
话说回来,那时研发歼-10的困难,来自技术层面,还来自经费。1980、1990年代中国经济实力仍薄弱,能拨给军工做科研和实验的经费少得可怜。
事实上,那时候科学家、学者专家的待遇也不好,他们要靠兼职来养家的故事实在太多,在四川成都工作的宋文骢亦有传曾在下班后摆摊板鸭或面条,惟未能证实。
因为技术和经费,歼-10研制一度受阻,甚至出现被腰斩的危机。
宋文骢:引入苏-27替代不了歼-10

1989年中苏关系回暖,中方派军事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当时苏联最先进的苏-27战机令包括宋文骢在内的团员印象深刻。稍后中国决定引入该款战机,有人于是认为“造不如买”,提出下马进展缓慢的歼-10工程,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苏-27。
宋文骢在最艰难的日子顶住了压力。他强调自研战机的重要,并向军方说明苏-27和歼-10各有所长,所以苏-27替代不了歼-10,两者应该是相互配合。
最终宋文骢的观点得到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支持,歼-10研制工作得以继续。
接下来的岁月中,宋文骢和团队压缩开支,用西方同行难以想像之少的经费,一次又一次攻克技术难关,把歼-10打造成跻身世界先进战机之列的战机。
歼-10首飞成功 宋文骢泪流满面

“如果我们不往前走的话,我们永远超越不起来。”这是宋文骢的话。
1998年3月23日,划时代的歼-10在成都首飞。看到它一飞冲天,年近古稀的宋文骢泪流满面,他激动地说:“我今后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完成了后续试验和改进,歼-10于2005年正式服役。它还不断发展,衍生出歼-10S、歼-10C等多个型号,并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首次出口到巴基斯坦。
从入列开始,歼-10系列一直是中国空军中坚力量,即使现在有了歼-20等更先进战机,中国空军仍离不开歼-10。
宋文骢改变中国战机发展路线

歼-10还提升中国军工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更改变了中国战机发展的路线,军迷绝对会明白个中意义。
2010年,宋文骢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是“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
2016年3月,宋文骢病逝,享年86岁。
2025年5月,巴基斯坦购自中国的歼-10战机,在南亚上空一战成名。此刻,很多军迷追忆已离世9年的“歼-10之父”宋文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