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研發抗疫疫苗藥物 港大傳染病專家朱華晨「愛上」病毒

編輯︰雅言

  15年來一直與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症等新發傳染性疾病打交道的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朱華晨,不久前獲得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該獎是中國唯一為全國女科學家而設的奬項。來自中山大學的她,體現了內地與香港科研的努力。面對新型病毒,她愈做愈起勁,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她走在抗疫最前線,主力研發疫苗和藥物,文靜的外表掩蓋不了內心那股與病毒交鋒的決心。

  不久前有一則新聞:安老院舍普遍拒絕確診後住院的長者返回院舍。醫管局呼籲院舍要以大局為重,不要拒絕接回長者,唯朱華晨博士在視頻訪問中,表示同意和理解院舍的做法。她認為在新冠疫情發展以來,死亡和危殆的人中,長者佔大多數,而院舍的長者很多都未打針的,很容易受到感染。她建議政府為長者設立高度保護的隔離「泡泡」,將確診的長者集中隔離及治療,以保障健康的長者減低感染機會。

  在病毒和社會混亂的信息面前,朱華晨博士願意站出來作解說。

新冠疫情|在中山大學主修生物化學 SARS後追縱惡菌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外表文靜的朱華晨博士,內心有比男生更勇敢的心,她正在為新冠疫苗和藥物做開發工作,希望儘早了解病毒的真面目。(圖片來源:港大醫學微博)

  朱華晨博士在中山大學時本科主修生物化学,研究生期間從事超級雜交水稻的基因工程改良工作,博士學位是遺傳學。原本與病毒學拉不上關係,但非典型肺炎(SARS)一疫,令她改變了。

  2003年SARS在廣東爆發,朱華晨首次感受到病毒帶來的恐慌。那時香港大學管軼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是世界上最早確認傳播源頭是來自於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令病毒迅速受到控制,這她崇拜不已。

  於是於2006年中山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朱華晨博士旋即於2007年加入香港大醫學院「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管軼教授研究團隊。

  延伸閱讀:漸凍人醫生一線抗疫:用我的時間換別人的時間

新冠疫情|朱華晨曾研究過豬流感、禽流感及中東呼吸綜合症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朱華晨博士去年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是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以及歐萊雅(中國)聯合創立,是中國唯一一個為全國女科學家而設的獎項,為表揚45歲以下年青女科家在科學上的成就。(圖片來源:港大醫學微博)

  加入團隊後,她的工作主要是追縱病毒。

  首先,探索病毒的演化,找出潛在風險的病原體。然後,了解病毒的行為特徵,利用動物研究病毒的致病性、傳播性和感染性。最後,找出病毒的致病和傳播原理,並提出防控方法,包括開發藥物、疫苗等,以杜絕病毒傳播。

  15年下來,她遇過不同的惡性傳染病,有豬流感(H1N1)、甲型禽流感(H7N9)、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以及現時的新冠病毒(Covid 19)。

新冠疫情|穿梭大灣區多間大學 坦言新冠病毒不易追尋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新冠疫情來勢汹汹,朱華晨說要與時間競賽,找出病毒的原理。(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朱華晨博士現在是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公共衛生實驗室科學)、汕頭大學客座教授、汕頭大學-香港大學聯合病毒學研究所粵港新發傳染病聯合實驗室副主任,長期穿梭於大灣區,進行研究及演講。

  她在去年初表示,經病毒分析比對後發現,新冠病毒和過往已知的所有其他病毒,最高相似度僅有88%。那就是說,新冠病毒比以往病毒更嚴重,有很多未知的狀況要去追尋。

  朱華晨博士看到,只要找到病毒的行為,病毒就變得不可怕。

新冠疫情|尋找病毒有用病原體 助開發疫苗解藥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朱華晨博士相信病毒中會有可以利用的有益病原體,能幫助製造疫苗或藥物,造福市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她發現一些病毒的病原體並非一直具有強烈的毒性,它甚至可能是有利於人類發展。她與團隊現在探究病毒,研究潛在、可以為人類所用的病原體,全力投入新冠病毒疫苗與藥物的開發工作。

  延伸閱讀: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用「中國神藥」改變世界

  科研是無數次實驗比對數據的過程,很大多時是枯燥單調的,但朱華晨博士有科學家一貫的特質,形容找到病原體的心情,就好比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知道自然秘密的人,忽然打通了與自然界的對話通道,心情比獲獎或發表論文更喜悅。在新冠疫情嚴峻的今天,朱華晨博士正逐步掀開病毒神秘面紗,與它正面對話。

 

非遺傳承|90後回鄉製紙傘 追尋「傳統又時髦儀式感」

陳貝兒《無窮之路》當選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港人赴內地講脫貧故事 陳貝兒憑《無窮之路》獲獎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靠讀唇考上清華博士 失聰女孩江夢南創奇迹

「冰墩墩」設計師曹雪:全球熱議我卻冷靜 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中國疫情死亡率確診率最低農村零成本抗疫

溫鐵軍:中國疫情死亡率確診率最低 農村零成本抗疫

最新文章
澳門、中山、珠海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新冠疫情|援港鐵路專列開通 時隔15年重啟「三趟快車」

2:13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科大無人駕駛車抗疫cover

新冠疫情|深圳封控區採港科大無人駕駛車送餐 助高風險區抗疫

1:37

新冠疫情|內地援港建「獵鷹號」實驗室 日均檢測量達8萬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網上中醫義診cover

新冠疫情|港兩大醫療機構中醫網上義診 贈藥上門一條龍助患者抗疫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朱華晨cover

新冠疫情|研發抗疫疫苗藥物 港大傳染病專家朱華晨「愛上」病毒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横琴先進超算中心cover

助建疫情預測神器 横琴AI超級大腦快家用電腦30萬倍

1:56
香港疫情-方艙醫院

中央援港建方艙醫院 背後是怎樣的「國家速度」?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 20年義送近300赴台老兵魂歸故里

創新先鋒

希望之手湯啟宇

主攻冷門研究 研製「希望之手」 湯啟宇為中風病人重燃希望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黎明,新秀歌唱比賽(左)

「四大天王」黎明 90年代紅遍半邊天 他更是樂壇「金句王」

編輯推薦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2:26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彎路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彎彎曲曲的成功路

1983年11月2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票中票

中國首次發行票中票

人惡人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本性兇惡的人,人人都怕他,但上天不會怕;善良的人,往往被人欺負,但天卻不會欺負他。

  這句話語見於明·李梅實《精忠旗》三四折:「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俺秦檜一生奸詐,半世強梁,害了岳家父子,指望富貴久遠,誰知報應分明,今日東嶽罰惡司投到,受了一場大苦。」   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忠臣、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當他在前線步步進迫,勢如破竹殺退金兵、直搗黃龍,眼看就要收復半...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