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8/02/2022
香港疫情嚴峻,單日新增數萬宗,增加社區隔離設施迫在眉睫。目前,中央援建的4處方艙醫院(即社區隔離設施)陸續開工,投入使用後預計將提供14,000個至17,000個隔離單位。
如何在短期內增建大量隔離設施?背後是怎樣的國家速度?港版方艙醫院參考了兩年前武漢火神山、雷神山等隔離設施的建設,因此這個問題可從武漢經驗中一探究竟。
中央快速調度建設方艙醫院「與疫情賽跑」
「方艙醫院」原指可移動野戰醫院,而在疫情中,部分方艙醫院是在體育館、會展中心的基礎上臨時改造的,是軍隊方艙醫院概念的延伸。方艙建設速度快、成本低,條件雖不及正式醫院,但移動診室、手術室、檢驗室等設施足以用於收治輕症患者,同時讓醫院騰出床位收治重症患者。
2020年疫情爆發時,武漢用1個月左右建設並啟用了16間規模不一的方艙醫院,收治超過1.2萬的輕症患者,在疫情對抗中功不可沒。
讓方艙醫院及時發揮效用,起碼有兩方面的難題要解決,一是如何高效建設,二是確保醫療流程。
武漢疫情中,中央快速調動了中國建築、中國能建、中交集團等建築央企第一時間搶建,有建設方不到40個小時就將一個體育館改造成方艙醫院,當中克服種種困難。
比如體育館的設施功能不適合醫院,要在短時間內重新規劃、設計、繪製施工圖;在封城情況下施工很難採購建築材料,施工方就將其他工程的物料拆掉運過來;更在建設中調動了上千的施工人員輪班投入建設,全力以赴完成任務「與疫情和時間賽跑」。
延伸閱讀:新冠疫情|廣州隔離驛站神速建成 規模是火神山醫院5倍
方艙醫院探索出「兩分治療 八分護理」模式
作為應對特殊情況的醫院,方艙醫院的救治模式也與普通醫院不同,醫護人員是短期內從不同地方召集來的,因此要在短時間內探索出適合的管理模式和醫治流程。
比如當時的武漢的武昌方艙醫院,一共有15支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約800名醫護人員一起工作,彼此的工作理念、習慣、方式都存在差異,醫療隊必須在很短時間內迅速磨合。最終,這裏選擇了參考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架構,統一調配和管理人手。
在專業救治方面,醫護人員的專業和背景也不盡相同,方艙醫院就透過互聯網設備和大後方的醫院取得聯繫,為病患提供救助。
方艙醫院收治的病患以輕症為主,工作人員還探索出「兩分治療、八分護理」的模式。除了常規的護理外,醫護們還承擔了一部分社區工作,為病患組織義工、讀書、娛樂活動。也有患者自發參加到管理中,與工作人員相互配合。
在武漢疫情中,方艙醫院從2月5號開始收治患者,最後一間方艙醫院於3月10號休艙,1個月內,16個方艙醫院收治了1.2萬患者,既為他們提供及時救助,又避免了病毒在社區中的交叉感染。
中央支援香港 建設方艙醫院及應急醫院
目前在香港,內地援港專班專門設立了建設組,從全國各地調動物資和人力,為項目建設提供保障。正在援助香港建設4處方艙,分別位於青衣、前新田購物城、元朗潭尾和洪水橋,其中位於青衣的方艙醫院將於開工後約一周率先交付使用。
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應急醫院也在中央援助下開工,中建科工集團首批支援團隊約500人已抵達深圳籌備工作,大批內地工人稍後將會進場,預計工期最高峰時將達4,000多人。
有媒體評價,方艙醫院稱得上是中國在對抗疫情中的一項創舉,充分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相信香港的方艙醫院在投用後,亦將為疫情防控發揮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