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醫生一線抗疫:用我的時間換別人的時間

編輯︰紀小婷
撰文︰蘇言

  「我們已經站在一個風暴眼上,必須保衛我們的武漢。」從戰「疫」開始的那一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就做好了衝在最前線的準備。這位身患漸凍症的院長,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時一直堅守崗位,帶領全院醫護人員救治接近3,000名患者,其中不少是危重症、重症他說:「能用我的時間,換回別人更多的時間,我就沒有遺憾了。」 

 

新冠疫情是「一生最大挑戰」 

  時間回到20191227日,正在辦公室工作的張定宇接到另一家醫院的專家打來的電話,提到該院收治了一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懷疑是新型傳染病。因張定宇工作的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唯一的傳染病專科醫院,因此這名患者按規定要轉院過來治療。 

  初步基因對比結果顯示,這是一種類似SARS的冠狀病毒。張定宇立刻警覺,果斷採取行動,陸續將包括這名病人在內的多名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在隔離防護的情況下接入金銀潭醫院。 

  從這一刻開始,張定宇開始了「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他沒有半點退縮,用他的話說,「非常時期、危急時刻,必須堅決頂上去。」 

漸凍人醫生對抗新冠疫情01
張定宇工作的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唯一的傳染病專科醫院,也是最早一批開始接收新冠病人的醫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身患漸凍症 不分晝夜對抗疫情  

  若不仔細觀察,張定宇身邊的人很難留意到他是一個「漸凍人」。2018年,張定宇被確診患上「運動神經元病」,即「漸凍症」,患者會逐漸因肌肉萎縮失去行動能力,最終會產生呼吸衰竭。 

  這一目前「無藥可救」的罕見病,正在一點點蠶食張定宇的健康,症狀不斷加重,他也出現肌肉萎縮,上下樓梯格外吃力。 

  在疫情期間,張定宇忍身體的不適,奔波在醫院的每個角落。「他明明走得好快!」醫院同事說,院長拼起來「健步如飛。」但自己的身體情況自己最清楚,張定宇在身邊準備了登山杖,以防自己「不得不慢下來」的時候。「我的工作就是救人,在自身病情發展不那麼快的情況下,想盡可能多幹一些工作。」張定宇說。 

  然而,一心撲在救治工作上的張定宇,卻無法照顧自己的家人。他的妻子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住在另一所醫院,張定宇卻無法抽身照顧。幸而經過治療妻子痊癒出院,「我也許是個好大夫,卻不是一個好丈夫。」張定宇說,自己虧欠家人太多 

張定宇02
平時很難看出張定宇身患絕症,但病情惡化的時候,上下樓梯都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獲「人民英雄」稱號:我只是一份子    

  張定宇不分晝夜地帶領醫護人員,為患者建起生命屏障,成功從死亡線上拉回了很多人。但高強度的工作也令他病情加重,原本可以正常走路的左腿跛了,遇上降溫,200米的路要用15分鐘才能走完。但他並沒有在意,「能用我的時間,換回別人更多的時間,我就沒有遺憾了。」張定宇這樣說。 

  因為在抗疫時做出的重大貢獻,去年底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我從沒想過做英雄。是所有人一起做出了犧牲與貢獻,而我僅僅是他們中的一份子。」他在獲獎後說,自己做了應該做的事,「能幫助到他人是很幸福的。」 

  這位衝在抗疫一線的醫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解釋了「醫者仁心、捨已為人」8個字的真正含義。

張定宇03
張定宇被國家授予「人民英雄」的榮譽稱號,但他覺得自己只是千萬抗疫工作人員當中的一個。他說,希望用自己的時間去換取其他病人的時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京冬奧進入倒數 百萬青年義工投身冰雪賽場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學成不忘回饋家鄉 黃文秀用生命堅守中國扶貧路

小人物的春節 堅守崗位「只為他人過好年」

1:54

幾度與死神擦肩 69歲無腳攀登者征服珠峰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2:17

漸凍人醫生一線抗疫:用我的時間換別人的時間

當代中國-武漢熱乾麵樂隊用音樂抗疫

武漢「熱乾麵樂隊」:用音樂抗疫 用中國文化振人心

當代中國-新冠疫情-逆行義工

小人物有大能量 義工逆行千里對抗中國新冠疫情

當代中國-中國 新冠疫情-日本導演竹內亮

日本導演記錄中國新冠疫情 平凡人講述真實武漢

2020感動中國人物揭曉 武漢抗疫英雄入選

1:50

當代中國民間義工:救援「藍精靈」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創新先鋒

AI功能衣葉曉雲

醫療結合時裝研發AI功能衣 葉曉雲以創科對治脊柱側彎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2:58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雪山飛狐》、《使徒行者》、《新聞女王》

《新聞女王》佘詩曼 從不會演戲到霸氣Man姐

編輯推薦
3:06

香港之最地理篇|最大公園不是維園?最小島嶼只能企1個人?

3:18

香港之最鐵路篇|哪條線最早開通? 哪個站最深? 第一個上蓋物業是?

香港之最文化康樂篇|最美圖書館在哪兒?最早啟用公共泳池是?

香港之最金融篇|最小面值的港幣是?第一間外資銀行不是滙豐?

香港之最股市篇|港股史上最大升跌市幾時發生?哪隻新股最吸金?

2:35

香港之最人口篇|十八區人口最多是?哪區最高收入?最多人未婚?

香港之最房屋篇|這個屋苑人口勝歐洲小國?最高和最「離地」住宅是?

2:24

彩虹邨擬清拆|尼克遜來過打羽毛球 網紅打卡點 曾獲建築獎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上帝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上帝不救我?

澳門、中山、珠海
丁新豹
丁新豹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1987年12月10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京津塘高速公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開工

「大牌檔」定「大排檔」?

  近年香港興起傳統文化保育熱潮,幾年前就曾經出現過對大排檔去留問題的討論。從公共衛生角度出發,大排檔難以滿足現今社會的衛生要求,但在保育本地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又有相當的保留價值。

  大排檔是香港本地飲食文化的其中一個標誌,簡單而言,指的就是路邊經營的食肆,體現香港人獨特的飲食文化,幾十年來都是香港基層市民生活的寫照。   然而,到底是「大牌檔」還是「大排檔」?一直也有兩種不同的講法。   有人認為應寫成為大牌檔,原因是以往政府對這類食肆發放飲食牌照時,商戶要將牌照放...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