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成不忘回饋家鄉 黃文秀用生命堅守中國扶貧路

編輯︰郭曉陽

  經歷8年努力,中國扶貧工作在2020年底正式結束,接近1億人成功脫貧。在扶貧路上,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最遺憾的,不是落後於人,而是中國扶貧成功了卻無法見證成果。原廣西百坭村的駐村書記黃文秀,正是因為記掛在洪災中的村民,而不幸在回村路上被洪水沖走犧牲,無法看到百坭村今天的小康成果。

捨棄留在大城市 堅持回鄉協助中國扶貧

  「愈是困難,愈是要敢於挑戰自我!」這是黃文秀在擔任百坭村書記時候經常講的一句說話。

  2016年在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之後,黃文秀本應該可以有更光明的前途,留在城市工作,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本身是壯族人的黃文秀,毅然選擇了回到家鄉——廣西百色市,參與中國扶貧和協助鄉親脫貧的工作。

  從哪裏來,就到哪裏去。

  黃文秀沒有選擇留在北京,因為自己來自山區,她回去,是要把希望帶給更多鄉親父老,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而略盡綿力。

  一開始的時候,黃文秀並不是在最前線工作,但在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不久,她認為還是要在最基層出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幫助村民。因此,黃文秀在2018年主動請纓到距離百色市200多公里以外的百坭村擔任駐村書記。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圖右)講過,很多人離開農村以後,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得有人回來,她就是那些人,她就是那些要投入中國扶貧工作的人。(網上圖片)

  當時的百坭村,一如中國最落後的貧困村落,山路崎嶇,交通不便,產業落後,人才凋零。過百戶人家,合共473人,還是生活在貧窮水平。

  這些貧困戶散居在11個不同的地點,幾乎都住在距離村委會超過10公里以上,莫說扶貧,單是要聯絡這些貧困戶,已經非常困難;而且這些貧困戶習慣了看天吃飯,對於要脫貧並不上心。

逐家逐戶走訪 探求合適的中國扶貧方案

  但愈是困難,黃文秀就愈是敢於挑戰。她用了最原始的方法,逐家逐戶的走訪;與每一個貧困戶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探索他們如何可以因地制宜,克服地理環境帶來的不足,提升生活水平,為達至中國扶貧成功而努力。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每一戶貧困戶都會走訪,而且都會親自寫下每個人的要求和需要,為村民找解決的方法。(網上圖片)

  黃文秀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走訪全村,最終與村委會的同事研究出,運用村內的傳統作物——砂糖橘,作為扶貧的重點,鼓勵全村積極參與種植,提升產能。不過,作為傳統的農作物,百坭村當初就是因為種植技術不夠好,加上沒有銷路,因此村民早已放棄這種傳統作物。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使得玉成。傳統的種植不可行,黃文秀就四處拜訪,最終在百色的一間公司,請到專人來到百坭村教授專業種植砂糖橘的方法,更建立標準的果園;為了提升銷路,她又積極研究網上銷售,為村民開設百坭村電子商貿的銷售渠道,令種植和銷售同時獲得保障。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生前的筆記中,都記錄了對百坭村扶貧方向的種種想法。(網上圖片)

  除了砂糖橘,在黃文秀的努力下,百坭村陸續開始種植八角、油茶和杉木等,多元化的農作物令村民毋須再望天打卦,不少村民的年收入甚至超過10萬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扶貧工作的一個典型。

  當百坭村的村民開始真正感受到脫貧的威力的時候,黃文秀卻未能看到最終的小康畫面。

牽掛村民冒雨返村遇洪災 成中國扶貧路上的英雄

  2019年6月16日,廣西遇上大暴雨,黃文秀剛好因為周末離開了百坭村回家探望患病的父親,但因為記掛村民的安危,加上第二天要開會討論新的扶貧項目,因此黃文秀連夜趕回百坭村。

  一路上暴雨下不停,黃文秀駕車經過凌雲縣的時候,遇到山洪爆發,車輛被困在積水當中無法前行,情況非常危急。她坐在車裏,看到附近有一輛車被洪水沖走,當時,她發了一個信息給同事:「有一輛已經被水沖走,我不懂怎麼辦」。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在返村遭遇洪災的當天晚上,黃文秀在車裏用微信通知朋友,朋友當時「責怪」她不應走夜路,黃文秀還說希望有「改正」的機會,遺憾的這是她與朋友的最後一句對話。(網上圖片)

  最終,黃文秀的生命定格在30歲。

  在黃文秀犧牲前一個月,同事才知道他的父親生病了,但此前,黃文秀只是默默頂着父親患病的壓力,一直沒有離開過扶貧的前線工作,可惜的是,父親沒能等到她凱旋歸來。黃文秀不幸犧牲之後,接任駐村的書記都秉持她的努力,最終,百坭村在2020年內底,所有的貧困戶都成功脫貧,不少村民年收入超過10萬元,是中國扶貧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

  傾心為民,以村為家,在這場脫貧持久戰中,多少人用自己的知識和努力去幫助基層大眾,黃文秀以及每一個希望為基層百姓過上好生活的平凡英雄,都應該被歷史銘記。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的家鄉是百色,位於廣西的西部,自然環境較差,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又說扶貧工作正是他們年輕人的責任。(網上圖片)

中國醫療的平凡英雄 只收一元的鄉村醫生

北京冬奧進入倒數 百萬青年義工投身冰雪賽場

漸凍人醫生一線抗疫:用我的時間換別人的時間

小人物的春節 堅守崗位「只為他人過好年」

相關標籤
中國脫貧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菲律賓借鑑中國減貧經驗 見證國家...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TikTok周受資

冷靜應對美議員5小時刁難 TikTok周受資何許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廖啟智,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男配角,《籠民》,《証人》

懷念「配角王」廖啟智 擅演小人物 曽兩奪金像獎男配...

編輯推薦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1993年3月29日
包產到戶

「包產到戶」寫入中國憲法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