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編輯︰言嘉庸
撰文︰戴路雨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唐文宗時期仕女裝束、中唐時期敦煌供養人裝束、晚唐風格衫裙、南唐宮廷女子裝束、宋初時期仕女盛裝、宋初時期貴族女子裝束、南北朝時期男裝……如今在內地,有一個專業復原古代服飾的民間團隊——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自2007年成立以來,這個團體精雕細琢還原了400餘套先秦至清代的裝束和百餘款髮型、粧面。

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仕女服裝復原時,參照了大量唐代仕女着裝,如歷代的輿服制、考古發掘報告、唐墓壁畫、敦煌壁畫、中國絲綢博物館藏唐代服飾、青海出土唐代服飾等。(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40人「裝束復原」小組 獨家專業復原漢服 

  伴隨着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愈來愈受到追捧和喜愛,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彩與博大精深。2019年,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因「服化道」(即服裝設計、化妝、道具佈景)高度還原大熱,中國裝束復原小組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團隊的定位是——中國獨家專業復原古代服飾與傳統樂舞、研究歷代輿服制度的團體。

  延伸閱讀:【漢服潮】讓古裝成為潮流風靡年輕人的漢服文化

  裝束復原小組創始人劉帥說,團隊從只有他一個人發展到今天共40多人,通過網絡聚集漢服愛好者,再從愛好者當中凝聚出專業的人,一步步組成了現在的陣容。團友有不同的擅長領域,劉帥擅長女裝,製衣組組長、設計師琥璟明擅長男裝,史籍組組長池文匯擅長禮儀研究。2010年加入團隊的胡曉是元老之一,更擅長首飾製作。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臨安春雨-玉色花綾衫子,屬於宋中期風格。(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胡曉介紹,裝束復原小組不同的隊伍有各自的分工,目前每年會保證有20個以上完整的作品呈現出來。自己所在的美術組主要工作任務是考證陶俑、壁畫等作品中的美術形象,將其提取出來進行資料比對。

  復原工作除了讓妝容、服飾等看起來像,還要考慮當時流行的文化思潮對整體裝束的影響。在五代女子衣裙的作品中,團隊認為,由於當時政治格局的分裂、政權交替的頻繁和社會形勢的動蕩,服飾藝術所受到的限制和束縛變少,因此開始了更為大膽的藝術探索。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唐風絲綢印花衫裙。(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北周風格服飾。(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裝束復原」小組充當禮儀顧問 作品被博物館收藏

  成立14年,裝束復原小組從漢服愛好興趣組成長為專家級團隊,在多部影視劇、話劇中充當禮儀顧問及史料考證,參與服化道的設計與製作,其作品亦多次被中國絲綢博物館、東華大學、南京絲綢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收藏,並出版了《漢晉衣裳》《中國妝束》兩本書,成為研究漢服繞不開的權威著作。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淺綠纏枝葡萄寶相花紋圓領袍,屬盛唐風格。(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裝束復原小組所做的,是窮盡心力留住漢服之美。不讓千年前的華服在後人的想象中,演變成影樓服、戲服。胡曉說,這是一份很枯燥的工作。一件全手工絞纈的魏晉襦裙,手工縫製、草木染色,需要兩名組員花半年時間慢慢打磨。十幾年來,數十位組員通力合作,才復原了百多件精品。「別人看來很華貴、很絢爛的作品,實際上是經過我們很久重覆性的工作所得的」。

  不過,從著手研究古代裝束,到真正出第一個作品,胡曉的內心被自豪感填滿:「我當時就覺得,我們的民族真的太厲害了」。據悉,裝束復原小組下一步計劃將中國古代服飾和相關文化,通過復原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看到。此外,他們目前已成立了自己的成衣品牌「桑纈」,讓更多喜愛漢服的人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漢服。

2020年12月22日,由中國裝束復原團隊舉辦的「二〇二〇·中國裝束復原秀(東周至清代)」在上海徐匯壹秀場亮相。(圖片來源:裝束復原@微博)

      延伸閱讀:【漢服潮】專訪漢服香港:當香港年輕人遇上傳統華夏服飾

相關標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從天書到表情包 最古老甲骨文融入網絡時代

1:40

皮影戲登上4D舞台 「中國電影鼻祖」的新生之路

1年打造1億顆「水滴」 用特技營造「仙俠」方式打開京劇

25歲手作KOL 用500克黃金「神還原」三星堆面具

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2:02

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2:01

廢棄材料製古風頭飾 女子「變廢為寶」傳承中國文化

時代英雄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傑出名人

塔吉克族家庭三代義務戍邊70年 巴依卡:守護中國每一寸土地

創新先鋒

「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

盧煜明獲任香港中大校長 帶你認識這位「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運動健兒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影視巨星

周慧敏

周慧敏由DJ到歌手 永遠的「玉女掌門人」

編輯推薦
當代中國-香港摩天大樓

3000棟|中國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

真「一線城市」 建在峽谷中的最窄縣城

1:59

32.5歲|中國最年輕城市是哪個?

當代中國-深圳創業密度全國第一

200萬家企業|中國老闆最密集的城市

1:55

6400家咖啡店|最愛咖啡的城市是上海?

603個博物館|中國博物館最多的城市

4330個公園|全國最多公園的省份是哪個?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3:02

非凡75年·政經篇|社會民生「七個有」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社保體系

2:48

非凡75年·政經篇|75年糧食增產5倍 中國人吃飽了 也吃好了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諸葛亮八陣圖未解之謎

玫瑰園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超越仇恨的玫瑰花圃

從三國遺跡到時尚打卡點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從三國遺跡到時尚打卡點

1966年10月27日
首顆導彈核武器

中國首顆導彈核武器飛行爆炸成功

八九不離十

  形容某事與事實十分相近,或者一件事差不多完成,一般會說「七七八八」,但亦有人形容「八九不離十」,為甚麼?

  「十」在中國通常被認為是代表圓滿的數字,「八九」就代表一件事接近完成、或猜測接近真相。

  古代典藉中,不少文章都出現過「八九」的用法。例如《紅樓夢》第三十回:「紫鵑也看出八九。」

  中國現代作家老舍的《柳屯的》則出現「八九不離十」的用法:「可是比較的,我還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兒的同學。我不敢說是明...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