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編輯︰言嘉庸
撰文︰戴路雨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唐文宗時期仕女裝束、中唐時期敦煌供養人裝束、晚唐風格衫裙、南唐宮廷女子裝束、宋初時期仕女盛裝、宋初時期貴族女子裝束、南北朝時期男裝……如今在內地,有一個專業復原古代服飾的民間團隊——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自2007年成立以來,這個團體精雕細琢還原了400餘套先秦至清代的裝束和百餘款髮型、粧面。

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仕女服裝復原時,參照了大量唐代仕女着裝,如歷代的輿服制、考古發掘報告、唐墓壁畫、敦煌壁畫、中國絲綢博物館藏唐代服飾、青海出土唐代服飾等。(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40人「裝束復原」小組 獨家專業復原漢服 

  伴隨着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愈來愈受到追捧和喜愛,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彩與博大精深。2019年,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因「服化道」(即服裝設計、化妝、道具佈景)高度還原大熱,中國裝束復原小組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團隊的定位是——中國獨家專業復原古代服飾與傳統樂舞、研究歷代輿服制度的團體。

  延伸閱讀:【漢服潮】讓古裝成為潮流風靡年輕人的漢服文化

  裝束復原小組創始人劉帥說,團隊從只有他一個人發展到今天共40多人,通過網絡聚集漢服愛好者,再從愛好者當中凝聚出專業的人,一步步組成了現在的陣容。團友有不同的擅長領域,劉帥擅長女裝,製衣組組長、設計師琥璟明擅長男裝,史籍組組長池文匯擅長禮儀研究。2010年加入團隊的胡曉是元老之一,更擅長首飾製作。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臨安春雨-玉色花綾衫子,屬於宋中期風格。(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胡曉介紹,裝束復原小組不同的隊伍有各自的分工,目前每年會保證有20個以上完整的作品呈現出來。自己所在的美術組主要工作任務是考證陶俑、壁畫等作品中的美術形象,將其提取出來進行資料比對。

  復原工作除了讓妝容、服飾等看起來像,還要考慮當時流行的文化思潮對整體裝束的影響。在五代女子衣裙的作品中,團隊認為,由於當時政治格局的分裂、政權交替的頻繁和社會形勢的動蕩,服飾藝術所受到的限制和束縛變少,因此開始了更為大膽的藝術探索。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唐風絲綢印花衫裙。(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北周風格服飾。(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裝束復原」小組充當禮儀顧問 作品被博物館收藏

  成立14年,裝束復原小組從漢服愛好興趣組成長為專家級團隊,在多部影視劇、話劇中充當禮儀顧問及史料考證,參與服化道的設計與製作,其作品亦多次被中國絲綢博物館、東華大學、南京絲綢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收藏,並出版了《漢晉衣裳》《中國妝束》兩本書,成為研究漢服繞不開的權威著作。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淺綠纏枝葡萄寶相花紋圓領袍,屬盛唐風格。(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裝束復原小組所做的,是窮盡心力留住漢服之美。不讓千年前的華服在後人的想象中,演變成影樓服、戲服。胡曉說,這是一份很枯燥的工作。一件全手工絞纈的魏晉襦裙,手工縫製、草木染色,需要兩名組員花半年時間慢慢打磨。十幾年來,數十位組員通力合作,才復原了百多件精品。「別人看來很華貴、很絢爛的作品,實際上是經過我們很久重覆性的工作所得的」。

  不過,從著手研究古代裝束,到真正出第一個作品,胡曉的內心被自豪感填滿:「我當時就覺得,我們的民族真的太厲害了」。據悉,裝束復原小組下一步計劃將中國古代服飾和相關文化,通過復原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看到。此外,他們目前已成立了自己的成衣品牌「桑纈」,讓更多喜愛漢服的人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漢服。

2020年12月22日,由中國裝束復原團隊舉辦的「二〇二〇·中國裝束復原秀(東周至清代)」在上海徐匯壹秀場亮相。(圖片來源:裝束復原@微博)

      延伸閱讀:【漢服潮】專訪漢服香港:當香港年輕人遇上傳統華夏服飾

EDG奪冠|中國選手追夢電競 從玩物喪志到世界冠軍

學霸老師李永樂 科普視頻爆紅只為分享知識

KOL時代|90後女生 用微觀視覺探索植物世界

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國風亦有型 抖音KOL特效變裝「化身」齊天大聖

25歲手作KOL 用500克黃金「神還原」三星堆面...

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

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廢棄材料製古風頭飾 女子「變廢為寶」傳承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巨馬裝置

東方神獸「動起來」 讓中國文化走出博物館

青年舞者變身「水下洛神」演繹中國文化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王珮瑜;京劇

王珮瑜:「揮着鬍子的女人」 她是推廣京劇第一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甄子丹,《殺神John Wick 4》,《葉問 》,《精武門》

甄子丹捲起葉問熱潮 創事業高峰 「宇宙最強」稱號如...

編輯推薦

40萬km²|最大盆地「塔里木」中國西部「聚寶盆」...

高83.4米|中國最高樹木 在這個西藏縣城!

天坑奇觀最多的地方 廣西何以成為「天坑博物館」?

1260km²|中國最大濕地——額爾古納

373米深|中國最深湖泊 水從天上來?

300公里|揭秘中國最長溶洞 探索30年仍未見盡頭

39萬平方公里|中國最大自然保護區 大過350個香...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一圖看清「十四五」規劃8大範疇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2015年3月28日
一帶一路白皮書

中國發布首份「一帶一路」 政府白皮書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