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編輯︰言嘉庸
撰文︰戴路雨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唐文宗時期仕女裝束、中唐時期敦煌供養人裝束、晚唐風格衫裙、南唐宮廷女子裝束、宋初時期仕女盛裝、宋初時期貴族女子裝束、南北朝時期男裝……如今在內地,有一個專業復原古代服飾的民間團隊——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自2007年成立以來,這個團體精雕細琢還原了400餘套先秦至清代的裝束和百餘款髮型、粧面。

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仕女服裝復原時,參照了大量唐代仕女着裝,如歷代的輿服制、考古發掘報告、唐墓壁畫、敦煌壁畫、中國絲綢博物館藏唐代服飾、青海出土唐代服飾等。(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40人「裝束復原」小組 獨家專業復原漢服 

  伴隨着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愈來愈受到追捧和喜愛,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彩與博大精深。2019年,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因「服化道」(即服裝設計、化妝、道具佈景)高度還原大熱,中國裝束復原小組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團隊的定位是——中國獨家專業復原古代服飾與傳統樂舞、研究歷代輿服制度的團體。

  延伸閱讀:【漢服潮】讓古裝成為潮流風靡年輕人的漢服文化

  裝束復原小組創始人劉帥說,團隊從只有他一個人發展到今天共40多人,通過網絡聚集漢服愛好者,再從愛好者當中凝聚出專業的人,一步步組成了現在的陣容。團友有不同的擅長領域,劉帥擅長女裝,製衣組組長、設計師琥璟明擅長男裝,史籍組組長池文匯擅長禮儀研究。2010年加入團隊的胡曉是元老之一,更擅長首飾製作。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臨安春雨-玉色花綾衫子,屬於宋中期風格。(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胡曉介紹,裝束復原小組不同的隊伍有各自的分工,目前每年會保證有20個以上完整的作品呈現出來。自己所在的美術組主要工作任務是考證陶俑、壁畫等作品中的美術形象,將其提取出來進行資料比對。

  復原工作除了讓妝容、服飾等看起來像,還要考慮當時流行的文化思潮對整體裝束的影響。在五代女子衣裙的作品中,團隊認為,由於當時政治格局的分裂、政權交替的頻繁和社會形勢的動蕩,服飾藝術所受到的限制和束縛變少,因此開始了更為大膽的藝術探索。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唐風絲綢印花衫裙。(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北周風格服飾。(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裝束復原」小組充當禮儀顧問 作品被博物館收藏

  成立14年,裝束復原小組從漢服愛好興趣組成長為專家級團隊,在多部影視劇、話劇中充當禮儀顧問及史料考證,參與服化道的設計與製作,其作品亦多次被中國絲綢博物館、東華大學、南京絲綢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收藏,並出版了《漢晉衣裳》《中國妝束》兩本書,成為研究漢服繞不開的權威著作。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設計的淺綠纏枝葡萄寶相花紋圓領袍,屬盛唐風格。(圖片來源:桑纈@微博)

  裝束復原小組所做的,是窮盡心力留住漢服之美。不讓千年前的華服在後人的想象中,演變成影樓服、戲服。胡曉說,這是一份很枯燥的工作。一件全手工絞纈的魏晉襦裙,手工縫製、草木染色,需要兩名組員花半年時間慢慢打磨。十幾年來,數十位組員通力合作,才復原了百多件精品。「別人看來很華貴、很絢爛的作品,實際上是經過我們很久重覆性的工作所得的」。

  不過,從著手研究古代裝束,到真正出第一個作品,胡曉的內心被自豪感填滿:「我當時就覺得,我們的民族真的太厲害了」。據悉,裝束復原小組下一步計劃將中國古代服飾和相關文化,通過復原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看到。此外,他們目前已成立了自己的成衣品牌「桑纈」,讓更多喜愛漢服的人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漢服。

2020年12月22日,由中國裝束復原團隊舉辦的「二〇二〇·中國裝束復原秀(東周至清代)」在上海徐匯壹秀場亮相。(圖片來源:裝束復原@微博)

      延伸閱讀:【漢服潮】專訪漢服香港:當香港年輕人遇上傳統華夏服飾

EDG奪冠|中國選手追夢電競 從玩物喪志到世界冠軍

學霸老師李永樂 科普視頻爆紅只為分享知識

KOL時代|90後女生 用微觀視覺探索植物世界

2:02

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從天書到表情包 最古老甲骨文融入網絡時代

1:40

皮影戲登上4D舞台 「中國電影鼻祖」的新生之路

1年打造1億顆「水滴」 用特技營造「仙俠」方式打開京劇

25歲手作KOL 用500克黃金「神還原」三星堆面具

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2:02

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2:01

廢棄材料製古風頭飾 女子「變廢為寶」傳承中國文化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創新先鋒

AI功能衣葉曉雲

醫療結合時裝研發AI功能衣 葉曉雲以創科對治脊柱側彎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2:58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雪山飛狐》、《使徒行者》、《新聞女王》

《新聞女王》佘詩曼 從不會演戲到霸氣Man姐

編輯推薦
2:18

C919客機國產化比例近60% 期待「中國心」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飛機外形都差不多 能一眼認出C919嗎?

國產C919大飛機能「參軍」嗎?

中國航空|C919多次有此禮遇 飛機為甚麼要「過水門」?

蔣丹丹 中國第一位客機女試飛員 C919翱翔藍天有她的功勞

2:24

彩虹邨擬清拆|尼克遜來過打羽毛球 網紅打卡點 曾獲建築獎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上帝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上帝不救我?

澳門、中山、珠海
丁新豹
丁新豹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2009年12月11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馮紀忠逝世

著名建築學家馮紀忠逝世

洗大餅

   中國人素來以刻苦耐勞見稱,過去不少華人到海外謀生,以勞力換取微薄薪酬。在各式的辛酸故事中,我們不難聽到一些人在外國生活要「洗大餅」,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洗大餅」,意思就是從事洗碗的工作。以往華人移居外國或留學,原有的職業技能未必能獲當地承認,為了維持生計,只能從事一些勞力工作。     由於外國西餐廳多以圓碟為盛器,因而就以「洗大餅」來形容洗碗工作。除了外型外,也因為洗乾淨碗碟便可賺取酬勞,猶如「洗」出錢來。     洗碗的工作絕不...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