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文體篇|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劇 網文 網遊

編輯︰莫利
導讀
新中國成立75載,風雨兼程,滄桑巨變。「非凡75年」系列專題,梳理中國在科技、政經、文體、環保4大領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突破和發展。

  本文是文體篇第4篇文章,帶你了解新中國如何推動文化出海。

 

非凡75年|微短劇風行歐美 優質影視劇集「出海」

  一集不到2分鐘的劇集裏,歐美「狼人」元素加上「霸道總裁」劇情,會發生甚麼?

  這正是現時風行歐美的「海外版」中國網絡微短劇。這些短劇聘請歐美演員出演,但背後製作團隊都來自中國。

  抖音海外版TikTok在全球範圍內的成功,相信大家都應該都不陌生,而一些針對海外市場的中國短劇應用程式App,例如ReelShort、ShortTV,甚至一度超過TikTok,登頂海外App下載榜單。

ReelShort
「海外版」中國網絡微短劇風行歐美。(圖片來源:ReelShort網站截圖)

  位於美國的第三方數據平台Sensor Tower今年3月發布的《2024年短劇出海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頭部短劇出海平台的合計下載量達到2,823萬次,淨流水為5,671萬美元,較2022年實現爆發式增長。

  其實,網絡微短劇的風靡,只是近年來中國文化出海的縮影。特別是最近幾年,網劇、網文、網遊,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三樣」。它們正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展示中國。

國慶75周年之際,回顧中國文化建設成就,近年文化出海取得亮眼成就。
(當代中國製圖)

  回顧過去,由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到繁榮發展的新時代,75年間,中國已經從文化輸入國慢慢變成文化輸出國。如今中國的文化影響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大西洋底來的人
科幻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Man from Atlantis),是中國內地引入的第一部美劇,1980年在國內播出時卻引起轟動。(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不單止是一個個故事,更是貼近地了解其他地方文化、生活的方式。

  曾幾何時,中國的年輕人透過引入國內的電影、電視劇等,從不同角度了解到歐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現時,不僅中國民眾自身的文化生活愈來愈豐富,中國文化作品對海外的影響力亦與日俱增。

   除了「短平快」的網絡微短劇,在影視領域,「出海」的中國優質劇集也愈來愈多。

  從20多年前加上英文字幕的《還珠格格》被搬上網絡,到後來《甄嬛傳》《琅琊榜》等電視劇在海外吸引不少觀眾,再到《慶余年第一季》劇集爆火後,迪士尼就預購了第二季的海外獨家發行權,C-Drama(Chinese Drama,中文電視劇),對海外的影響都正不斷增強。

《慶余年第二季》在迪士尼流媒體平台Disney+上線後,已成為該平台播出熱度最高的中國內地電視劇。(網上圖片)

  《2023中國劇集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國產劇全年出口總額為5,683萬美元;2022年全年出口額增至8,274萬美元,同比增長45.6%。

  現時,在國外一些視頻平台,外國觀眾已能「零時差追劇」。在海外社交平台上,#cdrama的話題下就有數百萬則帖文。

非凡75年|文學作品打下文化出海基礎

  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浪潮中,文學無疑是重要基石。

  不少熱播的短劇都是由中國網文IP改編而來,中國網絡文學敘事手法等,都被海外網文、微短劇廣泛借鑒;

  不止網文,串流平台Netflix製作的熱播科幻劇集《3體》(3 Body Problem),無疑更是離不開中國作家劉慈欣原作的優秀基礎。

根據劉慈欣著作改編的劇集《3體》,今年在Netflix上線後迅速登上全球熱播劇集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三體》《流浪地球》作者 劉慈欣讓中國式科幻走向世界

  《2023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文學行業海外市場營收規模4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6%;中國網絡文學「出海」作品(包括網絡文學平台海外原創作品)總量約為69.58萬部(種),同比增長29.02%。

「網絡文學+」大會
第七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7月12日在北京開幕,期間舉行創作評論、網絡微短劇、「出海」交流等分論壇。(網上圖片)

  同時,中國作家協會2024年4月發布《2023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活躍用戶總數近2億人,覆蓋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截至2023年末,各海外平台培養近百萬海外的本土作者,簽約作者以「Z世代」為主,創作超過150萬部海外原創作品。

  延伸閱讀中國網絡文學「出海」 首次入駐大英圖書館

非凡75年|網絡遊戲出海帶動中國文化傳播

  除了網絡文學和影視作品,在當今年輕人的精神世界裏,電子遊戲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部分,這亦是文化輸出的全新領域。一批優秀中國的遊戲作品,在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認可。

  據統計,2023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的海外實銷收入為163.66億美元,規模連續4年超千億人民幣。

德國科隆遊戲展
2022年8月德國科隆國際遊戲展,一名女子正在玩「原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譬如,風靡全球的開放世界冒險遊戲「原神」(Genshin Impact),就是由總部位於上海的中國遊戲公司米哈遊開發。

  遊戲中融入不少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例如中國戲曲、中國傳統節氣、中國壯美的自然風光,讓全球玩家充分感受中式美學和東方意蘊。

米哈遊
2024年6月22日,米哈遊最新成果亮相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遊戲+非遺」帶動新風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原神」已被譯成10多種語言版本,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發行,成功在70多個國家及地區位,列遊戲暢銷榜首位。

  除此以外的成功案例當然還有不少,例如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等,更是電子遊戲向外傳播中華文化的「排頭兵」。

  另外,還有2024年8月發布的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取材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亦備受全球玩家矚目。不單止反映中國遊戲產業的進步,更呈現中國傳統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以全國各地歷史建築為藍本,畫面精美,製作優良。
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以全國各地歷史建築為藍本,畫面精美,製作優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黑神話:悟空|狂賣450萬份賺15億已回本 海外玩家開始讀《西遊記》

  現今世界不斷發展,中國文化向海外輸出和傳播交流的步伐,也沒有停留在那些慣常的宣傳符號和元素,而是跟隨時代發展,藉著新的載體,開拓出更豐富的傳播道路,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2:30
中醫藥發展歷程和成果

非凡75年·文體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 惠及全球人類 貢獻中國智慧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3:30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自然保育的5個「第一次」

3:05

非凡75年·文體篇|新中國體育75年 從零到4000個世界冠軍

2:48

非凡75年·政經篇|75年糧食增產5倍 中國人吃飽了 也吃好了

2:47
近年,網劇、網文、網遊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三樣」。

非凡75年·文體篇|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劇 網文 網遊

3:09

非凡75年·政經篇|中國的脫貧奇迹

2:52
新中國成立75年,逐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2:11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非凡75年·政經篇|書寫奇迹 持續超越 中國經濟走過怎樣歷程?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談中美對帳 最令美國人震驚7件事是?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雒城遺址 細看東漢戰亂與繁榮

中國經濟-中國湖南長沙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跑輸國際?這些數據拆穿了荒謬

2017年4月1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維加獎

中國科學家姚檀棟獲頒維加獎

「白鴿轉」與「白鴿眼」

  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笑中帶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也有不少和白鴿有關的俗語。

  廣東話中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此視線...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