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古語

標籤︰古語

兄弟久別 對床夜雨

  形容與好友天南地北地暢談,廣東俗語有「吹水」,若文雅一點,則有「與君一席話」或「對床夜雨」。

  不要以為「對床夜雨」就是與男女有關,其實這是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的意思。

  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宿》就有:「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聽雨」古時就是一件風雅之事,而能與朋友一起風雅一番的話,就是美事。

  而蘇軾《送劉寺丞赴余姚》亦有一句:「中和堂後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就是...

三人行 必有我師

  這話指我們必須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這是一種做人應有的態度。

  此語出自孔子《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個「師」不限指老師,而是指任何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他/她當然可以是老師,亦可以是朋友或長輩,學習他們身上一些優點,將之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特點。而如果看到對方的缺點,就要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三人同行」...

日啖荔枝三百顆

  盛夏荔枝當造,吃幾顆鮮甜多汁的荔枝,絕對是人生一大樂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提到荔枝,不少人會想起蘇軾的這首詩。蘇軾不僅是宋代著名文學家,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蘇軾仕途坎坷,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貶至嶺南。自他在惠州第一次嚐到荔枝後便十分喜愛,後來更多次在詩文中提及,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惠州一絕》中《食荔枝》一則。

  詩中首句「羅浮山下四時春」中的羅浮山位於廣東東江北面,是著名風景區。第二句筆鋒一轉,「盧橘楊梅次第新」,就說到了枇杷...

「出人頭地」來自一場誤會?

  形容有人名成利就,光宗耀祖,會用「出人頭地」來形容。成功,又與頭和地有甚麼關係?

  這句話,與歐陽修的一次錯誤有關。

  蘇軾參加科舉考試,考官正是歐陽修。閱卷時,歐陽修被蘇軾考卷中的文采深深吸引,打算給他第一名。可是,歐陽修以為這份考試是他的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遂定為第二名。

  放榜後,高中的考生會見考官,歐陽修才發現原來第二名不是曾鞏,而是蘇軾。他欣賞蘇軾的才華,給朋友寫...

相逢不用忙歸去 明日黃花喋也愁

  形容事情已過去了,已失去價值,我們會說「明日黃花」。其實,明日是未可知的,為甚麼我們卻又知道明日的黃花已失去了價值?這個成語確實有點吊詭。 

  明日黃花出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喋也愁。」

  這句話的本意是說,既然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急着回去,還是趁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為好。若等到「明日」,重陽節已過去,不但再觀賞已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感到有點發愁。

  蘇軾為了留着友人,寫的也太有詩意了...

「雪泥鴻爪」出自哪個典故?

  形容舊事遺留下來的痕迹,一般會用「舊日足迹」來形容,文雅一點,就有「雪泥鴻爪」。

  這個成語原來出自兄弟之間的離別。蘇軾上任陝西,路過澠池,弟弟蘇轍難遣手足之情,於是寫了《懷澠池寄豫瞻兄》寄贈。

  蘇軾則寫《和子由澠池懷舊》回贈,當中名句有:「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句古文的意思是說:人生在世偶然留下一些痕迹,我覺得像隨處亂飛的鴻鵠,...

「籍籍無名」應為「無籍籍名」?

  形容某人沒有名氣,會用「籍籍無名」。那麼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古書有「無籍籍名」的說法,如明陳伯康《伯茂餞仲器歸萊山和韻》中的「雖無籍籍名,亦愧棲棲者」;明朱之瑜《答林春信書》中的「僕幸平日無籍籍名」。

  「無籍籍名」當中的「籍」,是盛、大的意思。

  據《史記٠酈生陸賈列傳》記載,漢初呂后專政,危及少主惠帝。陸賈向陳平獻計,要他與絳侯周勃結好,令陳平成功數...

二八佳人

  形容十六歲少女青春可人,我們會用「二八佳人」,為甚麼這樣稱呼呢?

  二八相乘等如十六歲,就是指十多歲的青春少女的意思。這句話在宋詞已出現。

  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有一句:「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內容大意是前來陪酒的是一位年十六歲的俏麗女子,乘小馬拉的香車送來;與美女飲着名貴好酒,乘着醉意高聲唱起《渭城曲》。

  蘇軾筆下的「二八佳人」...

「節約」一詞原來與馬有關?

  呼籲不浪費,我們會用「節約」一詞,通常是一個動詞。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節約」還是一個名詞,它是馬身上的一個飾件。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會拴馬絡頭,即幾根繩子交叉,再在交叉位做一個結頭把繩子連在一起,防止繩子走偏,這個結頭就叫做「節約」。

  正因為「節約」有節制馬匹走動的功能,時間長了,也就衍生出不浪費的含義。   到了秦漢時期,人們覺得在馬頭上用一大堆飾件太麻煩,於是將拴馬繩直接打結,不再用「節約」來節制。不...

「小器」還是「小氣」?

  當有人表現吝嗇,行為不大方時,我們會形容為「小氣」,但是,又有人說是:「小器」,究竟哪一個才是正寫?

  《漢語大詞典》中「小器」、「小氣」兩條詞目都有收錄,兩者屬於同樣詞,意思都是指「不大方;貪小;吝嗇」。

  「小器」一詞早在《論語》出現。《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就是說管仲的器量不大。

  而「小氣」則在清代才開始出現。《紅樓夢》第六十七回:「我又不是兩三歲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氣了」;...

學學半

  中國語文有趣的地方之一,是同一文字因為不同詞性而有不同的理解,解不通令人煩腦,解通了往往令人感到趣味盅然。「學學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了。

  「學學半」出自《禮記˙學記》,當中寫到,《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如何理解呢?

  「學學半」,第一個「學」是動詞,意思是指教人;第二個「學」則為名詞,指學習。

  加起來意思就是:「教人是學習的一半。」既教導別人,又是在其中學習,用「教學相長」來形容就貼切了。

  延伸閱讀:學問勤中得...

以銅為鏡;以古為鏡;以人為鏡

  這名句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出自劉昫《舊唐書 · 魏徵列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身上的衣衫帽子;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歷代的興衰更替;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得失對錯。

  這經典名句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悼念敢言忠臣魏徵之死。

  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當時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令唐太宗可以知道自己的過錯,因此深得深得李世民重用。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流着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責人之心責己 愛己之心愛人

  我們經常說「將心比己」,古文有一句簡潔而到題的句子,就是「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

  這句話出自周希陶《增廣賢文》 ,在《四書集注·中庸章句第十三章》有注引:「張子所謂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責」就是「責備」,「愛」就「愛惜」,兩句話就是:要像愛護、珍惜自己一樣,去關心愛護別人;也要以責備別人的態度來責備自己,以要求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延伸閱讀:星爺...

「學然後知不足 教然後知困」原來與吃有關?

  這句話出自於《禮記 · 學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意思是透過學習,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學,才明白做學問時會遇到的困難。

  這句話很明顯是說做學問要親身經驗,才體會得到箇中原因。學習與吃原本是兩碼子事,但作者卻把吃來比喻學習。

  其實在這一句前,就有「雖有佳肴,弗食不知甚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作者認為,品嘗到美食的話,是肉體上感受得到那種滿足,是切膚的感受得到,這就好像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句五個「知」,出自《論語·為政》,是孔子對學生子路的教導。「知之為知之,是知也」聽起來十分合理,但為甚麼「不知為不知」又會「是知也」?

  其實在古文中,「知」通「智」,因此「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智慧。而此話也有兩個說法:

  一、關乎治學態度: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不要裝懂。要以誠實的態度對待知識問題,不得驕傲,這樣才能認清自身問題,得以改進。

  二、關乎待人處世...

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很多詩篇都反映他愛國情操,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就是其中的名句。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屈原的長篇抒情詩《離騷》,意思是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就是讓我九死(即死很多次)還是不會後悔的。

  「九死不悔」是屈原面對理想矢志不渝的誓言,同時也表達他勇於拼搏、敢於犧牲的精神。

  他的理想是抗擊強秦,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可惜壯志未酬,最終投江自盡,後人就以端午節紀念他。

  2018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也引用此名句,...

「黃粱一夢」夢了甚麼?

  「黃粱一夢」比喻榮華富貴終歸虛幻,勸喻世人不用太過執著,原來是出自一個奇幻故事的。

  典故是這樣的: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個窮困潦倒的盧姓書生,在上京赴考的途中經過一間旅店休息,碰巧遇到一位道士,兩人暢談甚歡。

  言談間,盧姓書生感慨自己雖貴為讀書人,但一直未能考取功名,仍然貧困,感到十分落泊。於是,道士拿出一個青瓷枕頭,讓盧姓書生睡一睡,便能滿足他希望得到榮華富貴的願望。

  這時,...

情人眼裏出西施

  愛情使人盲目,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一對看似並不匹配的情侶仍能擦出愛的火花,很多時會想到「情人眼裏出西施」這句話語。那麼到底歷史上是哪位人物最先有這樣的體會?

  「情人眼裏出西施」原話出自宋代詩話《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的兩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裏有西施」。本意是指在情人的眼中,對方都如同西施一樣美麗。

  不過,這句話卻是出自一個與愛情完全無關的故事。

  相傳在春秋時期,當時一名居住在越國都城外的樵夫秦仁,機緣巧合地在路上遇到三名正在逃亡的女子。

  三...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情人節快到了,是時候說一下古代愛情的詩句。古代描寫愛情的詩詞多不勝數,但這二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實在是名句之中的經典。   意思是如果男女雙方是情投意合,認定對方為終身伴侶,即使分隔二地,也不需「朝朝暮暮」: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地想念對方。

  語出秦觀的宋詞《鵲橋仙·纖雲弄巧》。

  話説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但有一天,她偷下凡間,遇見牛郎,跟他相戀並結婚。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他們愛情故事感動了喜鵲,喜鵲們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這二句話蘊藏着做人處事的大哲理。

  這句話意思是說,「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像做「學問」和寫「文章」一樣,非常不容易。

  當今做人處世,除了要有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外,也要有情緒智商(Emotion quotient)及逆境智商(Adversity quotient)等等。很多人有足夠的智商...

士為知己者死 女為悦己者容

  意思是志士為了解自己的人而犧牲,女士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打扮。這話出自戰國時代四大刺客之一豫讓,其背後是一個可歌可泣的復仇故事。

  晉國俠客畢陽的孫子豫讓起初替范氏和中行氏做事,但並未受到重用,後來投靠晉國的智伯,得到對方的器重。

  後來韓、趙、魏三國在晉陽之戰中擊敗智伯,並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其中趙襄子最痛恨智伯,把智伯殺掉,豫讓有感自己的主子被殺,於是說出了「士兵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話,並展開了一連串的復仇大計。

 ...

編輯推薦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利園山為何消失?這幾條街為何以廣東四邑命名?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廣州新地標|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似天鵝又似遊輪 必看5大亮點

深圳美術館新館

北上新地標|深圳美術館新館打卡攻略 三大必看展覽

東莞虎門站擴容

東莞新地標|虎門站大變身 三鐵超級轉車站 15分鐘融入大灣區

廣州海珠區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AI新地標 |廣州海珠區建全國首個 AI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深圳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

華強北新地標!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登場 連電競賽場都有?

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廣州南沙橫瀝島

南沙新地標|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登場 最高規格綠色建築有亮點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2:25

一帶一路科普篇|RCEP是甚麼?它與一帶一路如何1+1>2

2:46

一帶一路科普篇|「鋼鐵駝隊」是甚麼?解密中歐班列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1989年5月5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全國城鄉分兩步實施「郵政編碼」

全國城鄉分兩步實施「郵政編碼」

知而好問 然後能才

  大學問家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對怎樣成才,有一段傳頌千古的見解:「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修;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其中,「知而好問,然後能才」意思就是指天資聰敏而又肯虛心向別人請教,這樣就可以成為有用之才了。

  春秋時代,孔子被尊為「聖人」,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然而,他不只教人,自己也會虛心向別人請教。

  有一次,他到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一進祖廟,他覺得每樣事情都很新奇,不時向人問這問那。這個時候有...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