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然後知不足 教然後知困」與吃有關?

  這句話出自於《禮記 · 學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意思是透過學習,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學,才明白做學問時會遇到的困難。

  這句話是說做學問要親身經驗,才體會得到箇中原因。

  其實在這一句前,就有「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學習與吃原本是兩碼子事,但作者卻用吃來比喻學習。作者認為,品嘗到美食,是切膚地感受到那種滿足;這就好像學習一樣,親自學習後,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通過教學,才明白做學問時會遇到的困難。

  延伸閱讀: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愛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愛人也

  「愛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愛人也。」這句話出自北宋名臣王安石的《荀卿》,意思與「推己及人」差不多,是說:愛自己是仁德的開端,自愛之心可以推及到愛別人。

  愛別人,就是有「仁愛」之心了。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韓星教授在一個演講中說過,儒家的「仁愛」在實踐上可以有五個層次,第一就是自己先要成為「仁者」,第二是「自愛」,第三是「愛親人」,第四是「泛愛眾」(即愛一切人 ),第五則是「仁者與天地萬物一體」。

  王安石所說的,就是韓星教授所提及的第二踐行層次...

冷僻字系列:朤

  由四個月組成的「朤」(音:朗)是一個古字,與「朗」同音同義,本意是明亮晴朗。

  這個見於《說文解字》卷七,原文:「明也,從月良聲」。今收錄在《康熙字典》中。

  這個字,用法頗多。

  「朤朤乾坤,捨我其誰。」乾坤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這裏指天地、宇宙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天空朤朤,任鳥兒高飛。」也是指天清氣明,鳥兒可高飛。

  「朤朤脆脆」就是形容辦事爽快乾脆。我...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我們經常勸勉年輕一輩說:「做人要有遠見,志向遠大一點。」在中華經典名句中,就有張載《經學理窟.義理篇》的「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志向不遠大,精神又不集中,即使學習也不會有成效。

  張載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他指出學習要成功的話有兩大要素,一是立志要高遠,二是專心致志。

  他認為若是心不在焉的話,雖學習了仍會一無所成的,怎樣才是心不在焉呢?就是不能專心致志,而要做到專心致志,指的不是個人的一時狀態,而是這個人做事的慣常姿態。

  延伸閱讀:古代「勸酒」有專門職...

敬守此心 則心定,斂抑其氣 則氣平

  要有良好的個人修養,除了要善良外,還要心平氣和。在古書中,就有一句「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這句話出自金蘭生的《格言聯璧》。金蘭生是清代學者,用了數年功夫,飽覽經史典籍和先哲語錄,編成《格言聯璧》。這部書的最大特色,便是將格言仔細地分類,有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攝生類等11類,所編選的格言都是瑯瑯上口的名言警句,很有啟發性。

  延伸閱讀: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學如不及 猶恐失之

  孔子的好學人人都知,他的自我學習態度是「學而不厭」,他同時也要求學生有這樣的學習態度。

  《論語》裏收錄了許多記載孔子好學的名句,其中一句名句就是出自《論語 · 泰伯第八》的「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學問好像追趕甚麼似的,生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恐怕會丟失。」套用今天的話語,就是學習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打爛沙盆問到篤)」的精神,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延伸閱...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這是形容一個人品格高尚的名句之一,來自「詩書畫三絕」之誉的清代名士鄭板橋。

  鄭板橋曾在江蘇鎮江別峰庵讀書,這一句話是他當年在屋門題寫的對聯。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意思是,居室清雅有緻,地方不必大;花朵只要香氣芬芳,數量不在於多。

  「室雅何須大」暗喻最重要是居住的人,如果屋主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就如花朵能散發香氣,不在於多少。對聯反映出作者的清高自潔、不媚...

知而好問 然後能才

  大學問家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對怎樣成才,有一段傳頌千古的見解:「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修;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其中,「知而好問,然後能才」意思就是指天資聰敏而又肯虛心向別人請教,這樣就可以成為有用之才了。

  春秋時代,孔子被尊為「聖人」,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然而,他不只教人,自己也會虛心向別人請教。

  有一次,他到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一進祖廟,他覺得每樣事情都很新奇,不時向人問這問那。這個時候有...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紅顆珍珠誠可愛 白須太守亦何痴

  古時文人對荔枝有不少描寫,「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何痴」便是當中的名句。這句話有甚麼意思呢?

  詩句出自居易《種荔枝》,全句是: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是白居易在忠州任職太守時的作品。

  「紅顆珍珠」喻荔枝,既寫其圓潤晶瑩的形態,更強調其珍貴。「誠可愛」三字直白熱烈,一反文人詠物含蓄常態,如老農捧果自讚,憨態可掬。

  ...

只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

  「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也可以說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相傳這句話與唐代詩人李白小時候一個故事有關。

  據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貪玩不愛讀書,跟「恆心」沾不上邊。相傳有一天,他見到一位老太婆在磨一根大鐵棒,誓言要磨成一根鏽花針,小李白好奇地問道:「怎樣可以做到呢?」婆婆回話:「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

  這句話給小李白當頭棒喝,從此李白用功讀書,若干年後,他寫出了不少驚世的詩篇,在詩壇上...

日日薰風卷瘴煙 南園珍果荔枝先

  夏天,是荔枝當季的季節,古人對荔枝的描寫不少,當中有名的有「日日薰風卷瘴煙,南園珍果荔枝先」,這句是甚麼意思呢?

  這句出自五代詩人徐夤(音:演)的七律詩《荔枝》的首兩句, 全詩如下:

  日日薰風卷瘴煙,南園珍果荔枝先。

  靈鴉啄破瓊津滴,寶器盛來蚌腹圓。

  錦裏只聞銷醉客,蕊宮惟合贈神仙。

  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羅紋遍殼鮮。

  「薰風」指夏季和暖的東南風,「瘴煙」暗喻嶺南濕熱蒸騰的天氣霧氣,很容易引致疫病,...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夏天,是荔枝當造的季節。荔枝作為嶺南珍果,自古就是詩人筆下的寵兒,其中名句便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中的「妃子笑」與楊貴妃有關?這句話又出自何處?

  相傳唐代楊貴妃喜歡吃荔枝,為了讓楊貴妃吃到一口地道新鮮的荔枝,博取一笑,唐玄宗更命人專門修了一條橫跨千里的「荔枝道」。每逢荔枝時節,便下令各地驛站專人專道、快馬加鞭、日夜不休地運送荔枝,以滿足楊貴妃的口腹之欲。

  當時很多負責運送荔枝的官差因舟車勞動而累死,甚至驛馬亦倒斃於路途中。如此興師動眾,...

又要馬兒好 又要馬兒不吃草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求馬兒長得健壯,但又希望馬兒少吃草料,比喻有人要求過高卻又吝於付出。這個比喻,原來出自一個有趣的故事。

  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卷一一.鐵公雞》:「濟南某富翁,擁資數十萬,性慳吝,居積取嬴……鄉人號為鐵公雞,謂其一毛不拔也。年近五旬,無子,議納妾,價欲極廉,而人欲至美,媒笑曰:『翁所謂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也。』」 

  這個故事,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濟南有一位富翁, 十分吝嗇,快將50歲了,因...

覆巢之下無完卵

  這話的意思是傾覆了的巢穴,怎可能有完整的卵蛋可以留下呢?比喻整體一旦傾覆,個體也無法倖存。這話原來出自孔子後人。

  語本《後漢書 . 孔融傳》:「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

  孔融是孔子之後,年少時已因道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已被讚頌,亦有「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後的孔融,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嗤之以鼻,經常譏諷曹操。官渡之戰前夕又公開散佈失敗...

今天不養生 明天養醫生

  現代人都注意養生,因為養生能預防疾病,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若不作出預防,到生病需要治療的時候可能非常麻煩了,因此就有「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這個說法,也有人說「今天不保健,明天養醫院」。

  要養生,可以從飲食、運動、睡眠、情緒各方面入手。東方醫學有一名句:「有諸內而形於外」,內在情緒問題不去處理,必然反映在外。西方有一句說話:You are what you eat,即是說你吃甚麼,你的身體狀況就會反映甚麼。運動及睡眠這二方面,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

  不好好去養生,老來便需要養醫生...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二月十四情人節,戀人們都會相約見面,度過一個浪漫的晚上。這種濃情蜜意,常常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來形容。

  這經典名句,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長恨歌》描寫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相戀的故事,安史之亂的發生,最終迫令唐玄宗將心愛的楊貴妃賜死。

  詩人為他們慨嘆道:如果我們死後在天上的話,就讓我們化做比翼鳥,不離不棄。如果我們在地下的話,那麼就讓我們化做連理枝,永不分離。

  傳說中比翼鳥只有一目一翼...

晝無事者夜不夢

  「晝無事者夜不夢」或許你不熟悉,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一定聽過吧!

  「晝無事者夜不夢」出自《慎子.逸文》,後來被演繹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意為白天的所思所想,會在夜間的睡夢中見到。

  清代李漁的《十二樓.七.拂雲樓》就有「『做女兒的人,有多少膽量?』少不得要怕神怕鬼起來,又有俗語二句道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專家認為導致做夢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物...

有諸內而形於外

  身體內部的問題,會在身體外表顯現出來,正如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也會在這個人的言行體現出來。

  「有諸內而形於外」這句說話源自《黃帝內經》:「有諸形於內,必形於外。」

  中醫診斷的方式是望、聞、問、切,透過「望」病人外部狀況,如臉上氣色、舌頭狀態等,已能掌握病人狀況一二,再透過「聞、問」了解病人生活習慣及問題,最後才是把脈(切)。因此,人的身體內有了毛病,一定會在身體表面顯現出來。

  「有...

授人以漁 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一句聽得多了,原來還有一句:「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魚」,即給人一條魚,當然能夠充飢,但這是短暫的,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漁捕的方法,所以就有了「不如授人以漁」,意思就是讓人自己學會捕魚,維持生計。同樣地,「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就是教會別人捕漁的方法,不如教會他人追求自己的欲望或理想。

   有了欲望或理想...

點戍空心戊 橫戌十字戎

  「戊、戌、戍、戎」這四個字的讀音及寫法經常令人混淆,如何分辨及記住呢?

  先談戊戌,(粵音:冒蟀),對中國歷史有一點認識的話,應該聽過「戊戌變法」。1898年(農曆戊戌年),清·光緒年間,以康有為為首的學者倡議的改革變法,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然而,此次改革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強烈反對,慈禧太后於同年九月發動政...

冷僻字系列|犇

   由三個牛字組成的「犇」,與牛有沒有關係呢?

   一頭牛力氣很大,三頭牛加起來便有力大無窮的意思,不過,「犇」並不與力氣有關,卻是「奔」的異體字。

   此字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清朝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其中一次和珅與紀曉嵐兩位臣子隨行,入住客棧。一晚,乾隆夜半起床如廁,久未回去,和珅與紀曉嵐於是外出尋找乾隆皇帝,三人碰面時,正聽到另一房間傳...

冷僻字系列|鱻

  由三個魚字組成的「鱻」(音:鮮),看上去冷僻,卻不乏人使用。

   《説文》:鱻,新魚精也。[註]徐鍇曰:三,眾也。眾而不變,是鱻也。 

  「鱻」是鮮的異體字,代表新鮮的意思。食肆主打新鮮食材,尤其海鮮類,故不乏有以此命名的食店,如在荃灣有一家「魚鱻魚湯專門店」,而九龍城便有「海鱻養生火鍋店」。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魚字為「䲆」(音:鮮/穌);四條魚組成的「䲜...

冷僻字系列|贔屭

  「贔屭」這二字是甚麼意思?又怎樣發音?

  贔(粵音:鼻)屭(粵音:器),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龍所生的九個兒子之一,外形像龜。  

  明.楊慎《升庵外集》提到「龍生九子」次序排列為:贔屭、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

  龍九子外形與能力各有不同,其中,贔屭原形像龜,因為能負重,多作為碑座,有「碑下龜趺」之說。

  古時在廟院...

回歸紀念柱

  慶祝香港回歸28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回歸紀念柱」。

  不同於其他紀念回歸的建築,回歸紀念柱並非由政府負責興建,而是由八鄉鄉事委員會會員自行斥資建造而成,是香港唯一由民間籌建以紀念回歸的建築物。  

  回歸紀念柱座落於元朗八鄉上村公園,柱上有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的題字,上面書有「擎天一柱回歸紀念」的金漆字。

  回歸柱序文「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乃...

香港回歸紀念塔

   大埔海濱公園,有一座高32.4米的香港回歸紀念塔,回歸塔牌匾由前新華社分社社長周南題詞。   紀念塔以木材為建築材料,分上下兩層,設計為螺旋形建築。遊人登上紀念塔,可將吐露港迷人景致盡收眼底,更可以遠眺八仙嶺及馬鞍山的景色。而這座建築物建於大埔海濱公園裏,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

  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地,正是當年英國接管新界時英軍登陸之處。

  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政府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在1899年4月16日,港英政府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的儀式,而當時這批英軍登岸的地方正是現時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之處。

 ...

1997年

  1997年,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至於為何是1997年呢?這就與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有關。

  在19世紀末,滿清政府積弱,外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強佔中國土地。1898年,當時英國政府趁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租借」名義強佔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為期99年,而這個所謂「租借期」結...

回歸

  今年是香港回歸28周年,讓我們看一下「回歸」這個詞語。   回歸有重回、回到的意思。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對香港而言,就是正式回歸祖國的大日子。

  「回歸」一詞出現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不斷交鋒,英國希望延續對香港的管治,但中國表明要「收回香港」。

  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曾於1982年明確表示:「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

冷僻字系列|虤與豩

  虎和豬,如果排列成雙,有甚麼特別的意思呢?

  兩隻老虎,有「虤」(音:顏)。《說文》:「虤,虎怒也。」代表老虎發怒的樣子。唐孟郊《懊惱》詩:「求閑未得閑,眾誚瞋虤虤。」

  兩隻豬,則為「豩」(音:斌),就是兩隻或幾隻豬一起追逐嬉戲的意思了。

  「豩」亦與飲酒有關。宋無名氏 《漢皋詩話·酒膽豩》:「豩字,呼關切,頑也。當在山字韻。劉夢得有『杯...

冷僻字系列|驫、猋、龘

  漢字的疊字中,有一些是以動物組成,顯示速度倍增的意思。你知道哪些呢?

  三個馬字組成的「驫」(粵音:標),是眾馬奔騰的樣子。《左思吴都赋》有驫駥驫矞,就是形容眾馬奔騰的氣勢。

  三個犬字組成的「猋」字(粵音:標),本意是狗奔跑的樣子;亦有迅速之意,跟「飆」字相通,「飆升」代表急速上升。

  三個龍字組成的龘字(粵音:踏)。據《廣韻》説該字之義為「龍飛之狀」;《説文》解...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