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我們經常勸勉年輕一輩說:「做人要有遠見,志向遠大一點。」在中華經典名句中,就有張載《經學理窟.義理篇》的「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志向不遠大,精神又不集中,即使學習也不會有成效。

  張載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他指出學習要成功的話有兩大要素,一是立志要高遠,二是專心致志。

  他認為若是心不在焉的話,雖學習了仍會一無所成的,怎樣才是心不在焉呢?就是不能專心致志,而要做到專心致志,指的不是個人的一時狀態,而是這個人做事的慣常姿態。

  延伸閱讀:古代「勸酒」有專門職...

心欲專 鑿石穿

  形容堅持做下去最終得到成功的,我們一直會以「鐵柱磨針」來形容,不過,也有同樣言簡意賅的形容詞可以用的,「心欲專,鑿石穿」就是其中之一。

  「心欲專,鑿石穿」出自唐.張鷟《遊仙窟》:「張郎心專,賦詩大有道理。俗諺曰:『心欲專,鑿石穿。誠能里之,何遠之有!』」意思顯而易見,就是一個只要專心一意,就算石頭也能鑿穿,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同樣道理,在曾國藩《致沅弟.咸豐七年十二月十四夜》有另一句有趣的形容,就是「坐這山望那山」。

  全句...

五一國際勞動節

  今天是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讓我們說一下勞動節的故事。

  國際勞動節的由來源自一場1886年發生在美國芝加哥的工人集會。起初這場示威遊行的訴求只是勞工們想爭取縮短工時,後來國際上為紀念這一個行動,就出現了「勞動節」。

  不過,美加地區都不以5月1日為勞動節,而是在9月的第1個星期一慶祝。

  更多國家和地區是將5月1日設為勞動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法...

百丈竿頭須進步 VS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鼓勵別人再接再厲,我們會說「祝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古書中,則有「百丈竿頭須進步」,哪一個才對?

  先說百丈竿頭須進步,出自道原《景德傳燈錄 招賢大師偈》。竿頭是竹竿的最頂部,高於竹竿的頂處,就是用來比喻一個人學問和成就即使已達到一定高度,也要繼續努力,不斷求進。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則見於宋.朱熹《答鞏仲至書》:「故聊復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及元.張養浩《折桂令.功名百...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君子用世 隨大隨小」下一句是?

  我們形容做人要盡力、負責任,在古代便有一句名言:「君子用世,隨大隨小,皆全力赴之」。

  君子用世,就是為世所用的意思。在世做事,要的是積極投入的態度,無論做大事也好,小事也好,都要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這就是君子應有的態度。

  原句出自魏源的《默觚 · 治篇》,而這位魏源是何人呢?

  魏源 (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他天才...

范仲淹燒蚊帳

  節儉是中國傳統美德,在司馬光《資治通鑑 · 梁紀》就有一句名言:「儉約,所以彰其美也。」就是指勤儉節約,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美德的意思。

  北宋名臣范仲淹本是以節儉聞名的,他曾對兒子說過:「我最不願意的,是看着兒女安享父官的富貴俸祿。」

  當年,第二位兒子純仁結婚時,曾請匠人以高貴的綺羅製作蚊帳。范仲淹知道後十分生氣,對兒子訓斥一番:「吾家素清儉,安得亂我家法」,並警告說:「如將羅帳拿來家中,『當火於庭』。」兒子聽後慚愧不已,遂不再...

過則無憚改 獨則毋自欺

  當我們做錯事,但用諸多借口為自己開脫時,會被人說「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古時一句類似的,即是周希陶《增廣賢文》的「過則無憚改,獨則無自欺」。

  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不要害怕改過,獨處時也不可自己欺騙自己。

  古時,能夠做到過則無憚改的,就有著名的「周處除三害」故事。

  周處是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官宦之家子弟,有一身武藝,可是經常欺壓百姓,令百姓見他紛紛躲避。

  有一天,他聽到一位老人說起當地有「三害」:一害是山中有虎,經常傷人;二是水下有...

取之有度 用之有節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要重視生態,有環保意識,要「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

  這句話出自唐代著名政治家陸贄的奏議《均節賦悅恤百姓六條》。

  陸贄因為看到朝廷苛徵賦稅,遂上奏議,大意指對於自然和社會產出的各種資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節制地使用,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不作長遠的規劃和打算。陸贄同時也藉這個奏議,勸諫朝廷體恤百姓,不要苛徵賦稅。

  到今天,環保成為國家乃至全球的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古代「勸酒」有專門職位?

  自古以來,酒都是宴會必備的,但原來酒不是隨便喝的。   古代有「酒令」,自唐朝起,宴會上「酒令」已是一項有儀式章程的酒事活動,又或稱為「勸酒」。

  唐代,「勸酒」統稱為「酒糾」,也有叫作「席糾」、「觥使」。按照職責不同,又再分為「明府」、「律錄事」、「觥錄事」三職。

  「明府」是酒席上最有威望的人,負責監督整個宴飲活動。明府一定是擺設酒席的主人,而是類似於現在的公證人,要德高望重,負責監督整個飲酒活動。

  「律錄事」負責宣令、行酒、判斷是非...

務得事實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態度認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們會讚美這人做事「實事求是」,是一位能幹可靠的人。

  在古聖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漢書 · 景十三王傳》,由顏師古作注而得出這優美的釋文。這句話意思就是務必尋求事實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這句話語原本出自《漢書 · 景十三王傳 · 河間獻王劉德》,劉德是西漢景帝第三子,被封為河間王。劉德修學好...

不貴於無過 而貴於能改過

  要成功,就要經得起挫折。古代很重視個人的修養,特別看重「錯而能改」。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有一句名句「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就是說一個人從來沒有犯錯固然值得欣賞,但更可貴的就是一旦犯了錯而能改過自新。

  在古聖言書中,不乏錯而能改的教導。除了王守仁外,有司馬光《資治通鑑 · 漢紀》中的「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可以...

知恥近乎勇

  中國有不少自古流行的金句,當中都有大智慧,其中儒家學說對於「修身」之道,就有一句名句:「知恥近乎勇」。

  這句話出於《禮記 · 中庸》,意思是指知道羞恥,就接近成為一個勇敢的人了。一個人有了羞恥的心,即是懂得自省,如能進而自勉自勵,勇於改過,就是真正的勇敢,達到「修身」之道。

  中國古代有不少偉大人物都有知恥之心,成就崇高品格,例如孟子「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莊子「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以及...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

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古代農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這句說話怎麼解?

  傳統上,清明節的天氣,預示一年的農耕,是人們十分重視的重要節氣。

  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諺語,就是「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意思是清明這天如果放晴的話,就預示整年作物豐收、牲畜興旺;相反,清明節下雨的話,需要大量陽光的果樹遇上陰天,產量及品質便受到很大的傷害了。

  延伸閱讀:清明南風夏...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清明節又稱為植樹節,清明節植樹風俗在不少地方都一直保留着。這是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樹木成活率高,生長快。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說法,就是在告訴人們,抓住農時,適時種植,一年收穫就能豐收了。

  這句諺語還與祭祖有關。

  古時的陵墓和山墳大都在野外,每年只有祭祖的時候人們才會去掃墓。每到祭祖的時候,人們往往發現墳墓被雜草覆蓋,不容易尋找,於是有人在墳頭種植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讓墳墓變得顯眼,下一年掃墓...

清明南風夏水多

  清明是一個節氣,與中國農耕息息相關。在福建地區清明節就有一句農諺:「清明南風夏水多,清明北風夏水少」,是甚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清明這天刮南風的話,說明此時氣溫較高,雲層也較密,預示當年夏天降水比較多,相反,如果當年降雨量比較少,便不利農耕。

  這個又與一句老農諺不謀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延伸閱讀:清明節小吃青團爆紅 「包羅萬餡」引老字號互拼   

上墳不帶五果 家中無災禍

  4月清明節前後,很多人都會去掃墓。掃墓會帶備三牲祭品,水果是少不了,是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用來掃墓拜祭先人?俗語有說:「上墳不帶五果,家中無災禍」,哪五種水果不宜供奉給先人?

  第一是空心果,如哈密瓜、木瓜,代表不幸;第二是梨子,有分離的意思;三是莓類水果如草莓、藍莓,因為「莓」普通話有「沒」的意思,不吉利;四是一串串的水果,如荔枝、葡萄,有「串串隨祖」,傳統認為對祖先不敬;五則是多種子水果如石榴、百香果,多籽水果被認為是「不夠純潔」,恐有不敬之嫌。

  中國傳統祭品都與...

中國古代也有愚人節?

  大家知道4月1日是「愚人節」,為甚麼會有「愚人節」?誰是愚人?

  愚人節,相傳源於法國。但原來類似的活動節慶,早在中國古代已經出現。

  東漢漢武帝劉徹時期的僧人逸飛所著《局門廣錄》卷四記載:「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詭誆為戲,長老不以非禮禁。」

  大意說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輕人會用互相欺騙的方法來開玩笑,而長輩也不會搬出禮法來掃興。

  而西方愚人節由來,就是源自15...

揚州炒飯原是皇帝吃的?

  香港人喜歡吃的「揚州炒飯」,是用雞蛋、蝦仁、叉燒等食材烹調而成的美味炒飯。揚州炒飯遠近馳名,它的由來有什麼特別呢?

  這道美食的由來有幾個版本,其中一個,相傳是隋煬帝南巡江都(今揚州)時,命人煮他喜歡吃的「碎金飯」,就是雞蛋炒飯,從此揚州人便把金色的雞蛋炒飯稱為「揚州炒飯」。

  也有另一個傳說,揚州炒飯出自民間。早在春秋時期,揚州古運河邗溝上的船民,喜歡用雞蛋炒飯。當時人們會把中午的剩飯留到晚上,加入一兩隻雞蛋...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