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清明節又稱為植樹節,清明節植樹風俗在不少地方都一直保留着。這是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樹木成活率高,生長快。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說法,就是在告訴人們,抓住農時,適時種植,一年收穫就能豐收了。

  這句諺語還與祭祖有關。

  古時的陵墓和山墳大都在野外,每年只有祭祖的時候人們才會去掃墓。每到祭祖的時候,人們往往發現墳墓被雜草覆蓋,不容易尋找,於是有人在墳頭種植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讓墳墓變得顯眼,下一年掃墓...

清明南風夏水多

  清明是一個節氣,與中國農耕息息相關。在福建地區清明節就有一句農諺:「清明南風夏水多,清明北風夏水少」,是甚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清明這天刮南風的話,說明此時氣溫較高,雲層也較密,預示當年夏天降水比較多,相反,如果當年降雨量比較少,便不利農耕。

  這個又與一句老農諺不謀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延伸閱讀:清明節小吃青團爆紅 「包羅萬餡」引老字號互拼   

上墳不帶五果 家中無災禍

  4月清明節前後,很多人都會去掃墓。掃墓會帶備三牲祭品,水果是少不了,是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用來掃墓拜祭先人?俗語有說:「上墳不帶五果,家中無災禍」,哪五種水果不宜供奉給先人?

  第一是空心果,如哈密瓜、木瓜,代表不幸;第二是梨子,有分離的意思;三是莓類水果如草莓、藍莓,因為「莓」普通話有「沒」的意思,不吉利;四是一串串的水果,如荔枝、葡萄,有「串串隨祖」,傳統認為對祖先不敬;五則是多種子水果如石榴、百香果,多籽水果被認為是「不夠純潔」,恐有不敬之嫌。

  中國傳統祭品都與...

中國古代也有愚人節?

  大家知道4月1日是「愚人節」,為甚麼會有「愚人節」?誰是愚人?

  愚人節,相傳源於法國。但原來類似的活動節慶,早在中國古代已經出現。

  東漢漢武帝劉徹時期的僧人逸飛所著《局門廣錄》卷四記載:「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詭誆為戲,長老不以非禮禁。」

  大意說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輕人會用互相欺騙的方法來開玩笑,而長輩也不會搬出禮法來掃興。

  而西方愚人節由來,就是源自15...

揚州炒飯原是皇帝吃的?

  香港人喜歡吃的「揚州炒飯」,是用雞蛋、蝦仁、叉燒等食材烹調而成的美味炒飯。揚州炒飯遠近馳名,它的由來有什麼特別呢?

  這道美食的由來有幾個版本,其中一個,相傳是隋煬帝南巡江都(今揚州)時,命人煮他喜歡吃的「碎金飯」,就是雞蛋炒飯,從此揚州人便把金色的雞蛋炒飯稱為「揚州炒飯」。

  也有另一個傳說,揚州炒飯出自民間。早在春秋時期,揚州古運河邗溝上的船民,喜歡用雞蛋炒飯。當時人們會把中午的剩飯留到晚上,加入一兩隻雞蛋...

咸豐年嘅事 是什麼事?

  如果說到一些陳年舊事,廣東話會說「咸豐年嘅事啦」。   這句話其實話中有話,表示「不提也罷」。究竟咸豐年發生甚麼事,令後人會不願再提呢?

  清朝皇帝咸豐1850至1861年在位,這段時間廣東一帶發生了不少事件。例如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創立太平天國;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60年更是簽訂不平等條約,將九龍割讓予英國。

  所以,咸豐年這段時間對廣東人來說有很多不好的回憶,不提也罷。因此,後來廣東人說起不堪回首的往事時,...

事急馬行田

  你一定聽過中國象棋。中國象棋易學難精,例如有「馬行日、象行田」的規矩,那麼「事急馬行田」又是甚麼意思?

  《三國志·魏書·李樂傳》就記載了「事急馬行田」的故事。

  在魏文帝黃初六年,位處東吳的孫權率兵親征魏國,直逼曹魏轄下的江夏城。

  由於駐守江夏的守將文聘被圍困,而曹魏大將軍的侄子厲涼,就受命返京求援。厲涼原計畫3天才能抵達京城,若要縮短行程,必須踩踏田地而不走正常大路,而按照當時規定,軍士若踩踏...

「踢嗮腳」與馬有關?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工作壓力大,每天都要「踢嗮腳」。「踢嗮腳」原來還與馬有關,你又知道嗎?

  一群馬賽跑的時候,前馬蹄與後馬蹄交替迅速,在旁邊看起來就像馬腳互相在踢一樣,非常忙亂,就形成所謂「踢腳」了,而「踢嗮腳」的忙碌程度就更勝一籌了。

  這個詞到了今天亦非常常用,形容非常忙碌、忙亂的感覺。

  延伸閱讀:䟴腳 (un 腳) 

醟醟哋 VS Wing Wing哋

  一班朋友吃喝暢飲,酒過三巡有醉意,有人就會形容自己「有點暈,Wing Wing哋」,「Wing Wing哋」其實正字為「醟醟哋」,「醟」同樣音「Wing」。

  在《抱朴子·內篇·論仙》中有這個字,「覆溺者不可怨帝軒之造舟,酗醟者不可非杜儀之為酒。」意思說覆舟遇溺,不要怪責當初發明造船的人,同樣自己喝醉,不要怪責釀酒的人。就是指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把責任推卸給人,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是上策。

  延伸閱讀: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儃世界 vs 嘆世界

  常聽到人說:「中了六合彩就好了,可以嘆世界!」「嘆世界」,正字應該為「儃世界」,粵音炭,意思是從容、休閒的樣子。

  「儃」這個字出現在《莊子· 外篇·田子方》:「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意思指有一位畫師最後才來到,卻神態自然,從容不迫,絲亳沒有尷尬的樣子,接受旨意後,也不恭敬站立,就回到館舍去。

  「儃」,就是形容閒適樣子,包括儃茶、儃咖啡、儃香煙、儃冷氣。以後大家可別用錯字了。

  延伸...

「翪瘟雞」何解?

  有時在路上有人橫衝直撞,旁邊行人就會破口大罵:「成嗰翪瘟雞!」(翪與中同音),到底是甚麼意思呢?

  「翪」這個字,在《爾雅·釋鳥》出現過:「鵲鵙醜,其飛也翪。」「翪」就是鳥展開雙翼上上下下亂飛的樣子,原意是指鵲鵙樣子醜陋,連飛的姿態都亂作一通,非常不像樣。

  到了現代,人們也就把步履混亂、橫衝直撞的人,也形容為像鵲鵙一樣的「翪瘟雞」了。

  延伸閱讀:「草雞」不吃草 

「穊撻撻」與呂后有關?

  有沒有試過,當煮粥熬過了火,粥變得極為秥稠,就會不禁說「杰撻撻一鑊粥」。「杰撻撻」的正字真的這樣寫嗎?

  「杰撻撻」正字應該是「穊撻撻」。穊,音杰,《說文解字》中,「穊,稠也」意思就是濃密、濃稠。

  這個「穊」字,在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也出現過:「深耕穊種,立曲欲疏;非其種者,鉬而去之。」

  這句話還與呂后有關。據說公元182年,呂后舉辦一場酒宴,席間劉章趁着酒興唱出了一首諷刺呂后的歌,就是「深...

㷫烚烚

  夏天快到了,太陽出來會有「㷫烚烚」的感覺。究竟「㷫烚烚」是甚麼感覺呢?

  「㷫」(hing3,粵音:慶)。《集韻》:「火乾出也。」意思是出現灼熱的感覺;《說文解字注》亦提到:「上出為乾,下注則為溼。」火從下而上燃燒,熱氣向上,這就是「㷫」的意思。

  「烚」(hap6,粵音:洽),《集韻》提到,烚是火一般的樣子,疊字「烚烚」就是用來形容火的形態。因此,㷫烚烚用於形容火正...

太高了 「镺」唔到

  大家有沒有試過想伸手拿在高處的物件,卻又拿不到?   這個時候,大家或者都會說:「我镺唔到,有沒有人可以幫我?」

  「镺」音ou2,近「拗」。

  這個字在隋朝《博雅》裏面的解釋是「長也」。左思《吳都賦》寫道:「尔乃地劫坱圠,卉木镺蔓。」

  「镺」的意思指向上生長,同樣指長長的意思。

  東西太長,所以拿不到,慢慢就衍生出「镺唔到」的詞語。這個詞語,是老一輩昔日掛在口邊的詞語,今天懂得的人已不多了。

  延伸閱讀:...

做乜「眼瞏瞏」?

  許冠傑的《鬼馬雙星》歌詞有這一段:「求望發達,一味靠搵丁鬼馬雙星眼瞏瞏,人生如賭博贏輸都無時定,贏咗得餐笑,輸光唔駛㷫」。

  因「瞏」的讀音為「king4」,發音與「琼」相同,所以大家經常誤以為要寫作「眼琼琼」。

  其實「瞏」字在《說文解字》已有修錄:「瞏,目驚視也。從目袁聲。」也就是「直眂如驚貌。又瞏瞏,無所依也。」意思是說眼神驚訝、無助。

  另外,這個字在普通話中與「窮」同音,讀成「qiong2」。

  延伸閱讀:有...

古代「里正」是甚麼職位?

  里正,是古代的一種基層官吏,負責管理鄉里的事務。

  這個職位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漢代經學家何休為《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所作注釋中寫道,「一里八十户……其有辯護伉健者,為里正。」

  這一職位,在後來的北齊、隋唐時都有設置,到了明朝時改名為「里長」,主要負責掌管戶口、納稅、服役等事務。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也有提及「里正」。唐代杜甫《兵車行...

古代「摸金校尉」是甚麼職位?

  「摸金校尉」其實就是盜墓者,是中國古代對盜墓者的別稱。

  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漢代陳琳所作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中就出現過。

  檄文中指出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公然盜墓取財,以貼補軍餉。

  被袁紹告了一狀的曹操,並沒有堅定否認自己派人掘墓充實餉軍一事,後來「摸金校尉」也逐步成為了盜墓者的代稱。

 ...

「太子洗馬」是甚麼職位?

   「太子洗馬」這個古代職位名稱,很是有趣,從字面上看,似是為為太子清潔馬匹,實際這職位與洗馬完全沒有關係。

  「太子洗馬」職位最早先秦時期已設置,意同「先馬」,是太子身邊的侍從官,每當太子出行的時候就在太子的車馬前為先導,負責引路開路,可以算是太子的儀仗隊的一部分。

  《問玉珉》:「洗馬進賢冠,出則在馬前清道,固曰洗馬。」

  唐朝時,這個官職只為「從五品」,九品中職位不算太高,但卻是極受歡迎的職位。

  ...

馬的量詞為甚麼是「匹」?

  我們形容車的數量,會說「一輛車」;說到船,會說「一艘船」;說到馬,則是「一匹馬」。   為甚麼馬的量詞會是「匹」呢?

  玩過「二人三足」遊戲的人,都知道合作的二人如果實力「相當」、步幅「相當」、速度「相當」,則獲勝機會大增。若能如此就是一對好匹配。

  匹,有「相當」、「相配」的意思。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晉匹也,何以卑我?」意思是說,「秦國和晉國是相當的,為甚麼要小看我呢?」

  至於馬,古代的車是以雙...

買鞋需要先「打匹」?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新界農村一般離墟市較遠,孩子少有機會到墟市去。   孩子要買鞋,由於沒有尺,客家人會用一條麻包繩或鹹水草,來量度孩子的腳掌長度,然後把相當孩子腳長的麻繩/鹹水草到墟市買鞋,這個動作就叫做「打匹」。

  為甚麼叫做「打匹」?

  「匹」是古時的量度單位。《說文解字》:「匹,四丈也,從八、匸。八楪一匹,亦聲。字亦誤作疋。」《說文通訓定聲》:「按:《漢書·食貨志》:『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疋。』」

  打匹,就是把腳長度量度出來了。

  古人的確有以麻繩來量度腳掌尺寸的。《細說漢字部首,足部》引《韓...

古時有文采的歌妓名叫甚麼?

  古時在朝廷上以賣唱為生的女子稱為官妓,而富有文采的歌妓就會再加上一個稱號,是甚麼呢?

  在唐代,有文采的的歌妓被稱為「女校書」。

  唐代著名女校書薛濤,本身是一名歌妓、名媛,亦是一名詩人,還是一位大美人。

  薛濤並不是出身低微才做歌妓的,相反,她父親在京城長安當官,學識淵博,而她在八、九歲時已通詩律,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薛濤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不過,可惜的是父親早逝,她才不得已賣藝為...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