糴米 音︰dek6 mai5 意思是表示有人去米舖買入米糧的意思。 70年代前,香港米舖林立,市民通常去米舖糴米。及後超級市場崛起,趕絕小店,市民轉而去超市糴米。如今,香港米舖幾近絕跡了。 從此字的結構,邊旁的「籴」由「入」和「米」組成,讓我們不難地把字記着了。有「入」...
走走趯趯 音︰zau2 zau2 dek6 dek6 意思是形容人奔走,奔波勞碌的意思。 「我哋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糴』直頭係壞腸胃……」這是電影「半斤八両」主題曲首段二句歌詞。有指歌詞中的「走糴」,應為「走趯」,有「四處走動」的意思,含「奔波」的意味。或用以形容那些負責瑣碎事務的人,相當...
澩嫪 音︰lao2 gao6 意思是形容情況或事物雜亂、亂七八糟的意思,也可形容事態或關係不清不楚。 「你搞到我個廚房澩澩嫪嫪,又要幫你執手尾!」做媽媽的,可能因孩子做飯而令廚房混亂而責怪他們。「你跟前妻及現任女朋友的關係仍然澩澩嫪嫪,很複雜啊﹗」即指三人的關係糾纏不清,關係不清不楚。 ...
撚手 音: nan 2 sau2 意思是拿手。 你有否見過大排檔的餐牌上,寫著「撚手小菜」﹖這是粗言穢語嗎﹖ 「撚」字乃是假借字,「撚」字是指把玩、揉搓、撥弄等的動作,在部份場合下不被視為粗口,例如「撚手小菜」即解成拿手小菜,「撚雀」則是飼養雀鳥。 《聊齋...
俹簁 音:naa2 sai1 意思是作事苟且,不認真,不仔細。 打工一族的你,對俹簁這詞語,即使不懂寫出來,也有很有機會聽過。俹簁的發音「乸西」。假若你的上司說你工作俹簁,即代表他很可能將你炒掉! 被形容為人或做事俹簁,幾乎是無一可取的,意思指不求甚解、苟且、馬虎了...
㪐㩿 音:lak1 kak1 意思是不流暢,含糊不清。 㪐㩿的發音是「甩咳」,這詞語讀上來要清晰準確已不容易,也剛好配合它的意思。㪐㩿指說話不流暢、含糊不清。說話時㪐㪐㩿㩿,可以是語言表達技巧不佳,也可能是編造謊話,所以說起話來總是吞吞吐吐的。 英國著名電影The K...
齮齕 音:gi¹ gat⁶ 意思是多口駁嘴,言語諸多批評阻撓。 這個詞形容側齒咬噬、咬牙切齒,意思是諸多批評阻撓的意思,是廣州人日常的用語。例如:「做就做啦,咁多齮齕。」 現代人指的是說話上批評阻撓,古代則有行動上實際破壞之意。《史記·田儋列傳》中「且秦復得志於天下,...
消失的俚語|打劫紅毛鬼 進貢法蘭西 隨着時代變化,一些俚語正被人淡忘、甚至消失。「打劫紅毛鬼,進貢法蘭西」就是其中一句。 此處的「紅毛鬼」指荷蘭人,荷蘭於1624年佔領台灣,當時台灣人這樣稱呼荷蘭人,究其原因是荷蘭人的毛髮偏紅色,於是就得到了「紅毛鬼」的稱號;而「法蘭西」則指「法國人」,取其英文「France」的譯音。 歷史上,清廷花了很多精力從荷蘭手中奪回台灣,但後來又被迫交給法國人,於是民間就有「打劫紅毛鬼,...
猜一字:十一口+二十口 猜謎遊戲中,猜動物、猜工具等因為有形象依據,不難駕馭;但猜文字便不一樣了,除了要認識不同的文字,還要加上大量的想像。不過,若是猜中了,往往又是最令人興奮的。 謎面:一家十一口,與一家二十口,兩家合起來是甚麼?猜一字。 貼士:三個口是「品」、四個口是「碞」,那有十一個口同時出現的文字?從文字+字形去思考吧! 十一是「十」+「 一」,是「士」,十一口就是「吉」了。 同樣,二十是「廿」,也可作「卄」,下面加一個口。 這樣,「十一口」加「二十口」,就...
聰明反被聰明誤 形容有人自以為做了精明的事,卻因此惹上了禍,會用「聰明反被聰明誤」形容。 這句話出自蘇軾的《東板續集·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仕途坎坷,一生被貶八次,到後來遇上王朝雲,與朝雲生下了一名兒子,取名「洗兒」。 他寫這首詩的意思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聰明,但我自己一直被聰明耽誤;所以我希望孩子愚笨,能無災無難升...
圈養和豢養 意義大不同? 現今社會,家畜家禽幾乎都是在農場裏飼養,然後運到屠房宰割及包裝,再送到市場出售。 因此,現今的家禽可以說都是「圈養」而來的。 不過「圈養」這個詞語是近代才有,古時並沒有的。古時多用「豢(音患)養」這個詞語。這詞出自宋戴埴 《鼠璞·臨安金魚》:「觀此則金鯽始於錢塘 ,惟六和寺有之,未若今之盛。南渡駐驆,王公貴人園池競建,豢養之法出焉。」 豢養一詞在古文常見,有用穀物精心飼養的意思。在今天,用穀物飼養動物是正常不過的事,...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這句古語有一句大家都十分熟識的日常用語,你們知道是甚麼嗎? 先賣關子。 此語源於漢代枚乘的《上書諫吳王》:「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意思就是不想別人聽到的話,便不應說;不想別人知道的事情,便不應做。 簡單來說,這些說話或事情,都是本該不應說或不應做的。 清朝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一回,就有一句道出以上古語的精髓,那就是:「『若要...
謝灶:官三民四船家五 年近歲晚,不少舊式食肆仍有謝灶的習俗儀式,以答謝掌管廚房安危的神明一年以來的關照。 「民間謝灶」,最初源於古人拜火的習俗,後來就演變成通過祭祀「酬謝」灶君的習俗。 相傳灶君會在每年年末都返回天庭,將人間善惡向玉帝報告,所以一眾百姓,為免被灶君打小報告,希望以「謝灶」這個形式討好灶君,從而產生出這個傳統習俗了。 說到謝灶,中國傳統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講法。 傳統上,年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