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畫不成龍 一鍬挖不出井 形容做事不要急進,會說「勿急功近利」、「不能一蹴而就」。在以前,就有一句很生動的語句來形容,你知道是甚麼嗎? 古時,人們最尊崇是龍,甚至會把龍的畫作掛在家中,希望為家添福氣。不過,要畫出一條栩栩如生的龍,一筆是畫不成的,要多加幾畫仔細繪描才能夠成功。因此,形容要成功就不能急進,就有「一筆畫不成龍」的諺語。 「一筆畫不成龍」原來還有下一句的,就是「一鍬挖不出井」。古時喝水要挖井,但井不是一挖便成,而是要...
當家才知鹽米貴 出門才曉路難行 形容年青人不知生活艱難,會說「吃米不知價」。舊時民間諺語,有一句意思與之相當的,你又知道是甚麼嗎? 這一句便是「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 意思就是說,孩子長大成家後,面對衣食住行的生活問題,就會知道鹽米等生活用品並不便宜,以此告誡孩子不要養成浪費的壞習慣。 以前農村沒有馬路沒有車輛,都是不平坦的泥巴路,一般人無論到哪裏都是靠雙腳行走。因此,舊時長輩就以「出門才曉路難行」來訓示後輩...
燈不撥不亮 理不辯不明 形容真實的事情不會虛假,會說「真理愈辯愈明」,舊時諺語中,也有一句意思與之相當的,你又知道嗎? 這句話就是:「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意思是燈不理順一下是不會明亮的,道理不經辯論是不會讓人明白的。 中國作家協會的羅旋,曾在其長篇小說《南國烽煙》中寫道這句話:「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有意見可以擺出來!」就是說有甚麼意見盡管說出來。 話說回來,燈為甚麼要「撥」才亮呢?古時的燈是油燈,用...
頭回上當 二回心亮 形容犯了錯以後吸取教訓,會說「經一事,長一智。」另外還有一句意思相當的諺語,你又知道嗎? 以前,長輩們會說「頭回上當,二回心亮」 ,意思就是第一次上了當,第二次心中有數,遇到相同的事就不會再受騙了。舊時的智慧,都是從自身的經歷出發、又口口相傳而來,因此朗朗上口,淺白易明。 這句諺語出現在溫瑞政主編的《中國俗語大詞典》第一版辭海版, 當中引述李良傑著作《較量》中的一句:「『海濤,你越...
久住坡 不嫌陡 「久住坡,不嫌陡」是一句民間諺語,大家知道是甚麼意思嗎? 據說這句話出自鄉村,是說住在山坡上的人,如果要購買生活必需品,可能經常需要下山。有些地方山坡陡峭,村民甚至需要自製一條「天梯」下山。在外人看來,這樣的下山之路危險萬分,但對於住在山上的人來說,這條路是生活必走的路,走多了便輕鬆自如。 於是就有了「久住坡,不嫌陡」的俗語,意思就是積極面對困難,便...
白鼻哥是何許人? 白鼻哥是何許人? 白鼻哥,也叫白鼻。原指傳統戲曲的丑角(三花臉),因用白粉塗鼻,俗稱白鼻哥或白鼻。 在傳統粵劇中,白鼻哥的角色多為反派,例如作為才子的反襯,上京考試而榜上無名,下場時說:「今科不中,明科再來。」 後來,「白鼻哥陪考」就用來比喻考試失敗之人。 其後,白鼻哥又泛指無能之輩瞎湊熱鬧,永遠是陪襯角色...
宋代夜市營業至幾點? 現代人逛夜市,是愈夜愈精彩,甚至通宵至天光。古時所謂的夜宵又是甚麼時候呢? 北宋孟元老曾經以宋代京城生活日常為主題寫成作品《東京夢華錄》,提及到北宋時期的夜市,說「夜市直至三更盡,纔五更又復開張」。意思是說夜市營業至11時,到凌晨3時又預備第二天的營業。 古時沒有電燈,晚上11時已非常漆黑了,此時還有夜市,可見宋代的夜生活豐富多彩。 延伸閱讀:「半夜雞啼」有甚麼特別...
落筆打三更 如果有人說「落筆打三更」,你會有甚麼反應?這個俚語是甚麼意思? 「更」是古代用來表示小時,以「更」作為單位計算時間。「打更」報時是晚上7時才開始做的事。更夫會以敲鑼等形式通知市民時間,一更為兩小時,整個夜晚合共有五更,即10小時。 初更為晚上7至9時;二更為晚上9至11時;三更為晚上11時至凌晨1時;四更為凌晨1至3時;五更為凌晨3至5時。 一般而言,打...
short short 哋 形容別人說話及行為怪異、不正常,年輕人會說:「有病」、「發神經」,但較年長的,則常說「short short 哋」,當中有甚麼緣故呢? 「short」源自英語「short circuit(短路)」。「短路」是一種電路故障,會突然產生較大的電流,導致電器損壞,甚至火災或爆炸。 因此在口語中,有人將「short circuit」簡化為「short short 哋」,用來形容有人語言或行為不正常,給人感覺「搭錯線」、「傻傻哋」。 ...
冬季冷暖看重陽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因此非常看重氣候變化。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冬季氣候原來也有關係? 古代有一種說法:「今年重陽不打傘,明年地裏光杆桿。」意思就是重陽節那天不下雨(不打傘代表不下雨),那麼之後的冬天就會較為乾旱,在水份不足的情況下明年糧食收成也會出現問題。 相類似的農諺也有:「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旱。」意思就是說如果農曆十三前後沒有雨,往後雨水就比較少了,整個冬天雨雪匱...
重陽吃糕 百事俱高 中國不少傳統節日,都會有應節食品,例如人們會在中秋節時吃月餅,端午節時吃糭,春節時吃年糕、元宵節吃湯圓或元宵等。那麼重陽節的應節食品是甚麼呢? 有民俗專家指出,以往人們在重陽節時會吃重陽糕。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在《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武林舊事》等記錄宋代生活的文獻中也有提及。 至於重陽節吃重陽糕的習慣,相信與登高習俗有關。因為「高」的發音和「糕」一樣,因此重陽節...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是可忍 孰不可忍」揭露孔子的底線? 怎樣過分的事情,令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都無法容忍,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呢? 《論語·八佾篇》記載,孔子曾說:「八佾(粵音溢)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指的是春秋時期的一種樂舞隊列。一行八人叫做佾,八佾就是八行、共64名舞者,這是天子才有資格觀賞的樂舞陣容。 但當時,魯國一位大夫季氏,卻僭越禮節、不顧禮法在家中觀看八佾。孔子認為,破壞禮節的行為,會帶來制度...
「知人口面不知心」大有出處? 形容別人內心與表面不相符,特別指不懷好意的人,我們會說「知人口面不知心」。 簡單來講,「知人口面不知心」就是說,所見之人臉孔是善良的,卻不知道內心究竟如何。這句話原來大有出處。 這句話最早出自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無二心啊,他怎生背了劉武周,投降了俺來。」就是說,哥啊,(我們)看到他的臉卻看不到他的心,他背叛了劉武周,生出了二心才會前來投誠,所以定要小心啊。 這句話容易讀、容易理解,為後世不少文學作品所引用。 明代施耐庵《水滸》第...
水能性淡為吾友 竹解心虛即我師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古人認為水是摯友、竹是良師,為何如此呢? 唐代詩人白居易作品《池上竹下作》有一句名言:「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意思是水的本質淡泊自然,因此是值得結交的好朋友;竹子是中空的,即「虛心」,有謙遜的美德,也因此能成為好老師。 所謂中空的竹心,其實就是「虛心」,指人心不自滿,人愈不自滿便愈謙遜。白居易很喜歡竹子虛心的特質,相信有這...
「用心寫字」何以不用手? 仍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如果作業上的字寫得太難看,老師派回時可能會寫上評語「請用心寫字」,「寫字」為甚麼不用手,要用心呢? 這句話出自《孟子》名句:「心之官則思」,意思是說心這個器官的職責是思考。古時,人們很重視「心」,認為「心」有思考能力,孟子更認為從「心」部的字,都有思慮、謀劃的意思。 因此,用心去寫字,等如有謀劃、思考過才寫字的意思,因此,流傳下來便有「用心寫字」這個形容詞了。 延伸閱讀:用心專者,不聞雷霆...
「長袖善舞」出自韓非子? 「長袖善舞」這個成語,大家可能經常聽到,這個詞語與舞蹈有關係嗎?出處是哪裏?具體是甚麼意思呢? 這個詞出自法家學派的典籍《韓非子》,這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的著作合集。 《韓非子》中有一句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就是指舞者衣袖若長,舞姿便會更好看;商人若資金雄厚,經營會更容易。 韓非認為,國家強盛,可以做更多事情;國家衰弱,許多事情都做不成。 「長袖善舞」就是他用來比喻做...
「長舌」到底有多長? 當遇到喜愛搬弄是非的女人時,便會不期然說一句「長舌婦」。愛說別人長短的婦人,舌頭真的特別長嗎? 在古代,長舌原來真的與女性有關的。 在《詩經.大雅.瞻卬》:「婦有長舌,維厲之階」,意指女人有長舌,就是惹禍的根源,故有「長舌婦」一詞,指婦人愛說是非。 至於有多長才算長舌呢?詩經沒有詳細描述,那就只有古人才知道的標準了。 延伸閱讀:三長兩短 哪三長與哪兩短?
「一匹布咁長」有多長? 形容事情複雜,難以解說,我們會說:「簡直一匹布咁長」。究竟一匹布有多長呢? 根據《孫子算經》:「四十尺為一疋(通俗字是「匹」)」,一疋等於40尺。而按香港《度量衡令》標準,1尺(中國單位)相等於0.371475米,一疋即14.859米。 不過,說話很難用「一匹布」來量度的,這句話只是用來泛指事情很複雜、難以三言兩語說清楚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馬的量詞為甚麼是「匹」?...
國慶黃金周 每年十月一日,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的大日子,在不少人的概念中,國慶可能會連同「黃金周」這三個字一起出現,到底「國慶黃金周」是什麼呢? 國慶黃金周,是內地由十月一日國慶開始一連7天的假期,因為是一周假期,故稱為「黄金周」。從1999年10月1日起,每年國慶、春節、五一勞動節三個假日都實行7天的連續休假制度。 至於當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修改調整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旅遊休閒娛樂的需求持續增長,因此國家通過修改...
十一國慶 十月一日,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十一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大日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開國大典」也在當日舉行。自此,每年十月一日的國慶紀念日,都會舉行大型慶典活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每年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自六、七十年代開始,加入盛大的遊園聯歡活動,市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