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4西瓜出自她手「甜瓜女王」吳明珠育瓜60年:此生沒有背叛理想

編輯︰紀小廷

  很多人未必聽過吳明珠這個名字,但一定吃過她培育的西瓜。她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同學,近年超市裏備受歡迎的8424西瓜,也是出自這位「甜瓜女王」之手。

  如今已經九旬高齡的她患上了阿茲海默症,但提起西瓜依然如數家珍,她說:「我的人生就是想多結幾個瓜,把瓜的甘甜獻給人民」。

吳明珠|與袁隆平同校 農界「三劍客」之一

  根據統計,中國人每年要吃掉160億個西瓜,但幾十年前,中國產的西瓜皮厚味淡,跟現在的難以相提並論。而扭轉這一局面的,正是吳明珠。

  1930年,吳明珠出生在湖北武漢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歲時,她考上了西南農學院(今西南大學)園藝系果蔬專業。值得一提的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育蠶泰斗向仲懷,也都畢業於這個學校,三人後來在農業界被稱為「三劍客」。

吳明珠01
吳明珠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備受寵愛的她沒有長成弱女子,而是嚮往新疆的廣闊天地。(網上圖片)

  那個年代的青年,經歴抗日戰爭,心懷報國之志。吳明珠曾在《我的追求》一文中回憶,自己21歲生日時在日記中寫道: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創造出來的一切都能為人民服務。

  幾年後,吳明珠面臨畢業分配,當時正值新疆解放,急需各類人才,吳明珠知道當地適合瓜果種植,於是放棄留校任教的安逸機會,申請奔赴新疆。這個從小在家備受呵護的女子放出豪言:「我要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歴練。」

  延伸閱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差點做了戰鬥機機師?

吳明珠|無懼火焰山 60年培育30個品種

  就這樣,吳明珠來到新疆鄯善縣,擔任當地農業技術站的副站長,主要任務是搜尋和繁育優質瓜種、改良種植技術。

  剛到新疆時,當地人看她身板弱小,打賭她不出10天就會落荒而逃;沒想到吳明珠很快適應艱苦的生活,一待就是62年。

吳明珠02
吳明珠那一代人,親身經歷國家由若變強的坎坷過程,幾乎人人心懷報國理想。(網上圖片)

  鄯善縣位於火焰山腳下,一些地方夏季氣溫高達40度,吳明珠和同事經常每人帶上一塊饢(一種新疆麵食)、一壺水就出發,頭頂烈日、穿越風沙,在漫天的戈壁中四處搜尋甜瓜品種。

  在路上遇到土狼、在露天的窯洞口過夜……這些對吳明珠來說只是家常便飯。

  最終,吳明珠用4年時間走遍了鄯善縣及附近的300個生產隊,收集了40多個瓜種,並且從中選育了紅心脆、小青皮、香梨黃等優質品種。她還建立了第一份新疆甜瓜資源檔案,挽救了一批瀕臨絕種的品種。

  直至1984年,吳明珠「一瓜封神」,成功培育出「早佳西瓜」。由於它是1984年的第24組試驗中培育出來的,所以給它取名為「早佳8424」。後來數年間,吳又陸續培育了早熟優質西瓜、新疆厚皮甜瓜。

吳明珠03
吳明珠無懼艱苦的環境,數十年如一日到田間地頭育種,60年間成功培育出30多個品種,網友稱她讓中國人實現了「吃瓜自由」。(網上圖片)

  瓜果的育種工作並不容易,一般培育一個新品種需要8至10年,有的科學家一生只能培育出幾個,吳明珠卻在62年中培育了30多個品種,種植面積覆蓋新疆主要商品瓜產區的80%。

  期間,吳明珠有機會申請成為中國工程學院院士,但她竟忘記提交申請資料,別人問她這樣重要的事怎麼能忘,她回答說:農忙,我走不開。

吳明珠|北瓜南移 患疾認瓜不認人

  時間來到1973年,42歲的吳明珠又為自己找到了新的目標:北瓜南移,讓哈密瓜走出新疆、走到全國。

  於是,吳明珠像袁隆平一樣,來到位於海南的「南繁基地」進行甜瓜育種。從此,她好像候鳥一般,春夏在新疆養瓜,秋冬在海南育種。

  延伸閱讀:海南南繁育種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吳明珠04
吳明珠(左)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是同學,後來又先後到海南的南繁基地從事研究,他們與「育蠶泰斗」向仲懷並稱農界「三劍客」。(網上圖片)

  經過數年的研究,她利用海南秋冬氣溫暖濕、光照充足的特點,進行種子繁衍、種質研究等實驗,最終建立了甜瓜育種和無土栽培的技術體系,將哈密瓜這一大陸性氣候特產,成功引入到海南、江浙、上海等省區。

  1999年,吳明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了感謝她,新疆當地政府獎勵了她50萬元,但錢剛到手,吳明珠就把錢一半分給同事,一半拿去支持培育。

吳明珠05
吳明珠近年患上阿茲海默症,但依然心繫瓜田。(網上圖片)

  2017年,吳明珠87歲,她因患上阿爾茨海默症而無奈退休,她常常忘記家人、在路上走失,但依然心繫瓜田。兒子楊夏曾經透露,數年來母親的病情沒什麽好轉,但對於種瓜,她永遠記得,直到現在還經常念叨,要回新疆、回瓜地。

  奮鬥60載,認得瓜不認得人,吳明珠這樣描述自己:「我此生沒做什麽大事,只是沒有背叛理想。」

  延伸閱讀:生命剩下27天會做甚麼?核試專家林俊德選擇了繼續工作

 

「電器大王」蒙民偉:賣不了1萬部收音機不結婚!1年達標抱美人歸

跟「電器大王」蒙民偉學營銷|髮型屋煲臘味飯 50年賣1000萬個電飯煲 

李小龍,《龍爭虎鬥》

李小龍逝世50周年|解謎!當年在美國快將成名,為何返港發展?死亡真相與水有關?

美女科學家胡海嵐 破解抑鬱症密碼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電器大王」蒙民偉:賣不了1萬部收音機不結婚!1年達標抱美人歸

創新先鋒

科大訊飛劉慶峰

科大訊飛劉慶峰|中國首間在校大學生創辦企業 強勢挑戰ChatGPT?

潮流人物

讀書 KOL;名著解讀

讀書類KOL盤點|10分鐘讀1本名著?他們讓「文化窮人」變富有

小城大事

疑難病例「活字典」!王愛霞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 制定首個診治方案

運動健兒

杭州亞運人物篇|首位田徑歸化選手 混血美女鄭妮娜力為何決意代表中國?

影視巨星

葉麗儀

當葉麗儀遇上《上海灘》 全球華人金曲唱紅40載

編輯推薦
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專頁|亞洲體育盛事正式開鑼 共同見證強者封王

杭州亞運會

杭州亞運不止有體育 還有這些「中國風」元素展現文化

誰是中國亞運第一金?被遺忘了的蘇之勃

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科技篇|5G時代的亞運 360度VR觀賽如親臨現場

杭州亞運;首個碳中和亞運會

杭州亞運環保篇|全部設施都用綠色電力 亞運場館怎樣發電?

杭州亞運選手村

杭州亞運前瞻篇|揭秘五星級選手村 最細兩房 餐廳健身室媲美私人會所

杭州亞運人物篇|世界「新蛙王」 覃海洋有多強?

3:39
一帶一路 港企機遇

一帶一路香港篇|港企參與大有可為 盤點4領域成功案例

2:21
北京亞運、廣州亞運、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前瞻篇|回顧亞運會歷史 中國兩度主辦稱霸獎牌榜

5:58
裱糊作-八大作-我們的故宮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裱糊作是什麽?

1:39

從日用品到工藝品 「一壺一世界」的內畫絕技

5:59
故宮八大作彩畫作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彩畫作是什麽?

1:40

從河泥到千古名硯 澄泥硯工藝是怎樣復活的?

1:40

《科技前沿 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創新工程惠及全球

農村,農作物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分布式策略保障糧食安全 預防戰爭風險帶來災難後果

電動車電池;寧德時代
當代中國 時評

從無名之輩到全球霸主 中國建立電動車電池王國

2022年歐洲籃球錦標賽,保加利亞隊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念之間的啟示

1895年10月2日
天津大學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成立

十一國慶

  十月一日,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十一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大日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開國大典」,也在當日舉行。自此,每年的十月一日的國慶紀念日,都會舉行大型慶典活動。   回顧新中國成立74年,國慶的慶祝形式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模式。   例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每年...

30個西湖

     說到西湖,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可能都是杭州西湖。原來中國有至少30個西湖,分別都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