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剩下27天會做甚麼? 核試專家林俊德選擇了繼續工作

編輯︰許可

  他是核試工程和爆炸力學專家,堅守戈壁半世紀,參與了中國全部45次核試,為國鑄盾;他確診癌症時已到了最末期,為了給後人留下盡量多科研資料,在生命最後27天他強忍劇痛,爭分奪秒地工作,直至眼睛再也睜不開。這位國家英雄就是林俊德。

林俊德扎根大漠半世紀 參與中國全部45次核試

  林俊德1938年生於福建的貧窮農家,靠着國家的助學金完成中學和浙江大學機械系課程,之後加入軍工研究所工作,成為解放軍的一員,並被選派到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進修;該學院在黑龍江哈爾濱,它有一個更為人熟悉的簡稱──哈軍工。

  1963年,25歲的林俊德被調入中國核試科研隊伍。從這一天起,他走進大漠,扎根羅布泊的馬蘭基地,那是中國唯一的核試驗基地。 

林俊德年少時靠助學金完成學業,他經常對兒女們說:「我能有今天,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培養。」(網上圖片)

  林俊德第一項工作是負責研製測量核爆炸衝擊波壓力的儀器,並擔任組長。當時研製工作時間緊,卻沒有設備,也沒有技術,大家甚至這儀器長甚麼機都不知道,但林俊德和同事經過艱難探索,總算把它製造出來。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試驗,記下衝擊波數據、確認核爆炸成功的,正是林俊德研發的這部儀器。

  此後林俊德繼續專注於核試驗工作,成為核試工程和爆炸力學專家。他曾擔任過基地的總工程師,卻堅持身體力行,不怕艱苦,哪裏有困難他就到哪裏去;他參與了中國全部的45次核試驗,見證中國核試驗從空白到成熟,從大氣層到地下....。

  延伸閱讀:「娃娃博士」設計原子彈 鄧稼先壯大中國軍事力量

林俊德74歲仍在第一線 負責重大國防科研項目

  上世紀90年代初,林俊德把地下核試驗應力波測量技術,向核試驗地震核查技術拓展,為中國在1996年最後一次核試之後,參與國際禁止核試的核查工作贏得了發言權。

  在這幾十年間,林俊德為中國核事業奮鬥,為國鑄盾,卻沒法好好照顧自己的家庭;他帶出很多優秀的研究生、博士生,但卻沒時間親自指導女子,女兒卻沒能考上大學成了林俊德心裏的痛。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1964年10月16日試驗成功,林俊德研的儀器記下了衝擊波數據;該「功勳裝備」後來應用於各種高尖武器試驗中。圖為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產生的「磨菇雲」。(圖片來源:

   2012年,74歲的林俊德仍奮鬥在國防科研一線,擔任着軍方一個試驗基地的研究員。但大家發現他突然面容憔悴,又明顯消瘦,便勸他趕快接受身體檢查。

  5月4日,住進北京301醫院的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而且已到了晚期。

  面對猝不及防的變故,林俊德感到愕然,卻沒有慌亂,他首先想到的是手頭上一個重大的國防科研項目還沒完成。

  「我是搞科研的,最相信科學。請你們告訴我還有多少時間,我好安排工作。」這是林俊德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後,對醫生說的第一句話。

確診癌症晚期 林俊德為搶時間拒絕治療

  醫生說,這種病雖然存活率低,但經過積極治療,生命是可以延續的,前題是必須馬上進行手術和化療……。

  林俊德知道手術和化療後,可能趟在床上下不來後,也無法工作,他認為自己不能在這時候趴下,「不如讓我盡快完成任務」。林俊德決定與死神競賽,他拒絕了醫院治療方案,並執意出院,回到他的書案前。

林俊德曾說:「我這輩子就干了一件事,核試驗。咱們花錢不多,幹事不少。搞科學實驗,就要有一股子拼勁兒。」圖為試驗任務後,林俊德(左一)與同事合照。(網上圖片)

  大約兩星期後,也就是5月23日,林俊德在各方力勸下,總算住進了西安一間醫院。但他仍然拒絕手術,「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你們不要再勸我了」。他在病房裏繼續工作,希望為手上的科研碩目盡最後努力。

   5月29日,林俊德的情況已經惡化,身上插滿了維持生命的喉管了,還要戴着氧氣面罩,他知道自己的時間真的很少了。他爭分奪秒,在手提電腦裏整理了1.5G科研資料,3次用加密電話打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

辦公桌搬進病房 林俊德離世當天9次忍痛下床

  當他感到稍微有點兒精力,又為一名博士生的畢業論文寫下300多字評語和6條建議﹔並在病房兩次召集課題組成員交代後續實驗任務。

  對於前來慰問的親友,林俊德幾乎不近人情,「沒有時間了,看望我的人一分鐘就夠了,其他事問我愛人(妻子)就行了!」,即使對從福建老家遠道而來的親屬也是如此。

  5月30日下午5點半,林俊德要求把辦公桌椅搬進病房。他在醫護人員攙扶下,艱難地坐在了椅子上,強撑着劇痛,一直工作到當晚9時45分。

在生命最後兩、三天,林俊德已極度虛弱,連要坐在椅上也不容易。(網上圖片)

  5月31日,林俊德先後9次下床工作。這時他腹脹如鼓,呼吸困難,已極度虛弱,每點一下鼠標都要喘一大口氣。

  當天下午,半昏半醒的林俊德反複叮嚀學生和家人,辦公室裏還有甚麼資料要整理,密碼箱怎麼打開,整理時要注意保密……。

  終於,林俊德的眼睛再沒法睜開,晚上8時15分,他離開人世。

  這一刻,在場的親友和醫護人員再也控制不了,一個個掩面而泣,主治醫生更一下子跪在床前,向這位堅強的軍人、執着的科學家深深地三叩首……。

  林俊德的骨灰,按照他生前意願,安葬在羅布泊的馬蘭基地。

  延伸閱讀:林俊德:「院士不可能樣樣都懂」

林俊德有少將軍銜,他離世後獲追授「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勳章。(網上圖片)

幻想移民火星不科學 「天問」總設計師張榮橋:不如打...

緬懷偉人|除了袁隆平 2021年辭世的學界泰斗還有...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 張榮橋是「火星探險家」

80後美女教授研發智能無人艇 彭艷改變海上「遊戲規...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TikTok周受資

冷靜應對美議員5小時刁難 TikTok周受資何許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廖啟智,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男配角,《籠民》,《証人》

懷念「配角王」廖啟智 擅演小人物 曽兩奪金像獎男配...

編輯推薦

「City as Studio」會員活動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十四五

十四五經濟篇|「高質量發展」3張王牌:京津冀 長三...

GDP

十四五經濟篇|GDP增速不再是重點 中國能否跨越「...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中國街道,印度街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發展遠超印度 毛澤東鄧小平帶...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2019年3月30日
上海5G

中國首個行政區域5G網絡在上海虹口誕生

咸豐年嘅事 咸豐是指哪一年?

  如果說到一些陳年舊事,廣東話會說:「咸豐年嘅事啦」。   這句話其實話中有話,時表示「不提也罷」。究竟咸豐年發生甚麼事,令到後人會不願再提呢?

  咸豐年其實是歷史上的一個時期,是清朝皇帝的一個年號。   咸豐在位時期由1850至1861年,這段時間在廣東一帶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亂事。例如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創立太平天國;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60年更是簽訂不平等條約,將九龍割讓予英國。   所以,咸豐年這段時間對廣...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