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移民火星不科學 「天問」總設計師張榮橋:不如打理好地球

編輯︰許可

  張榮橋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總設計師,被國際科學雜誌形容為「火星探險家」。這位熟悉火星的科學家認為,移民火星是不科學的幻想,人類如果有能力把火星改造成宜居之地,還不如花點時間精力打理好地球。

張榮橋:「天問」也將用於木星探測

   「天問一號」任務進展順利,一次實現對火星的繞、着、巡,創下世界航天史的紀錄,航天迷都關心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接下來有甚麼看點。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張榮橋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中國的下一步發展目標,是要開展從火星採樣返回先期關鍵技術研究,進一步夯實從火星採樣返回來的關鍵性技術。

很多人或機構都提出移民火星計劃,其中「科技狂人」馬斯克的計劃最「激進」,他曾表示2026年就可將人類送上火星。但張榮橋認為,移民火星的問題一定要科學地看。(網上圖片)

  他稱,中國的行星探測已經列入國家未來發展規劃,「天問一號」之後,「天問二號」就是去採樣並返回,而「天問三號」、「天問四號」也會陸續命名在火星採樣返回,以及木星系探測當中。

  至於航天迷另一個極感興趣的問題,是人類大概多久才能實現移民火星?這情節不單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美國的「科技狂人」、Tesla的創辦人馬斯克也有此目標,他計劃在2050年前,把100萬人送上火星,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建立一座城市。

  對於這問題,作為「火星探險家」的張榮橋強調一定要科學地看。

  延伸閱讀:天問一號總設計師 張榮橋是「火星探險家」

張榮橋:火星難保證人類生存最基本條件

   他說,火星環境跟地球相比差太遠,沒有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溫度跟地球相比太惡劣,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都難以保證。

  「移民火星我認為作為科學幻想可以,但是談火星移民工程,我就覺得是不科學的。如果我們有改造火星的能力,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花點時間精力把我們的地球打理得更好?」張榮橋說。

張榮橋指火星環境太惡劣,不適合人類居住。圖為美國太空總署公布的火星照片,相中火星表面一片死寂。(網上圖片)

  另外,「天問一號」2021年5月15日着陸火星,當時張榮橋激動落淚的場景,令很多人動容。

  他後來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為了這項任務,我們堅持奮鬥了10年,兌現了對國家的承諾。一次實現繞、着、巡,成功來之不易。」

  張榮橋坦言,當國家決定探索火星時,他曾猶豫和思考着「到底該怎麼去」,也想過採取與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類似的步驟,「但我們還是不甘心」。

  延伸閱讀:中國太空人2033年登陸火星 來回三年 

張榮橋:一次實現火星繞、着、巡需有承擔的勇氣 

  他說,中國已經成功實現了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為火星探測奠定了技術基礎。另一方面,中國火星探測起步較晚,中國科學家對火星研究需求迫切,如果還是四平八穩,就不能滿足發展需要,所以「我們要有擔當精神,有承擔風險的勇氣」,最終定下了一次實現對火星繞、着、巡的計劃。

張榮橋透露,「天問」探測器除了探測火星,日後亦會用於探測木星。圖為「天問一」以火星為背景的「自拍」。(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網頁)

  他強調,一次實現繞、着、巡的風險是可控的。為了這巨大挑戰,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在方案設計之初,就做了全面詳實的任務實施計劃,對技術方案進行反覆設計和驗證。

  當然,這背後還是有很多艱難曲折的,「我們在摔打中得到了經驗,提高了能力和水平,確保了最終的任務成功」。

  張榮橋又說,火星探測任務成功,是上千家研製單位和數万名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取得的,「匯成一句話,就是中國力量。

  延伸閱讀:2021年我國航天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一

張榮橋強調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結合中國國情,走出有中國特色的航太發展之路。圖為張榮橋與「祝融號」火星車模型。(網上圖片)

《狙擊手》主角原型 「冷槍之王」張桃芳32天殲214敵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扎根世界屋脊 吳天一為高原醫學奉獻一生

緬懷偉人|除了袁隆平 2021年辭世的學界泰斗還有他們

1:45

生命剩下27天會做甚麼? 核試專家林俊德選擇了繼續工作

最新文章
福廈高鐵

福廈高鐵|中國首條時速350公里跨海高鐵 大橋創新設計解決高鐵跨海難題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電器大王」蒙民偉:賣不了1萬部收音機不結婚!1年達標抱美人歸

創新先鋒

科大訊飛劉慶峰

科大訊飛劉慶峰|中國首間在校大學生創辦企業 強勢挑戰ChatGPT?

潮流人物

讀書 KOL;名著解讀

讀書類KOL盤點|10分鐘讀1本名著?他們讓「文化窮人」變富有

小城大事

疑難病例「活字典」!王愛霞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 制定首個診治方案

運動健兒

杭州亞運人物篇|首位田徑歸化選手 混血美女鄭妮娜力為何決意代表中國?

影視巨星

陳慧嫻

80年代樂壇天后陳慧嫻 曾為一個承諾放棄火紅事業

編輯推薦

香港歷史最悠久公園|兵頭花園在哪兒? 這些「明星動物」你認識嗎?

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專頁|亞洲體育盛事正式開鑼 共同見證強者封王

杭州亞運會

杭州亞運不止有體育 還有這些「中國風」元素展現文化

誰是中國亞運第一金?被遺忘了的蘇之勃

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科技篇|5G時代的亞運 360度VR觀賽如親臨現場

杭州亞運;首個碳中和亞運會

杭州亞運環保篇|全部設施都用綠色電力 亞運場館怎樣發電?

杭州亞運選手村

杭州亞運前瞻篇|揭秘五星級選手村 最細兩房 餐廳健身室媲美私人會所

杭州亞運人物篇|世界「新蛙王」 覃海洋有多強?

3:39
一帶一路 港企機遇

一帶一路香港篇|港企參與大有可為 盤點4領域成功案例

2:21
北京亞運、廣州亞運、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前瞻篇|回顧亞運會歷史 中國兩度主辦稱霸獎牌榜

5:58
裱糊作-八大作-我們的故宮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裱糊作是什麽?

1:39

從日用品到工藝品 「一壺一世界」的內畫絕技

5:59
故宮八大作彩畫作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彩畫作是什麽?

1:40

從河泥到千古名硯 澄泥硯工藝是怎樣復活的?

1:40

《科技前沿 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創新工程惠及全球

農村,農作物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分布式策略保障糧食安全 預防戰爭風險帶來災難後果

電動車電池;寧德時代
當代中國 時評

從無名之輩到全球霸主 中國建立電動車電池王國

2022年歐洲籃球錦標賽,保加利亞隊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念之間的啟示

2013年9月29日
上海自由貿易區

上海自由貿易區掛牌成立

古代夜市營業至晚上幾多點?

  現代人逛夜市,是愈夜愈精彩,甚至通宵至天光。古時所謂的夜宵又是甚麼時候呢?

  北宋孟元老曾經以宋代京城生活日常為主題寫成作品《東京夢華錄》,提及到北宋時期的夜市,「市營業至11時,到凌晨3時又預備第二天的營業。   古時沒有電燈,夜市至晚上11時已是非常夜了。   延伸閱讀:「半夜雞啼」有甚麼特別? 

8種潮景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浙江錢塘江潮,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天下奇觀」,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8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