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扎根世界屋脊 吳天一為高原醫學奉獻一生

編輯︰許可

  吳天一是中國高原醫學開拓者,為了這事業,他扎根「世界屋脊」50多年,經歷數之不盡的艱辛和危難,但他無怨無悔,堅持要用畢生的精力,為青藏高原人民生命健康事業奉獻終身。2021年中共建黨100周年之際,他獲授「七一勳章」;2022年3月,他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新疆塔吉克族人 吳天一14歲讀大學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吳天一是塔吉克族人;塔吉克族是中國唯一的本土白種人民族,主要聚居於新疆西陲的塔什庫爾干。

  原名依斯瑪義·賽里木江的吳天一1937年出生在新疆伊犂,父母是知識分子。9歲那年,他隨家人從新疆遷到江蘇南京,因為方便在當地學習,父親給他取了漢名。「起名天一並不是想讓我當天下第一,而是這倆字好寫,筆劃少。」吳天一說。

  到南京後,成績優異的吳天一考上了當地一間著名中學,又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前身),在學習中迎來了新中國成立。未幾朝鮮戰爭(韓戰)爆發,他認為自己應為國家出一分力,於是報名參軍,還為此央求體檢的護士把他年齡報大了3歲。

吳天一的家人在新中國成立前到了美國生活,早已成為「地下團員」的吳天一則選擇留下,雙方失去聯絡。直至1980年,吳天一的一篇科普文章恰巧被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樓工作的妹妹看到,大家才在30多年後團聚。圖為少年的吳天一。(網上圖片)

  不過吳天一雖如願入伍,卻沒上前線打仗,而是被送到中國醫科大學學習。畢業後他以醫生身份到朝鮮的志願軍醫院服務,但這是另一個故事。

  1958年,吳天一響應國家號召,到大西北的青海支援建設。剛上青藏高原,看到人們在高寒低氧的環境中患上各種疾病,醫護人員卻經常束手無策,很多人就此付出生命,他被這情景觸動了,決定要研究高原醫學,開拓這存在太多空白的領域。「只有從根本上認清高原病的致病機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才能讓臨床治療有章可循」。

  延伸閱讀:高原醫學事業的開拓者吳天一

吳天一診症方法被定為國際標準

   自此,吳天一的人生坐標鎖定了在世界屋脊,除了每天的臨床工作,積累資料,探索高原病因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為研究青藏高原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適應生理特徵」課題,已熟練掌握英語、俄語、塔吉克語、漢語的吳天一,還學會了藏語、門巴語。

  他又走遍青海、西藏、甘肅、四川、新疆西部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區,診治過上萬名牧民群眾,整理了大量的臨床資料。

  不懈的探索催生眾多科研成果:1963年,吳天一在中國首次報告了高原肺水腫;1965年,他又首先報告了「成人高原性心臟病」,指出肺動脈高壓是根本病理機制;1979年,他率先提出了青藏高原最常見的慢性高原病類型「高原紅細胞增多症」概念;他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診斷,被國際高山醫學協會納為國際標準,並命名為「青海標準」。

青藏鐵路有近千公里路段建於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能做到14萬築路工人急性高原病「零死亡」,吳天一居功至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外,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建設期間,吳天一和團隊建立全面科學的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確保14萬築路工人急性高原病「零死亡」,被譽為奇迹。

  當然,在成就背後,這50多年間吳天一沒少吃苦,更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85年一次外出調研,吳天一乘坐的汽車從山頂翻至山腳,他身受重傷,雖然性命得保,但已斷了14根肋骨,髕骨粉碎性骨折,兩腿脛腓骨全斷,從此體內留下一條十幾厘米長的鋼板。

親身做高低壓氧艙實驗 吳天一4次破耳膜

   1995年,吳天一為高原病研究設計了大型高低壓綜合氧艙,建成後他冒險做第一個「實驗品」:「我設計的,肯定我進」。但由於當時沒有經驗,操作人員在減壓太快,結果吳天一的耳膜「嘣」破了,而這還是他4度被擊穿耳膜的第一次。

  因為進行高山生理研究,吳天一曾長期到海拔四、五千米的阿尼瑪卿山工作,在冰山雪嶺中紫外線過強,結果他因此雙眼都患上嚴重白內障,視力嚴重受損.....

吳天一走遍高原,還為獲得最直接的科研資料而學會了藏語。(網上圖片)

  其實吳天一有很多機會離開艱苦的高原,享受更好生活和工作條件的。他已居美國的父母,上世紀80年代曾讓他到大洋彼岸團聚,美國也有大學讓他去當教授,但吳天一都拒絕了,因為他已與青藏高原融為一體了,「青藏高原是我生命的根、科學的根」。

  作為中國高原醫學開拓者的吳天一還說:「留在青藏高原,是我一生最正確的決定。這條路,我走對了!」已年過八旬的他,仍不顧身體病弱,堅持帶着心臟起搏器在高原工作。

  吳天一在2001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在2021年中共建黨100周年之際獲授予「七一勳章」;2022年3月,他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延伸閱讀:兩美元模型玩具作參考 黃旭華造出中國核潛艇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長津湖戰役失四肢左眼 老兵朱彥夫...

《狙擊手》主角原型 「冷槍之王」張桃芳32天殲21...

幻想移民火星不科學 「天問」總設計師張榮橋:不如打...

緬懷偉人|除了袁隆平 2021年辭世的學界泰斗還有...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9秒83! 蘇炳添撼動世界短跑格...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野菜充饑 算盤計數據 彭士祿逆境...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70年航空報國路 殲-8戰機之父...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扎根世界屋脊 吳天一為高原醫學奉...

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 翟志剛乘神舟十三號再出征

神州十三號 | 未曾飛天已成名 「神十三」太空人葉...

神舟十三號升空 「太空教師」王亞平漫步太空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TikTok周受資

冷靜應對美議員5小時刁難 TikTok周受資何許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廖啟智,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男配角,《籠民》,《証人》

懷念「配角王」廖啟智 擅演小人物 曽兩奪金像獎男配...

編輯推薦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人間第一香」茉莉花茶 源於這個獨特工藝?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1993年3月29日
包產到戶

「包產到戶」寫入中國憲法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