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主角原型 「冷槍之王」張桃芳32天殲214敵

編輯︰許可

  張藝謀父女執導的《狙擊手》2022年春節在內地上映,電影說的朝鮮戰爭(韓戰)中志願軍狙擊手的故事,而片中主角大永的原型,就是用一把沒有瞄準鏡的老槍,打出32天殲敵214人奇迹的「冷槍之王」張桃芳。

張桃芳響應號召參軍 抗美援朝 

  張桃芳1931年出生在江蘇興化農家,成長在戰火紛飛年代,早年沒讀過甚麼書。1951年3月,20歲的張桃芳響應號召參軍,成為一名志願軍戰士;他接受新兵訓練後便隨隊部北上,第二年開赴朝鮮戰場。

   在張桃芳入伍前的大半年,亦即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火還燒向中朝邊境。為了保家衛國,中國10月派遣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支援朝鮮,對抗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

  相比於聯合國軍,志願軍裝備、物資都落後許多,中國軍人打的是戰術,更是意志。

《狙擊手》2022春節在內地上映,張桃芳家鄉興化的有關方面組織張桃芳的親屬、同鄉戰友的代表,一同觀看電影。(網上圖片)

  志願軍入朝後8個月,雙方部隊經過了5次大規模戰役,曾被拍成電影的「長津湖戰役」,便是第2次戰役中的一場大戰。接下來戰事轉入了第二階段──長期對峙陣地戰。

  陣地戰對炮兵火力密度和射程處下風的志願軍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敵方恃着制空權和火力優勢,甚至囂張地把警戒陣地修到志願軍前面,士兵還經常走出碉堡曬太陽、到兩軍陣地間的河溝洗澡,極盡挑釁之能事。

  為了化被動為主動,志願軍決定推廣有戰略色彩的「冷槍冷炮運動」,培養和集中一批射擊能手,在對峙狀態中向幾百米外的敵方小群目標,例如前沿步兵等展開狙殺。

  延伸閱讀:《長津湖》吳京角色原型 李昌言帶兵直搗美軍指揮部

「冷槍冷炮運動」造就張桃芳傳奇 

  「冷戰冷炮運動」後來證明是非常成功的,從1952年5月至1953年7月朝鮮戰爭停戰,聯合國軍有多達5.2萬人斃傷在志願軍的狙擊下,這也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狙擊作戰。

  張桃芳所在24軍72師214團,是1953年1月初到達上甘嶺換防的。當時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已結束,但志願軍和美軍仍在陣地對峙,「冷槍冷炮運動」也進行得如火如荼,214團當然也要按照整體戰術安排,挑選執行「冷槍」任務的狙擊手。

在張桃芳隨部隊跨過鴨綠江之前,朝鮮戰爭已經歷5次戰役,並開始轉入對峙的陣地戰階段。(網上圖片)

  對狙擊手崗位,張桃芳躍躍欲試;少年時曾跟隨爺爺打過獵、摸過槍的他,更對自己信心滿滿。沒想到的是,在第一次射擊考核中,他的3槍連靶邊都沒擦中,全部零分;因為成績太差,張桃芳一度被調到炊事班去。

  踏上戰場便如此窩囊,張桃芳很沮喪,但卻不服輸。為了能成為狙擊手,他要自己有金睛火眼,還要有紋絲不動的定力。

  為此,張桃芳開始槍不離手地苦練,白天他擎槍瞄準山上石頭或樹木,晚上就用油燈飄忽不定的火光來做瞄準目標;他還掛上沙袋訓練臂力,又在地上一趴幾個小時。同袍形容,張桃芳就像着了魔一樣。

總結經驗 張桃芳找到狙擊竅門

   不到一個月,張桃芳就算在臂上吊着兩個沙袋,仍能一步到位地舉槍並瞄準目標,他的射擊成績也突飛猛進。

  張桃芳的努力很快換來再上考場機會,而這考場就是真正戰場。

  第一天,張桃芳看到陣地前百多米有兩名美軍走動,但他太緊張,也沒有狙擊移動目標的經驗,致連開了12槍都沒有擊中,只能眼看他們逃之夭夭。

  第二天,張桃芳調整了瞄準方去,再狙擊出現在陣地前方的3名美軍,結果第二名美軍應聲倒下,但完成任務的他,其實瞄準的卻是第一名美軍.......。

張桃芳使用的7.62毫米口徑步槍,現收藏於軍事博物館內。(網上圖片)

  張桃芳苦苦思考問題出在哪裏,又向狙擊手前輩請教,終於他領悟了山地狙擊尚要考慮到坡度、目標高度、行進速度等眾多因素;他還總結出一條經驗:打上山的目標要瞄準頭部,因為敵人向前跑,即使打不到頭部,也能打到胸部;打下山的目標則要瞄準腳部,這樣正好能打中敵人的頭或胸。

  有了這經驗,張桃芳終於找到了「感覺」。他如願當上上甘嶺597.9高地的一名狙擊手,並打出驚人的戰績。一個打靶零分的新兵,在短短一個月間變成了神槍手,成為部隊裏爆炸性新聞。

  張桃芳到底有多「神」?根據《解放軍畫報》2002年的一篇報道,他從1953年1月29日開始當狙擊手,到5月25日為止,扣除集訓和開會,在實際射擊的32天裏,單槍用442發子彈斃敵214人,且自己毫髮無傷。這個狙擊紀錄,在中國至今無人能破,張桃芳也有了「冷槍之王」、「槍神」等稱號。

張桃芳用無瞄準鏡老步槍打出奇迹 

  而軍迷更會看到,張桃芳當時使的是一把俗稱為「水連珠」的蘇聯製老式普通步槍;它槍管短、後坐力大,也沒有光學瞄準鏡,根本不適合狙擊,但張桃芳卻硬是用這麼一把老槍打出世界級狙擊成績。

  因為張桃芳一槍一個準,上甘嶺對面陣地的美軍聞風喪膽,一聽到狙擊槍聲就慌張得馬上呼喚火力支援;他們再不敢輕易「冒頭」,連大小便都躲在工事內解決。後來一位被俘虜的美軍向志願軍說:「你們的狙擊手真厲害,他想打人的頭,絕不會打到頸。」

張桃芳離開朝鮮戰場後入讀軍校,並成為「米格-15」戰機飛行員。再後來他因身體不適應高空缺氧而離開空軍,轉為防空兵,退役後在山東濰坊生活。(網上圖片)

  當然,張桃芳的傳奇不止於狙殺數字,還有他與美國頂級狙擊手一場堪稱軍事史上最精彩的狙擊對決;該場對決也是《狙擊手》等很多電影的故事藍本,惟這是後話。

  張桃芳因為神級的戰功,未幾便被選派到軍官學校進修,還改行成為戰機飛行員,此後又長期防空部隊工作。他再沒上戰場,也沒再拿起狙擊槍,但他在朝鮮戰場的傳奇已永載史冊。

  後來西方有傳媒評選世界十大狙擊手,張桃芳名列第八。

  2007年10月,一代「槍神」張桃芳在山東濰坊病逝,享年77歲。

  延伸閱讀:張藝謀《狙擊手》以戰術勝戰力 口碑不輸長津湖

從「紅色諜王」到新中國外交官 熊向暉的傳奇人生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長津湖戰役失四肢左眼 老兵朱彥夫...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扎根世界屋脊 吳天一為高原醫學奉...

幻想移民火星不科學 「天問」總設計師張榮橋:不如打...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TikTok周受資

冷靜應對美議員5小時刁難 TikTok周受資何許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廖啟智,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男配角,《籠民》,《証人》

懷念「配角王」廖啟智 擅演小人物 曽兩奪金像獎男配...

編輯推薦

「City as Studio」會員活動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十四五

十四五經濟篇|「高質量發展」3張王牌:京津冀 長三...

GDP

十四五經濟篇|GDP增速不再是重點 中國能否跨越「...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中國街道,印度街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發展遠超印度 毛澤東鄧小平帶...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2019年3月30日
上海5G

中國首個行政區域5G網絡在上海虹口誕生

咸豐年嘅事 咸豐是指哪一年?

  如果說到一些陳年舊事,廣東話會說:「咸豐年嘅事啦」。   這句話其實話中有話,時表示「不提也罷」。究竟咸豐年發生甚麼事,令到後人會不願再提呢?

  咸豐年其實是歷史上的一個時期,是清朝皇帝的一個年號。   咸豐在位時期由1850至1861年,這段時間在廣東一帶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亂事。例如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創立太平天國;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60年更是簽訂不平等條約,將九龍割讓予英國。   所以,咸豐年這段時間對廣...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