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升空 「太空教師」王亞平漫步太空

編輯︰許可

  中國太空人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搭乘神舟十三號升空,並將駐守中國太空站「天宮」長達6個月,刷新中國人逗留太空時間紀錄。其中的「太空老師」王亞平成為首位兩度飛天、首位進駐太空站,而且是首位太空漫步的中國女性,大家都盼望着已「升級」為人母的她在太空站裏,再為千萬中國學生授課。

駕駛運輸機 王亞平曾參與汶川地震救援

  王亞平1980年出生在山東煙台農家。在她首次征空後,一位中學老師這樣說:「王亞平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孩子,她讀書時並沒有太多特別之處,家庭條件也非常一般。這恰恰說明,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幹出了不平凡的事。」

  其實王亞平成為太空人,多少是有點偶然。高中即將畢業之際,空軍到學校招收女飛行員,那時王亞平只想當醫生、當律師,並沒打算參軍。可是全班20名女生裏,其他19個都是戴眼鏡的「近視眼」,只有王亞平符合條件,同學們於是「慫恿」她去試試。

王亞平是解放軍第七批女飛行員,當時的女飛行員主要駕駛運輸機,仍不能駕駛戰機。(網上圖片)

  沒想到,無心插柳的王亞平一路過關斬將,被飛行學院錄取,成為中國第七批37名女飛行學員之一;在學習過程中,她也愛上廣闊的藍天。

  王亞平畢業後成為一名運輸機飛行員,除了多次參加演習,更曾執行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消雲減雨等任務。據內地傳媒報道,王亞平能駕駛4型號飛機,安全飛行時數達到1,600個。

  但王亞平還有一個夢。

  早在2003年,也就是她軍校畢業後兩年,中國航天事業有了突破──神舟五號升空,楊利偉成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完成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那時坐在電視機前的王亞平,激動得熱淚盈眶。她希望自己也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延伸閱讀:女版艙外航天服 助力王亞平太空漫步

首次太空任務後 王亞平「升級」做媽咪

  2009年,中國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拔第二批太空人,還首次招收女太空人,王亞平得知後興奮不已,並顧父母的堅決反對,義無反顧地報了名。她說:「這是我的夢想!」當然,後來父母了解了太空人的工作和使命後,也為王亞平而驕傲。

  身體和心理質素極佳的王亞平,順利通過通過嚴格體檢和評估,並接受長達兩年艱苦訓練,成為中國首兩位女太空人之一。

  她很快就迎來首次任務。2013年6月11日,她和聶海勝、張曉光搭檔,搭乘神舟十號升空,並進入在軌道上運行的「天宮一號」實驗艙;她也是中國首位飛天的「80後」太空人。

女兒曾這樣問王亞平:「媽媽,你甚麼時候再去太空啊,可不可以幫我和小朋友們摘顆星星回來?」圖為王亞平和女兒2020年出席航天新人的集體婚禮,小女孩是婚禮的花童。(網上圖片)

  在太空兩星期裏,王亞平還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她通過直播,為全國8萬多所學校、6,000多萬學生授課,讀解無重力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等太空知識,還作實驗演示,又與地球上的師生「天地對話」。這一節太空課堂,相信很多人仍記憶猶新。

  王亞平返回地球後,有關她的消息不算多,後來大家才知道,她已有多一個身份──媽媽。

  其實王亞平在入選太空人之前的2006年就結婚了,丈夫也是空軍飛行員。2016年,也就是王亞平從太空回來後3年,他們的可愛女兒出生。

天宮任務有新挑戰 王亞平充滿期待

  儘管已為人母,生活角色有改變,但王亞平沒放棄太空人的作,且渴望着再征穹蒼。她後很快又回到航天員大隊,重新投入訓練,她說:「航天員(太空人)的狀態只有兩種,飛行和準備飛行」。

  王亞平對進入太空站階段的中國航天事業更充滿期待:「對航天員來說,空間站(太空站)任務是全新的:空間實驗、艙外安裝維護操作等任務內容全新,飛行器平台全新……。」

  她說:「中國空間站是我們國家自主設計研製的國家太空實驗室,要比天宮一號更大更舒適,我很想全方位體驗它的各項功能。」

王亞平在神舟十號任務首次升空,在太空逗留了14天又14小時29分鐘。圖為他與神舟十號搭檔張曉光(左)、聶海勝(中)返回地球時的合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1年6月展開的神舟十二號任務,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首批進駐中國太空站,王亞平被列入後備乘組的太空人之一。

  接下來的神舟十三號任務,當局早已明確有女太空人參加,大家都認為「太空老師」王亞平將是不二人選,而事實也確如外界所料。10月16日凌晨,王亞平和搭檔翟志剛、葉光富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升空,她成為首位兩度征空、首位進駐太空站的中國女性;根據任務內容,她還將進行太空漫步,創中國女太空人出艙的先河。

  另外,由於神舟十三號任務長達半年,王亞平將與兩位搭檔共同刷新中國人逗留太空時間紀錄;1月生時生的她,也將是首位在太空過生日的中國女太空人。

  大家期盼着在太空站裏,王亞平再為千萬中國學生講課。

  延伸閱讀:近6噸貨物!天舟三號的「太空快遞」裏都裝了啥?

中國太空站的天和核心艙在2021年4月29日發射,王亞平或成為首位進駐的女太空人。(網上圖片)。

《長津湖》吳京角色原型 李昌言帶兵直搗美軍指揮部

神州十三號 | 未曾飛天已成名 「神十三」太空人葉光富打破傳統

「長二F」火箭女總設計師容易 她的工作不容易

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 翟志剛乘神舟十三號再出征

最新文章
澳門、中山、珠海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9秒83! 蘇炳添撼動世界短跑格局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野菜充饑 算盤計數據 彭士祿逆境研發核潛艇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70年航空報國路 殲-8戰機之父顧誦芬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扎根世界屋脊 吳天一為高原醫學奉獻一生

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 翟志剛乘神舟十三號再出征

神州十三號 | 未曾飛天已成名 「神十三」太空人葉光富打破傳統

神舟十三號升空 「太空教師」王亞平漫步太空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 20年義送近300赴台老兵魂歸故里

創新先鋒

希望之手湯啟宇

主攻冷門研究 研製「希望之手」 湯啟宇為中風病人重燃希望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黎明,新秀歌唱比賽(左)

「四大天王」黎明 90年代紅遍半邊天 他更是樂壇「金句王」

編輯推薦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2:24

彩虹邨擬清拆|尼克遜來過打羽毛球 網紅打卡點 曾獲建築獎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彎路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彎彎曲曲的成功路

2016年11月30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二十四節氣

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生保」同戶籍有關?

  現今社會進步,不少大樓屋苑都有保安,甚至公共屋邨有看更幫大家巡樓兼看門口。當保安人員遇到一些「生保」人及陌生面孔,通常也會多問幾句探明來意,並要求他們先登記再上樓,以策安全。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生保」有陌生、生疏的意思,而這個俗語的由來是與中國古代一種制度有關的。   「保甲制度」是自宋代開始一種帶有軍事管理的戶籍管理制度,所謂「什伍其民」、「變募兵而行保甲」,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明清兩代仍有類似設置,是管理鄉村地區的重要制度。保甲制度以戶、甲、保等為基...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