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諺語

標籤︰諺語

萬籟俱寂

  你有沒有試過半夜失眠、靜聽四周寂靜的滋味?你有沒有試過在郊外看着漆黑的夜空、聆聽大自然的聲響?在這寧靜安詳的環境中,聽到大自然的聲音,我們可以以「萬籟俱寂」來形容,然而為甚麼是「萬籟」呢?

  籟是古代的一種簫,萬籟,指自然界萬物所發出的各種聲音。萬籟俱寂形容萬物無聲,一片寂靜。例如東晉時期,竹林七賢喜歡在萬籟俱寂的樹林裏彈琴,琴音渺渺,繞梁三日。

  《聊齋志異·卷一·山魈》:「輾轉移時,萬籟俱寂。忽聞風聲隆隆,山門豁然作響。」《儒林外史》第12回:「當夜萬籟俱寂,月色初上,照着階下革...

大智若愚

  我們閱讀一些不論是中、西方的寓言故事,內裏總有一些睿智滿滿的長者,但他們表面看來卻平平無奇,甚至有些愚鈍,我們可以以「大智若愚」來形容他/她,究竟此語從何而來?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見於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歐陽少師指的是歐陽修,因他當時任太子的老師,蘇軾因而稱他作歐陽少師。

   蘇軾是歐陽修的後輩,他剛入京時,便得到歐陽修的提攜,所以對他一直非常欽服。歐陽修辭官後,蘇軾寫給他的信《賀歐陽少師致仕啟》,用上「大勇若怯,大智如愚」來稱頌...

世事如棋局局新

  歌神許冠傑有一首歌曲名叫「世事如棋」,便是引伸自這句典故「世事如棋局局新」。這話出自宋代詩僧志文《西閣》其中的一句,後來有人在之前加上一句:「人情似紙張張薄」,說的就是人的感情好比一張張紙,張張都是一樣薄;世間的事情好比一盤棋,一局比一局新,永遠不會重複。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以朋友而言,有的是泛泛之交,有的是赴湯蹈火的密友。然而,一旦涉及利益,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就應謹慎處理,因為這好比紙張一般薄弱,容易被撕破。當關係決裂,事情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

  「世事如棋局局新」,每一盤棋局都不同,如何應對所做出的思考與策略也不同。這跟人世間的事情也相...

此地無銀三百兩

  「此地無銀三百兩」形容有些人自作聰明,想要隱瞞、掩飾某事情,但結果反而弄巧反拙,暴露了出來。

  這是來自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叫張三,他努力地儲蓄了三百兩銀子,希望將這些銀子好好地保存下來,他想把銀子放進箱子內,並加上鎖頭,但卻擔心小偷會把箱子整個偷走。最後,他想到把銀子放在房子外牆角。晚上,他把泥土輕輕刮走,挖出一個坑,然後把銀子藏進去。然而,他仍然十分擔心,於是在箱子的上面寫...

寧可食無肉 不可居無竹

  這兩詩句是出自宋.蘇軾的詩作《於潛僧綠筠軒》。詩歌首四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基本已述說了古人認為竹子的重要性,沒有肉食並不打緊,但沒有竹子,就會令人變得庸俗,可見在古時,文人墨客對竹子背後的於寓意非常重視。

  中國人一直對竹子的優雅姿態十分欣賞。竹子四季常青,給人清雅脫俗的感覺;其生長速度驚人,加上挺直的外型,給人寧折不彎、誓不低頭的耿直個性。再仔細來看,竹莖中空代表謙虛,竹節分明代表氣節。既謙虛又氣節,集剛柔於一身,具有高貴的精神品格。

  中國人還以竹子為「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並且把它人格...

動以養身 靜以養心

  現代科學和醫學昌明,人的壽命愈來愈長,養生之道也成為現代人重視的焦點,「動以養身,靜以養心」,就是說明要透過「動」來鍛煉身體,亦要透過「靜」來調節心態,動靜兩者結合的生活方式,是最佳的養生之道。

  中醫有一句學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說要身體血液循環良好,身體就不會出現痛楚,相反,如果身體出現痛楚,則反映血液循環不暢順。從「動」的角度而言,要養好身體,則必須多加運動,運動形式不一定要汗流浹背,但必須令血液有足夠的循環,因此,現代人都喜歡拉筋、瑜伽、八段錦、太極、慢跑、遠足等運動,...

物離鄉貴 人離鄉賤

  「物離鄉貴,人離鄉賤」是流傳已久的一種說法。說的就是貨品離開了產地會變得矜貴,相反,人離開了本鄉就會顯得輕賤。

  本地貨品在本鄉銷售是一個價格,但當貨品受歡迎,並飄洋過海到他鄉銷售時,考慮到運輸成本、利潤等因素,其價格必然攀升。因此有「物離鄉貴」的說法。

  但為甚麼「人離鄉賤」呢?因為,人在本鄉,得到的是家人、朋友、社群給予的親切感和歸屬感,但離了鄉以後,一切重新開始,而且屬少數群體,要努力融入原本不屬於自...

食不言 寢不語

   幾千年前的孔子有一句名言:「食不語,寢不言」,後來演變成「食不言,寢不語」,意思是吃飯的時候要好好去吃,不用說話;睡覺之前不應高談闊論,適當的時候要去睡覺。這幾千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社會是否仍然合適呢?

   有些人會覺得,一家人每天各有各忙,晚飯的時候能聚首一堂,是談論一下當天事情的最佳聯誼時機;晚上臨睡之前,去思考一下自己當天的事情並作出討論,也不失為過,因此對「食不言,寢不語」一語不表認同。

   事實上,吃飯之際交談可能會構成若干問題。首先,吃東西時說話,有機會令食物微粒進入呼吸道引致嗆喉,輕...

「畫龍畫虎難畫骨」下一句是?

   要畫一條龍或一隻老虎並不十分困難,但是要畫龍或虎的裏頭卻並不容易;同樣地,要知道一個人的口才和面貌相對容易,但是要知道他內心世界卻很困難。比喻待人接物不要只看表面。

  「人心叵測」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然而,對於初出茅廬的年青人,由於入世未深,很容易被同伴戲弄,又或自己「得罪」了別人而不自知,「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正好是給年青人的一點忠告。

   這話出處已難考究,《水滸傳》第45回有提及:楊雄聽了,心中火起,便罵道:「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

水銀瀉地 無孔不入

  如果倒瀉了一杯水,很視乎地面的物質材料而滲進其中,但水銀被倒在地上,就很快會滲進地下,可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這也比喻一些極周密、細緻的安排。

  水銀又叫汞,是元素的一種。它質重有毒,屬過渡金屬,在室溫下呈液體狀。水銀被倒在地上,會快速地、流暢地滲入地下,無影無蹤,所以有「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之說。除了比喻一些安排或心思周詳細密之外,有時候也會用來比喻寫文章十分流暢,一揮而就。

  例如有清潔公司在疫情期間為某機構進行的全面消毒工作,就如水...

有緣千里來相會 無緣對面不相逢

  這是一句經典名句,形容兩個有緣分的人,不管相隔多遠,都會相遇的,相反,兩個沒有緣分的人,即使大家面對面,也只會擦肩而過,緣分一縱即逝。

  這話最早出自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十四出:「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緣分這個概念出自佛家,有緣就是一種命中注定的相遇,有的緣分很深,可以長相廝守,「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就是形容兩夫妻由相識到相戀,到結婚至白頭偕老,有種至死不渝的愛;相對而言,人與人之間有的緣分淺薄,...

解鈴還須繫鈴人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解下一個鈴噹,必須由擊鈴的人去處理,比喻誰惹的麻煩,就必須由誰去解決。

   這出自一佛教故事。有一天,獨法眼禪師問大眾:「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繫在老虎脖子的金鈴,誰人可以解下呢?眾和尚面面相覷。剛巧法燈泰欽禪師經過,回答:「繫者解得」,由把金鈴繫上去的人,便能解下來。大家從此對泰欽禪師刮目相看。

   後來,曹雪芹在《紅樓夢》更加上一句很貼切的話。《紅樓夢》第九十回...

黃台之瓜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出自中國女皇帝武則天次子李賢之作,比喻不應自己人傷害自己人。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曾以此話,勸勉港人應當愛惜香港,不要做出傷害香港的事情。

  《黃台瓜辭》:「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李賢是武則天的二兒子,曾在兄弟李忠、李弘相繼被廢後擔任太子,但由於武則天極欲成為皇帝,因而被武氏廢為庶人,最終被逼自殺。此詩以瓜與採瓜人比喻兒子與母親,以摘瓜喻骨肉相殘。在權力鬥爭下,親情被遺棄,用黃台之瓜...

寵辱不驚 看庭前花開花落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下一句是「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此兩名句出於明朝洪應明的一副對聯,說的是無論受寵受辱、是去是留,也以平常心去看待。

   洪應明是明代學者,精通儒、佛、道。早年熱衷於功名,跟平常人一樣爭名逐利,晚年入道,用對聯總結出一本《菜根譚》,當中便收錄了以上名句。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幅對聯談及做人對事遇到寵幸或侮辱,如能像花開花落一樣平常,就甚麼也不用驚慌;遇到甚麼去留得失、升遷...

貧居鬧市無人問 富在深山有遠親

  家貧的人住在鬧市,沒人願意去探訪,但若這人是富有了,即使住得再偏遠也會有人登門造訪。

  這種行為絕對不值得仿效,但卻是現實社會的一種反映。古時候,科舉考試是貧苦大眾做官的唯一途徑,莘莘學子在家鄉苦讀,為的是參加科舉,一旦高中狀元或有點成績,便會衣錦還鄉,老遠的親戚朋友也會來道賀。

  東京奧運10公尺女子單人跳水金牌得主全紅嬋,今年才14歲,在是次奧運之前,她從未參加過任何國際賽事,...

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台上表演的時間只有一分鐘,但為了台上這短短一分鐘的表演,需要付出十年或以上的努力,以此來形容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2021年奧運會落幕不久,全世界均可透過電視或互聯網目睹健兒們為自己國家或地區努力奪標,香港這一彈丸之地,也勇奪1金2銀3銅的佳績,實在可喜可賀。部分比賽的時間真是短短的數分鐘,但運動員背後的努力卻超過十年或以上,印證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這句話。

   事實上,要贏得台上一分鐘的光榮,...

長江後浪推前浪

  「長江後浪推前浪」比喻事物不斷前進,一般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甚至超越舊人舊事,有向前進步的含意。

   這話原出自宋·劉斧《青瑣高議》:我聞古人之詩曰:「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後來坊間將歇後語改成「一代更比一代強」、「一代新人勝舊人」、「前浪躺在沙灘上」等。意思均是指後來之人才,比上一代為佳。

   今屆東京奧運會,一直被視為林丹繼承人的中國羽毛球手諶龍,他於2016里約奧運勇奪金牌,...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是流傳已久的一句話,但其實質的說法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思是理解自己及別人,便可每戰必勝。

   《孫子兵法.謀攻篇》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殆」的意思是失敗,如果對自己和敵方的情況有充足了解,便能長勝不敗;如果只了解自己而不了解敵方,便有一半機會失敗;假如敵我雙方的情況都不了解,便會每戰必敗。

   在今屆東京奧運會上,丹麥羽毛球手安...

賠了夫人又折兵

   「賠了夫人又折兵」是指本來想要佔別人便宜,最後不僅沒有佔到,還令自己有所損失。用粵語的說法,就是「偷雞唔到蝕拃米」。

   這句話原來前面還有一句「周郎妙計安天下」。話說在赤壁之戰,三國鼎立之後,東吳主將周瑜向孫權獻計,假借要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等劉備到了東吳後,再把他押為人質,向蜀漢贖回荊州。

   蜀漢謀臣諸葛亮洞悉周瑜計謀,他幫助劉備到東吳娶親後再逃回成都,周瑜於是帶兵追來,卻被諸葛亮的伏兵打敗,後來蜀國士兵...

上樑不正下樑歪

  上樑和下樑,是中國古代建築物獨有的設計,後來被人用來借喻,上樑指上級或長輩,下樑則是下屬或後輩。此話比喻在上的人行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壞事,形成不良風氣。

  此話出自晉·楊泉《物理論》:「上不正,下參差。」

  中國古代房屋大多都是土木結構,要由木工師傅來建造完成。一般只有兩間房的房屋要有三樑六柱,有的房屋則是多樑多柱。木製房屋結構嚴密,具有很深奧的科學原理,所以一旦上樑安放不正,就會影響整個房屋結構,下樑自然也不正了。用此比喻如上司下屬的關係,也有異...

吾日三省吾身

  這句說話出自《論語·學而篇》,是孔子學生曾參所說的,全句如下:「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意思是:我每天都再三自我反省: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竭盡所能?和朋友相處有沒有言而無信?師長傳授的知識有沒有好好複習?

  現代都市人的投訴文化愈趨盛行,總愛在小事裏挑骨頭,但對於自己的過失往往視而不見,所以如果一個人每天懂得自我反省,必定會有所進步。

  宋代學者朱熹對曾參「日省其身」的說法特別推崇,一...

編輯推薦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利園山為何消失?這幾條街為何以廣東四邑命名?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廣州新地標|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似天鵝又似遊輪 必看5大亮點

深圳美術館新館

北上新地標|深圳美術館新館打卡攻略 三大必看展覽

東莞虎門站擴容

東莞新地標|虎門站大變身 三鐵超級轉車站 15分鐘融入大灣區

廣州海珠區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AI新地標 |廣州海珠區建全國首個 AI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深圳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

華強北新地標!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登場 連電競賽場都有?

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廣州南沙橫瀝島

南沙新地標|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登場 最高規格綠色建築有亮點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2:25

一帶一路科普篇|RCEP是甚麼?它與一帶一路如何1+1>2

2:46

一帶一路科普篇|「鋼鐵駝隊」是甚麼?解密中歐班列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1964年5月2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國登山隊人類首登喜馬拉雅山脈希夏邦馬峰

人類首登喜馬拉雅山脈希夏邦馬峰

心欲專 鑿石穿

  形容堅持做下去最終得到成功的,我們一直會以「鐵柱磨針」來形容,不過,也有同樣言簡意賅的形容詞可以用的,「心欲專,鑿石穿」就是其中之一。

  「心欲專,鑿石穿」出自唐.張鷟《遊仙窟》:「張郎心專,賦詩大有道理。俗諺曰:『心欲專,鑿石穿。誠能里之,何遠之有!』」意思顯而易見,就是一個只要專心一意,就算石頭也能鑿穿,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同樣道理,在曾國藩《致沅弟.咸豐七年十二月十四夜》有另一句有趣的形容,就是「坐這山望那山」。

  全句...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