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1/04/2023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
當中,對中國經濟如何規劃?對各領域發展有何策略?「十四五」系列主題文章經濟篇,以數據配合實例,為大家進行簡明易懂的解讀。
本文為經濟篇的第五篇文章,主要圍繞內地金融業發展,如何推動普惠金融,讓更多群體受惠金融服務;同時,積極推動金融發展創新和數字化,提升質量和效率。
十四五經濟篇|提高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十四五」規劃對於國家未來五年的金融發展,有一個明確的指引,就是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其中包括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開發,以及提高資本市場融資能力,都是重要的關鍵。
至於如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主要是透過兩大方向,包括普惠金融和金融創新。至於何謂普惠金融和創新金融,下圖有個簡單解釋:
十四五經濟篇|通過創新手段 促進基層受惠 帶動實體經濟
從原則上來看,普惠金融是金融業的目標,金融創新是手段和策略,而最終的目標就是促進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
而「十四五」規劃著力的普惠金融範疇,主要還是放在中小微企的融資、「三農」以及金融扶貧等,希望通過向基層群體提供金融服務,達至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至佔GDP比重達7.8%,預計到2025年該比例將會升至10%,可見金融創新對經濟推動的力量。
以銀行業為例,2021年內地前40間上市銀行的金融科技員工已經超過12萬人,如果只計算六大國有銀行,屬於科技性質的員工約有7.7萬人,佔員工總數約4.2%,反映金融行業正積極推動數字化發展。
十四五經濟篇|運用一站式服務 降低金融服務成本 提高效率
通過金融數字化發展,如何可以推動普惠金融?
以海南省為例,該省的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台,接入了當地20個政府部門的80類核心政務資料,包括稅務、社保、公積金、房地產,甚至水電煤和司法公安等系統,通過一站式平台和大數據服務,以公共信用資訊為企業提供信用服務。
該平台上線不到半年,便吸引超過50間金融機構提供77款的金融產品予企業申請,累積向中小企業發放1.3億元人民幣的貸款,促進企業融資,提升營運能力,帶動實體經濟發展。
在提升金融創新的同時,如何保障金融業受良好監管,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同樣是「十四五」規劃當中重要的考慮。
一方面是逐步健全法律和政策制度體系,讓金融科技在發展的同時,保障包括企業和客戶的權益;另一方面,加強監管網絡安全,尤其對於關鍵資訊的保護、資料安全的保護、個人私隱安全和網絡安全審查等;最後是提升金融科技的治理能力,包括制定跨部門的協調機制,並推出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和網絡交易監管等措施。
為推動普惠金融,各省市陸續出台金融創新科技政策和措施,希望落實對基層金融需求的支持。下圖為部分省市出台的金融創新措施:
「十四五」規劃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而金融業作為「百業之母」,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上舉足輕重。因此,「十四五」尤其注重在社會各領域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並通過善用科技創新,促進金融業持續發展,以提升金融業對經濟的貢獻。
延伸閱讀:你知道「十四五」規劃的有哪六大目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