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編輯︰許可

  孫家棟在中國航天的地位少人能及,他研發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被譽為「中國衛星之父」;他又是北斗導航系統和探月工程首任總設計師,開拓未來。用錢學森的話說,孫家棟就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孫家棟有甚麼故事?

錢學森親自點將 孫家棟挑重擔

  孫家棟1929年生於東北遼寧的教師家庭,上世紀50年代留學蘇聯,學習飛機製造,但回國後因為中國軍事需要,改行從事導彈和運載火箭的研發,且很快成為該領域的專家,30歲出頭已是一款中程導彈的總體主任設計師。

  到上世紀60年代,當局在成功研發「兩彈」(核彈和導彈)後,決定發展同樣對中國軍事有重要意義的「一星」──人造衞星。可是文革開始,多位技術負責人都「靠邊站」。此刻孫家棟的能力與智慧,引來時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的錢學森注意,並親自點將由這位年輕人出任人造衞星總體設計負責人。

  延伸閱讀:包攬中國航天4個「第一」 神舟之父戚發軔

孫家棟留學蘇聯前,曾任解放軍空軍的俄語翻譯。(網上圖片)

  臨危受命的孫家棟不負眾望,帶領團隊刻苦攻關,終於在1970年4月23日,把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送上太空,並實現了「上得去、抓得住、聽得着、看得見」的目標。中國亦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5個成功發射人造衞星的國家。這一年,孫家棟才41歲。 

孫家棟頂壓力 移除衛星上毛像章

  這裏還有一段小插曲。文革時期神州大地的領袖崇拜近乎瘋狂,一些科研人員甚至在「東方紅1號」的儀器上鑲嵌毛主席像章以「表心意」,結果不單衞星重量大增,更可能影響散熱、影響衞星姿態。

  這問題的嚴重性其實大家心裏都有數,只是在那個特殊年代,誰也不敢說穿,擔心犯政治錯誤。最終還是孫家棟鼓起勇氣,趁匯報工作的機會向總理周恩來說出情況。周恩來聽後強調「搞衞星一定要講科學」,支持把像章移除,衛星才順利升空。

「東方紅一號」是中國發射的一顆衛星,它工運作了28天,但至今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圖為河北一班學生參觀「東方紅一號」的模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後來孫家棟先後擔任中國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以及多顆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的總師,他還是北斗導航衛星的首任總設計師。從「東方紅一號」算起,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或總師的人造衛星已超過40顆;中國自主研發的頭100個航天飛行器中,就有34個出自孫家棟之手。 

  延伸閱讀:孫家棟獲「共和國勳章」、葉培建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嫦娥成功奔月 孫家棟喜極而泣

   21世紀初,中國展開探月工程,以「繞」、落」、「回」的「三步走」方式探索月球。在2004年,在衛星事業上已地位超然的孫家棟,在已過古稀之年再次接過重擔,出任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很多人為他擔心:大多數人在這年紀都功成身退,為甚麼還冒這個險?萬一失敗了,航天生涯不就蒙上陰影?對此,孫家棟回答很簡單:「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由孫家棟任總設計師的探月工程第一期,共發射了兩顆「嫦娥」探月衛星,其中2007年10月24日發射的「嫦娥一號」成功環繞月球後,在月球豐富海硬着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導彈到人造衛星,再到北斗導航、探索月球,孫家棟的經歷就是一部「中國航天史」。中國「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離世前曾給孫家棟寫了一封信:「您是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成長起來的優秀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在探月一期工程後,孫家棟逐漸淡出航天一線,但年逾九旬的他,仍時常到北京航天科技大廈看資料。有人問他航天精神哪一條最重要,孫家棟毫不猶豫地說是「熱愛」,因為沒有熱愛,就不會有動力去埋頭苦幹、無私奉獻。

孫家棟和妻子魏素萍相伴超過60年,魏素萍原為為兒科醫生,兩人育有兩名子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1
相關每周主題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2022-10-29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香港劍擊蔡俊彥

走出低潮當上世界冠軍 香港劍擊蔡俊彥如何開創歷史?

2025-07-31

影視巨星

威尼斯影后辛芷蕾

威尼斯影后|辛芷蕾遇甄子丹點名入行 追夢者由被嘲笑到揚名國際

2025-09-13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2025-05-23

傑出名人

巢湘玲 參加「抗戰史上最偉大搶救」的香港女戰士

2025-09-04

創新先鋒

清華火神隊

機械人「國足」世界杯奪冠 清華火神隊到底是何方神聖?

2025-07-29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香港劍擊蔡俊彥

走出低潮當上世界冠軍 香港劍擊蔡俊彥如何開創歷史?

2025-07-31

影視巨星

威尼斯影后辛芷蕾

威尼斯影后|辛芷蕾遇甄子丹點名入行 追夢者由被嘲笑到揚名國際

2025-09-13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2025-05-23

傑出名人

巢湘玲 參加「抗戰史上最偉大搶救」的香港女戰士

2025-09-04

創新先鋒

清華火神隊

機械人「國足」世界杯奪冠 清華火神隊到底是何方神聖?

2025-07-29
編輯推薦
微短劇亂象

微短劇熱潮|從低質抄襲走向精品化 市場如何「量變」到「質變」?

2025-09-11

辛芷蕾憑《日掛中天》榮膺威尼斯影后!盤點出道至今爆紅電視劇

2025-09-12

深圳前海冰雪世界將登場 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 3大特色搶先看

2025-09-05

抗戰勝利80周年|盤點熱門抗戰電影:《南京照相館》《東極島》

2025-09-03
2:34

香港品牌|本地最歷史悠久啤酒廠 由這位醫院創辦人開設?

2023-12-10
2:33

香港品牌|嘉頓餅乾是抗戰食糧?這款方包為何叫「生命麵包」?

2022-10-29
2:30

香港品牌|維他奶創辦人研「窮人牛奶」強身救國 竟被鬧「無陰公」?

2022-11-12

9大香港旅遊熱點|奇華原是雜貨店?日佔時靠光酥餅發迹|香港品牌

2025-08-24

9大香港旅遊熱點|玻璃樽裝益力多 你飲過未?|香港品牌

2025-06-08

9大香港旅遊熱點|李錦記因煲燶蠔水誕生?還多次上太空?|香港品牌

2025-06-17

9大香港旅遊熱點|八珍甜醋份外香 謝霆鋒出世都派八珍薑醋|香港品牌

2025-08-17
2:34

香港品牌|本地最歷史悠久啤酒廠 由這位醫院創辦人開設?

2023-12-10
2:33

香港品牌|嘉頓餅乾是抗戰食糧?這款方包為何叫「生命麵包」?

2022-10-29
2:30

香港品牌|維他奶創辦人研「窮人牛奶」強身救國 竟被鬧「無陰公」?

2022-11-12

9大香港旅遊熱點|奇華原是雜貨店?日佔時靠光酥餅發迹|香港品牌

2025-08-24

9大香港旅遊熱點|玻璃樽裝益力多 你飲過未?|香港品牌

2025-06-08

9大香港旅遊熱點|李錦記因煲燶蠔水誕生?還多次上太空?|香港品牌

2025-06-17
2:34

抗戰勝利80周年|秘密大營救:在港文化人士如何虎口脫險?

2025-08-25
2:58

抗戰勝利80周年|文化守護:故宮「國寶」大遷徙

2025-08-15
3:09

抗戰勝利80周年|教育長征:烽火中的教育奇迹——西南聯大

2025-08-11
2:37
抗日戰爭

系列專題|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

2025-09-02
2:50

抗戰勝利80周年|浴火重生:城市受戰火重創 如何重獲新生?

2025-09-01
2:44

抗戰勝利80周年|國際友人援手 拉貝保護25萬中國人

2025-08-29
3:22

抗戰勝利80周年|3000熱血華僑回國 守護抗戰生命線

2025-08-28
2:34

抗戰勝利80周年|秘密大營救:在港文化人士如何虎口脫險?

2025-08-25
2:58

抗戰勝利80周年|文化守護:故宮「國寶」大遷徙

2025-08-15
3:09

抗戰勝利80周年|教育長征:烽火中的教育奇迹——西南聯大

2025-08-11
2:37
抗日戰爭

系列專題|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

2025-09-02
2:50

抗戰勝利80周年|浴火重生:城市受戰火重創 如何重獲新生?

2025-09-01
2:44

抗戰勝利80周年|國際友人援手 拉貝保護25萬中國人

2025-08-29

香港首間私立大學樹仁創辦人胡鴻烈 曾替紙盒藏屍案被告辯護

2025-08-11

改革開放重要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推動思想解放

2025-09-13
1995年9月1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上海ATM聯網

上海ATM聯網在全國率先開通

獨學而無友 孤陋而寡聞

  獨自一個人埋頭苦幹,還是大伙兒一起學習比較好?古時已有答案。究竟是甚麼呢?

  《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

  古代學者相信,若果只一味努力,沒有經過同學和朋友一起研討,切磋琢磨,便會落得孤單,見聞不多,思想也會變得狹隘。

  不過,若果一味只交朋友也不是好事。因為「燕朋逆其師」,結交不正當的朋友,會導致違背師長的教訓,而「燕辟廢其學...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