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美食承載中國人的孝與愛

編輯︰康文
撰文︰禾末

  農曆九月初九,被稱為「重九」,又因為古人以「九」為陽數,所以這天被叫作「重陽」。在民俗觀念中「九」是最大的數字,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早在西漢時期,宮廷就有過重陽的風尚,在這天舉行活動祈求長壽。到了當代,重陽節仍是祭祖敬老的重要節日,登高賞菊、飲菊花酒、吃蓬餌(即重陽糕)的習俗也流傳至今。

重陽節登高望遠 飲菊花酒避疫

  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最膾炙人口的就是桓景的故事。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期,汝南縣出現一隻引發瘟疫的妖魔,當地人桓景的父母因此病故。桓景於是拜在仙人費長房門下,不懈修煉,勢要除魔。

  某日,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帶來瘟疫的妖魔會再次降臨你的家鄉,可教家人縫製布囊,內盛茱萸,系之臂上,屆時登山飲菊花酒,災禍可消。」

  桓景依言行事,果然,妖魔聞到茱萸香和菊花酒氣,不敢上山接近眾人。桓景便立即衝下山和妖魔搏鬥,最終把妖魔殺死。從此,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避疫,飲菊酒、插茱萸的風俗就流傳下來。另外,又由於「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現今人們會在此日進行祭祖與敬老崇孝的活動。 ​

百味中國-重陽美食3
菊花盛放於秋季,經霜耐寒,本身有祛風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釀成酒後更可以養肝、健腦、延緩衰老。古人因此有釀菊花酒送禮的習慣,用以祝福親朋好友長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重陽時節,正是菊花怒放之時,文人便將九月稱為「菊月」。「菊月」除了要登山賞菊,還要飲用釀製的菊花酒。全因秋冬之時,百花殘敗,唯獨菊花茂盛,於是被視為是生命力的象徵;菊花釀造的美酒,也被看作是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故每逢重陽,古人以菊花汁加上中藥材如當歸、枸杞等釀酒,留待明年再喝,今年則飲用上一年釀製的菊花酒。

重陽節蟹肉肥 最是鮮美時候

  俗話云:「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秋天本是食螃蟹的季節,重陽前後更是最佳時候。這時的螃蟹已經熟透,脂滿膏肥、肉厚肥嫩,為一年之中最鮮最美,再搭配清甜的菊花酒,便成一頓美食盛宴。

百味中國-重陽美食2
重陽節是「孝心節」,為長輩準備鮮美大閘蟹,溫熱的菊花酒,老人家便可和暖過秋冬。(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食蟹文化(上)】比起味道 秋天食蟹古時另有一番意義

九九重陽糕 步步高升好意頭

百味中國-重陽美食1
古時的重陽糕,是用秋天收割的新米煮成米飯後,再插香燭供奉祖先,後來慢慢演變成用麵粉、米粉、小米和果仁等製作的糕點。(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重陽要登高,但中國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高」可登,於是古人就由「登高」一詞想到了「吃糕(高)」,以食用糕點代替爬山,同時也有着步步高升的吉祥喻意。

  這種專在重陽食用的糕點,被命名為「重陽糕」,古時叫作「蓬餌」,又被稱為花糕、菊糕、五色糕等等。這款糕點沒有一個統一食譜,因地而異,製法較為隨意,但大多數都會以米粉、果料作為原料。

  為了美觀,市面上的重陽糕大多都是五顏六色的,糕面插上五彩小旗,再灑上一些桂花或香菜葉;中間則夾有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乾果仁,又或是杏脯、烏棗之類的蜜餞。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總在應節食物中傳承傳統文化,就像重陽美食承載了人們追求長壽、祈求家人健康的美好願望,已經不單止是節日美味,更是一種心情的表達。

  延伸閱讀:【西安城牆】戰爭與和平 千年歷史見證

受港人喜愛的「雲南米線」 原來是「不正宗」?

重慶必食洞子火鍋 防空洞內品嘗熱辣鮮香

秋天飄來臘味香 「送飯神器」臘腸的魅力何在?

食蟹文化|中國人品蟹歷史 不變是對美食的執著

重陽吃糕 百事俱高

  中國不少傳統節日,都會有應節食品的出現,例如人...

  據民俗專家指出,以往人們在重陽節時會吃重陽糕。...

冬季冷暖看重陽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古人依據二十四節氣的轉變來判...

  古代有一種說法:「今年重陽不打傘,明年地裏光杆...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秋天飄來臘味香 「送飯神器」臘腸的魅力何在?

潮遊鄉村|新疆禾木村 絕美秋色如置身多彩油畫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佛山秋祭cover2

國家級非遺:佛山秋祭 擁國家唯一最完整北帝儀仗

食蟹文化|比起味道 秋天食蟹古時另有一番意義

食蟹文化|中國人品蟹歷史 不變是對美食的執著

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美食承載中國人的孝與愛

中國旅遊|江西婺源3個中國文化景點 篁嶺曬秋、80...

百味中國

盤點香港出發高鐵沿線三大熱門城市 這些美食必打卡

旅遊風物

「City As Studio」塗鴉及街頭藝術展覽

周末好去處|中國首個街頭藝術展「City As S...

影視時尚

阿媽有咗第二個-mirror-毛舜筠

MIRROR X 影后毛舜筠 《阿媽有咗第二個》道...

編輯推薦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1993年3月29日
包產到戶

「包產到戶」寫入中國憲法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