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文化|比起味道 秋天食蟹古時另有一番意義

編輯︰康文
撰文︰禾末

  時節一入秋,紅通通的螃蟹就會出現在各大媒體廣告上,提醒你「食蟹的季節又到了」。有句話也是這樣點出秋天是螃蟹盛產的季節:「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可是,究竟為什麼秋天的螃蟹最好吃?今日就跟大家探討一下中國的食蟹流行史!

 

食蟹自古以來皆有記載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有食蟹的習慣,先秦文獻《周禮》就有以下關於食蟹的記載:

  《周禮。天官。庖人》說:「皰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鮮薨之物以共王之膳,與其薦羞之物及後、世子之膳羞。」

百味中國-食蟹文化上1
9月份,蟹農正在養殖水塘收穫螃蟹,準備銷往市場,滿足一眾食蟹愛好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話中的「薦羞之物」實指全國各地的土特產,譬如兩湖地區的魚,青州等地的蟹。同期的《汲冢周書》亦曾提及周成王時,海陽有蟹入貢。追溯古時的海陽,即現今渤海灣一帶,照此推斷,進貢的螃蟹屬於海蟹。由此可見,早期中國人食蟹多半是海蟹,至於淡水蟹還是之後的事。

  延伸閱讀:中秋節喝桂花酒有典故 寓意富貴高中狀元

魏晉時期演繹出一套滋味食蟹法  帶動螃蟹銷情

  據文獻記載,春秋時期曾爆發過中國早期規模最大的「蟹災」,田間螃蟹橫行,卻無人問津。但是自魏晉以後再沒傳過鬧「蟹災」,皆因吃蟹被賦予了新意義,這就跟一位東晉文人有莫大關係。

  「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出自《世說新語·任誕》的一句,首次記錄了文人食蟹的方式。

  古籍名中「任誕」一詞有任性放縱意思。被記錄在內的名士均主張言行不必遵守禮法,憑稟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他們認為這樣才能回歸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風流。在這種標榜下,許多人以「作達」為名,實際是以不加節制地縱情享樂為目的。

  引句提到的「畢茂世」(即畢卓) 為晉元帝時期的吏部郎,官職屬中央六部中的一部,但畢卓偏不把名利當一回事,反而酷愛飲酒食蟹,常常因酒醉耽誤公事,最終把官位都「喝掉」。他大張旗鼓地向世人宣告這種舒暢的生活方式,影響了古人品蟹觀,自此食蟹被文人雅士認定為高雅閒適的情趣,蟹銷量自然增加。

百味中國-食蟹文化上3
魏晉時期文人畢卓沉迷食蟹。(網上圖片)

  及後在多個朝代,食蟹活動延伸至飲酒、賞菊、賦詩四位一體的雅緻韻事。秋深、菊瘦、蟹肥,秋天食蟹因而成為別個季節沒有的一種優雅享受。

  唐代大詩人李白、北宋文人蘇東坡,都是資深食蟹愛好者,他們都曾就食蟹為題材提詩。以「識食」而著稱的蘇東坡更曾經以詩換蟹,可見螃蟹在文人心中價值有多高。

百味中國-食蟹文化上4
內地不時都會在秋天舉辦千人蟹宴,邀請民眾一起感受食蟹的樂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中國食蟹市場有多大?

秋天食蟹不只是形式上美味 也有品質保證

   「無酒不歡、無蟹不宴」、「無蟹不成席」如今不止被江南民眾所熟知,而是在全國流行的風俗,大閘蟹也成為秋天餐桌上必備的美食。

  俗話說「九雌十雄」,農曆9月應食母蟹,10月則食雄蟹。卵生的大閘蟹,一般兩年達到性成熟,每年秋天開始生殖洄游,並在鹹淡水處交配產卵、孵化發育,是個捕捉的好時機。

百味中國-食蟹文化上2
秋天大閘蟹大隻又成熟,肚身雪白,蟹肉較多且鮮甜,蟹膏豐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而且入秋後,水溫逐漸變冷,螃蟹肉質因此收緊,變得緊致且鮮甜細膩。亦有指,秋天正值螃蟹儲存能量準備過冬之時,因此牠們身上的蟹黃、蟹膏都格外肥美。

  這種種因素都印證著: 「無論是膏蟹、肉蟹、大閘蟹,螃蟹就是在秋天長得最好吃!」。

  延伸閱讀:10種茶具 認識中國茶文化

秋天飄來臘味香 「送飯神器」臘腸的魅力何在?

食蟹文化|中國人品蟹歷史 不變是對美食的執著

中秋美食|中秋節喝桂花酒典故 寓意富貴高中狀元

中秋美食|玩轉傳統!博物館文創月餅掀國潮熱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秋天飄來臘味香 「送飯神器」臘腸的魅力何在?

潮遊鄉村|新疆禾木村 絕美秋色如置身多彩油畫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佛山秋祭cover2

國家級非遺:佛山秋祭 擁國家唯一最完整北帝儀仗

食蟹文化|比起味道 秋天食蟹古時另有一番意義

食蟹文化|中國人品蟹歷史 不變是對美食的執著

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美食承載中國人的孝與愛

中國旅遊|江西婺源3個中國文化景點 篁嶺曬秋、80...

百味中國

盤點香港出發高鐵沿線三大熱門城市 這些美食必打卡

旅遊風物

「City As Studio」塗鴉及街頭藝術展覽

周末好去處|中國首個街頭藝術展「City As S...

影視時尚

阿媽有咗第二個-mirror-毛舜筠

MIRROR X 影后毛舜筠 《阿媽有咗第二個》道...

編輯推薦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人間第一香」茉莉花茶 源於這個獨特工藝?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1993年3月29日
包產到戶

「包產到戶」寫入中國憲法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