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文化|比起味道 秋天食蟹古時另有一番意義

編輯︰康文
撰文︰禾末

  時節一入秋,紅通通的螃蟹就會出現在各大媒體廣告上,提醒你「食蟹的季節又到了」。有句話也是這樣點出秋天是螃蟹盛產的季節:「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可是,究竟為什麼秋天的螃蟹最好吃?今日就跟大家探討一下中國的食蟹流行史!

 

食蟹自古以來皆有記載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有食蟹的習慣,先秦文獻《周禮》就有以下關於食蟹的記載:

  《周禮。天官。庖人》說:「皰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鮮薨之物以共王之膳,與其薦羞之物及後、世子之膳羞。」

百味中國-食蟹文化上1
9月份,蟹農正在養殖水塘收穫螃蟹,準備銷往市場,滿足一眾食蟹愛好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話中的「薦羞之物」實指全國各地的土特產,譬如兩湖地區的魚,青州等地的蟹。同期的《汲冢周書》亦曾提及周成王時,海陽有蟹入貢。追溯古時的海陽,即現今渤海灣一帶,照此推斷,進貢的螃蟹屬於海蟹。由此可見,早期中國人食蟹多半是海蟹,至於淡水蟹還是之後的事。

  延伸閱讀:中秋節喝桂花酒有典故 寓意富貴高中狀元

魏晉時期演繹出一套滋味食蟹法  帶動螃蟹銷情

  據文獻記載,春秋時期曾爆發過中國早期規模最大的「蟹災」,田間螃蟹橫行,卻無人問津。但是自魏晉以後再沒傳過鬧「蟹災」,皆因吃蟹被賦予了新意義,這就跟一位東晉文人有莫大關係。

  「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出自《世說新語·任誕》的一句,首次記錄了文人食蟹的方式。

  古籍名中「任誕」一詞有任性放縱意思。被記錄在內的名士均主張言行不必遵守禮法,憑稟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他們認為這樣才能回歸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風流。在這種標榜下,許多人以「作達」為名,實際是以不加節制地縱情享樂為目的。

  引句提到的「畢茂世」(即畢卓) 為晉元帝時期的吏部郎,官職屬中央六部中的一部,但畢卓偏不把名利當一回事,反而酷愛飲酒食蟹,常常因酒醉耽誤公事,最終把官位都「喝掉」。他大張旗鼓地向世人宣告這種舒暢的生活方式,影響了古人品蟹觀,自此食蟹被文人雅士認定為高雅閒適的情趣,蟹銷量自然增加。

百味中國-食蟹文化上3
魏晉時期文人畢卓沉迷食蟹。(網上圖片)

  及後在多個朝代,食蟹活動延伸至飲酒、賞菊、賦詩四位一體的雅緻韻事。秋深、菊瘦、蟹肥,秋天食蟹因而成為別個季節沒有的一種優雅享受。

  唐代大詩人李白、北宋文人蘇東坡,都是資深食蟹愛好者,他們都曾就食蟹為題材提詩。以「識食」而著稱的蘇東坡更曾經以詩換蟹,可見螃蟹在文人心中價值有多高。

百味中國-食蟹文化上4
內地不時都會在秋天舉辦千人蟹宴,邀請民眾一起感受食蟹的樂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中國食蟹市場有多大?

秋天食蟹不只是形式上美味 也有品質保證

   「無酒不歡、無蟹不宴」、「無蟹不成席」如今不止被江南民眾所熟知,而是在全國流行的風俗,大閘蟹也成為秋天餐桌上必備的美食。

  俗話說「九雌十雄」,農曆9月應食母蟹,10月則食雄蟹。卵生的大閘蟹,一般兩年達到性成熟,每年秋天開始生殖洄游,並在鹹淡水處交配產卵、孵化發育,是個捕捉的好時機。

百味中國-食蟹文化上2
秋天大閘蟹大隻又成熟,肚身雪白,蟹肉較多且鮮甜,蟹膏豐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而且入秋後,水溫逐漸變冷,螃蟹肉質因此收緊,變得緊致且鮮甜細膩。亦有指,秋天正值螃蟹儲存能量準備過冬之時,因此牠們身上的蟹黃、蟹膏都格外肥美。

  這種種因素都印證著: 「無論是膏蟹、肉蟹、大閘蟹,螃蟹就是在秋天長得最好吃!」。

  延伸閱讀:10種茶具 認識中國茶文化

1:47

秋天飄來臘味香 「送飯神器」臘腸的魅力何在?

食蟹文化|中國人品蟹歷史 不變是對美食的執著

中秋美食|中秋節喝桂花酒典故 寓意富貴高中狀元

中秋美食|玩轉傳統!博物館文創月餅掀國潮熱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1:47

秋天飄來臘味香 「送飯神器」臘腸的魅力何在?

潮遊鄉村|新疆禾木村 絕美秋色如置身多彩油畫

2:10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佛山秋祭cover2

國家級非遺:佛山秋祭 擁國家唯一最完整北帝儀仗

2:07

食蟹文化|比起味道 秋天食蟹古時另有一番意義

食蟹文化|中國人品蟹歷史 不變是對美食的執著

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美食承載中國人的孝與愛

1:52
江西婺源

中國旅遊|江西婺源3個中國文化景點 篁嶺曬秋、800年彩虹橋、殘橋

百味中國

深圳南山美食

北上消費|盤點深圳南山必打卡餐廳 這間「排隊王」你試過未?

旅遊風物

河西走廊人文景觀

沿河西走廊看風景|4個必去人文景觀 跨越時空探尋千年印記

影視時尚

金手指|20年後再交手!華仔偉仔鬥戲經典作品盤點

編輯推薦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會員活動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2:26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澳門、中山、珠海
丁新豹
丁新豹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1988年12月2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南極文森峰

中國人登上南極最高峰文森峰

「走鬼」點樣走?

  你們有沒有看過經典港產電影《旺角卡門》?其中一幕是由張學友飾演的烏蠅在戲院前當無牌小販,突然小販管理隊前來驅趕,烏蠅因被由萬梓良飾演的Tony阻礙,結果「走鬼」失敗被抓。

  這一幕出現的小販「走鬼」情境,今時今日在香港真的很難見到,但大概在三、四十年前,小販走鬼可說是市區每天都會出現的情境。   所謂「走鬼」,就是無牌流動小販為逃避執法人員的動作。   當年港英政府僱傭了大批來自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人當警察,他們其中一個任務就是驅趕街上的無牌流動小販。   由...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