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8/06/2021
80年代初,香港地鐵經已開通,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可是剛改革開放的中國,公路基建發展才揭開序幕。
配合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後建高速公路
改革開放後,中國工業發展迅速,惟當年國內基建簡陋,連一條像樣的公路也沒有。當時遼寧工業勢頭很好,然而瀋陽至大連之間,只有一條人車混行的通道,車多路窄,加上路況不佳,車速開不到30公里,走一趟費時又折騰。
1983年中央宣佈立項興建「瀋大高速(連接瀋陽至大連的高速公路)」,1984年6月27日動工,6年後落成,成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條興建的高速公路,被譽為「神州第一路」。這段路,見證國家飛躍。
成本高物資短缺 成改革開放建路難題
當年興建高速公路,爭議很大,主要原因是建設成本高,加上路建好後要收費;當時國內還未有收費道路概念,很多人擔心落成後,無法收回成本,然而項目最終還是被推上馬。
項目高級工程師薛景為引述,「瀋大高速」的設計圖,乃工人用雙腳一步步測量出來。為免測量時踩壞沿線農田,丈量過程只能在冬天進行。北方冬季氣溫低見零下30度,腳跟踩雪裏,凍得雙腿發抖,過程艱巨。
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物資匱乏,即使是工程師,也不是人人擁有計算機,一些人只能用算盤計算堪測數據,相當不便。但最終他們都不負眾望,克服重重困難,花了6年時間,在1990年正式通車。
「瀋大高速」,全長375公里,採用雙向四車道設計,行車速度達每小時120公里。道路開通前,由瀋陽開車往大連得花12小時,公路落成後,從瀋陽出發,不到4個鐘聽到大連浪濤拍岸。
所謂路通,財通。道路接通經濟動脈,中國亦由此進入高速公路時代。
30年前,中國才剛有首批高速公路;30年後,中國高速公路總里數已超過16萬公里,成為全世界高速公路網絡最大的國家,總長度足以環繞地球近4圈,改革開放發展一日千里,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