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核爆拍照 王大珩用光學改變中國

編輯︰許可

   王大珩是中國光學的奠基人,他帶領團隊在艱難環境中,研發出大型電子顯微鏡、高精度經緯儀等大批戰略設備,填補國家光學設備的空白,而上世紀60年代研發「兩彈」期間,近距離拍攝核爆火球、用以推算爆炸威力的高速攝影儀,更是王大珩的代表作。

王大珩用1.4萬斤小米創辦儀器館

   王大珩留英10年,在掌握了製造光學玻璃的技術後,在1948年回到仍戰火紛飛的中國,並在1949年3月輾轉到了東北解放區,籌建大連大學應用物理系,並出任系主任。

  延伸閱讀:放棄博士學位到玻璃廠打工 光學之父王大珩為了甚麼?

  1950年秋天,王大珩突然接到大學同窗、時任中國科學院行政秘書長的錢三強來信,讓他到北京一趟。兩人見面後,錢三強開門見山地問:「大珩,還想做光學玻璃嗎?中科院要建立一個儀器館,我想推薦你去挑這個擔,你願不願意?」

王大珩回國後長期在吉林長春工作,期間他還創辦了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並出任首任院長。該學院現已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網上圖片)

  王大珩當然願意,馬上答應下來。第二年的2月,他領到了籌建儀器館第一筆「經費」——1,400萬斤小米。又過了兩年,用小米換得物資所建造的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在長春正式成立,這就是全國首屈一指的「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長春光機所)前身。 

為國家需要 王大珩轉攻國防光學

   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王大珩帶領團隊煉出了第一塊光學玻璃,結束中國沒有光學玻璃的歷史;他們做出當時所稱的「八大件一個湯」,亦即大型電子顯微鏡、高溫金相顯微鏡、萬能工具顯微鏡、多倍投影儀、大型光譜儀、晶體譜儀、高精度經緯儀、光電測距儀等8種有代表性的精密光學儀器,以及一系列新品種光學玻璃。

  當時國際社會對中國全面封鎖,王大珩研製出的每一件儀器,對中國科技發展來說都具有開創意義。

王大珩設計的攝影機,1964年拍下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的畫面,這不單有助科學家推算爆炸威力,更為後世留下珍貴影像。(圖片來源:AP)

  上世紀60年代開始,王大珩因應國家需要,把工作重心轉向國防光學技術。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需要在接近爆心的地方布置高速攝影機,以精準記錄爆炸火球直徑與時間的關係,藉此推斷原子彈的威力。王大珩這時親自上陣,在沒有經驗、沒有參照物的情形下,研製出中國第一部核試靶場高速攝影儀,為這重要時刻留下珍貴資料和影像。

 王大珩倡「863計劃」獲鄧小平重視

   隨後中國研製人造衛星,王大珩被任命為衛星地面設備組組長、衛星總體設計組副組長。1975年,中國發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該項目對衛星上安裝的對地觀測相機提出極高要求,既要達到較高分辨率,還要經得住自震動,王大珩和同事們沒日沒夜加班攻克難題,最后如期完成任務。當衛星返回地面時,中國人首次成功地看到了清晰的衛星圖像。

中國第一款返回式衛星名為「尖兵一號」,安裝有王大珩帶領團隊研製的對地觀測相機。中國是第三個有能力自行研發及發射返回式衛星的國家。(網上圖片

  除了光學領域外,王大珩還為中國整個科學戰略發展作出重要貢獻。1986年3月,他與陳芳允、楊嘉墀、王淦昌4位科學家聯名上書鄧小平,建議中國必須全面追蹤世界高科技的發展,並立即制定發展高科技計劃。該建議得到鄧小平重視,並拍板落實,也就是後來改變中國的「863計劃」。

  王大珩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成就、「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等眾多榮譽,但這些榮譽仍難以總結他為中國科學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延伸閱讀:中國院士館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王大珩

「863計劃」對中國科學發展影響至巨,當時4位科學家呈交鄧小平的建議書,就是由王大珩執筆。圖為4位倡議科學家(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和陳芳允在「863計劃」10周年紀念會上合影。(網上圖片)

兩美元模型玩具作參考 黃旭華造出中國核潛艇

兩彈元勳郭永懷遇空難 生命最後一刻用身體保護機密數據

封建制度下13歲結婚 王淦昌與妻相伴78年成佳話

燒毀留美十年研究心血 兩彈元勳郭永懷只為回國

神州冷知識|《在那遙遠的地方》唱的是哪裏?它與中國核武有何關係?

最新文章
澳門、中山、珠海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 20年義送近300赴台老兵魂歸故里

創新先鋒

希望之手湯啟宇

主攻冷門研究 研製「希望之手」 湯啟宇為中風病人重燃希望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黎明,新秀歌唱比賽(左)

「四大天王」黎明 90年代紅遍半邊天 他更是樂壇「金句王」

編輯推薦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2:26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彎路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彎彎曲曲的成功路

1983年11月2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票中票

中國首次發行票中票

人惡人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本性兇惡的人,人人都怕他,但上天不會怕;善良的人,往往被人欺負,但天卻不會欺負他。

  這句話語見於明·李梅實《精忠旗》三四折:「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俺秦檜一生奸詐,半世強梁,害了岳家父子,指望富貴久遠,誰知報應分明,今日東嶽罰惡司投到,受了一場大苦。」   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忠臣、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當他在前線步步進迫,勢如破竹殺退金兵、直搗黃龍,眼看就要收復半...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