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制度下13歲結婚 王淦昌與妻相伴78年成佳話

編輯︰許可

   中國核武專家王淦昌一生走在科學前沿,而他13歲娶妻的經歷,卻有着封建社會的烙印。不過,在科學界名字響噹噹的王淦昌,從未嫌棄裹小腳、沒文化的妻子,兩人相伴78年,白頭到老。成為中國科學界的佳話。

放寒假初見女兒 王淦昌「嚇壞」 

  王淦昌自小喪父,13歲時母親亦離世,外婆擔心王淦昌沒人照顧,馬上為他說了一門親事,物色比他大3歲、裹着小腳的鄉下姑娘吳月琴做妻子。就這樣,懵懵懂懂的王淦昌便成家立室了。

  王淦昌在家鄉念完小學,轉到上海念中學。那時正是「五四」運動之後,反對包辦婚姻之類的口號叫得震天,他似乎也覺得自己「犯了錯誤」,所以從不在同學面前提及自己已經娶妻。

王淦昌和妻子共育有4名子女。圖為1944年王淦昌全家攝於貴州湄潭的照片,當時正值抗戰,王淦昌任教的浙江大學因戰火西遷到當地。(網上圖片)

  經過幾年苦讀,王淦昌如願考入清華大學。有一年放寒假期間,他從北平(北京)回家過年,剛進家門,妻子抱着出世不久的女兒來到他面前說:「你學問高,就給孩子取個名吧!」「孩子?誰的孩子啊?」王淦昌被這突然到來的「驚喜」弄得不知所措,這刻的他還沒有做父親的思想準備。

  在隨後的日子裏,妻子為王淦昌又添了4名兒女。

  王淦昌和妻子文化程度相差太大,實在難有甚麼交流。

  但妻子忠厚老實,一直默默為家庭付出,在王淦昌隨後留學德國的幾年間,她獨力撑起整個家,沒有半句怨言;在王淦昌學成歸來、為國出力的日子裏,妻子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讓他得以心無旁騖,全力工作。

老伴離世悲痛至極 王淦昌驟變沉默

   事實上,王淦昌生活上也確實離不開妻子,就如子女們所說,「父親滿腦子都是業務,整天就想着專業的事」,「在家裏甚麼事都不幹,從來不進廚房,連倒杯茶都是我母親給他倒好」。

  延伸閱讀:悼念父親王淦昌

王淦昌「腦子都是業務」,他離開研發核武一線後,又投入激光武器的研究。(網上圖片)

  妻子無言的付出王淦昌又怎會不明白、又怎能不感激,只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後來有一次,學生李政道來中國為王淦昌祝壽,問他一輩子最滿意的是甚麼,王淦昌回答說,他這輩子最滿意的有兩件事,一個就是他的研究,另一個就是他的妻子和兒女。這答案足以證明妻子在王淦昌心中的地位。

  1997年8月的一天,王淦昌在家附近散步,被一個莽撞青年騎單車撞倒,股骨骨折被送進醫院,自此身體情況每況愈下。當他剛剛稍見康復能夠落地,妻子又住了醫院,王淦昌拖着未癒的病體,經常前往看望。

  1987年7月,相伴78年的妻子去世,王淦昌悲痛至極,坐着輪椅為相濡以沫的妻子送行。子女說,此後他變得沉默了。這一年的年底,王淦昌也走了。王淦昌與老伴相伴到老的故事,也成為科學界的佳話。

  延伸閱讀:為中國核武隱姓埋名17年 王淦昌錯過諾貝爾獎

妻子一生都默默地照顧着王淦昌,兩人相伴到老。圖為兩人晚年在北京住所的合影。(網上圖片)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菩薩與女鬼之間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一鑊粥  

    「一鑊粥」是廣東方言,比喻一團糟、一個爛攤子。這個詞由來是怎樣的呢?

  「一鑊粥」源自歇後語「煲燶粥——大煲夾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漿糊。粥煲燶了,便更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這個形態,反映做事並未完成,半途而廢,一塌糊塗。

  如果有人把「一鑊粥」來個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鑊泡」,事態便更嚴重了。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